每年秋天,美國東北紐英侖地區的麻州總是秋高氣爽。朵朵白雲,如遊子般地在淡藍的天空中靜幽幽地漂浮著,與地面上的「秋山紅葉、老圃黃花」的景致,形成一幅美麗的畫面。好一個「滿山秋色」(Massachusetts)之州。今年十月底,MIT的一間梯形大演講廳內,NEACP(紐英倫中華專業人員協會)年會,邀請到三位大師主講:電腦科學家兼小說家張系國教授、神探李昌鈺博士、和名小說家白先勇教授,吸引了近五百名聽眾踴躍出席;一時人頭鑽動、整個會場擠得水泄不通,盛況空前。我曾經在國內外不同的場合聆聽過三位大師的演講。但他們連袂同台出場還是第一次。
三人暢談<從文學追求理想人生:歷史、推理、想像>。內容豐富、有趣、生動、幽默,極其精彩,為熱愛文藝、關心國事的廣大民眾分享他們寶貴的人生歷程和寫作經驗。酒逢知己千杯少,心有靈犀一點通。大道理加上一些鮮為人知的軼事,拼發出智慧的火花,深受啟發。終身難忘。
首先,張系國教授主講:「桃花源與烏托邦-從科幻小說看理想世界的追尋」,談到他的新作《多餘的世界》,其中也影射了臺灣目前的困難國際處境。張博士不但在電腦科技界享有盛名,一般人對他更熟悉的是他從大學時代即開始創作的一系列科幻小說,包括《傾城之戀》、《金縷衣》、《沙豬傳奇》、《棋王》等等。
張博士一直以他長年來對於科幻小說的投入,探討如何在科幻文學當中追求人生的理想世界。其燴炙人口的代表作《棋王》,已翻成英文、德文等,並曾搬上銀幕、改編成音樂舞臺劇、電視劇。誠如俄裔名小說家納布可夫(VladimirNabokov)所說的「科學離不開幻想,藝術離不開真實」。盡管呈現的方式不同,這兩個領域本質都在追求真、善、美。無論是科學或寫作,都需要創意和靈感,因此兩者並沒有衝突之處。其實更是一體的兩面,互相為用,可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張系國教授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以右手寫電腦科技論文,左手寫科幻小說。充分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和嚴謹的邏輯思維,不斷創作出美輪美奐的作品。
這種結合「幻想「和「求真「的精神,也運用在張教授日常生活裏。嚴肅中不乏人情味。有一對研究生結婚,堅持躬請張老師做「證婚人」。但在法理上只有教堂牧師、神父或政府法定人士等才能證婚。那怎麼辦才好呢?權則變、變則通,有了。張教授不是最近買了一艘小船,還註了冊,考了駕駛執照嗎?還從密西根的家,經過俄亥俄河、密西西比河、各小運河,連接麻州查爾河,一路開到波士頓過。張教授不就是「一人船」的「船長」了嗎?於是,張教授租了套船長衣,帶了頂船長帽,就這樣以船長的身份依當地習俗,堂堂為兩位可愛的新郎、新娘學生伴侶,完成終生大事。一切合法、理、情。果真君子成人之美,助人為快樂之本,皆大歡喜。又為「想像」和「求真」精神的結合,作了美好的見證註腳。
其次,李昌鈺博士主講「我的學思歷程-使不可能成為可能」。李博士在美國及世界的員警、法醫學界極富盛名,被邀約處理過的重大案件多如牛毛,包括:甘迺迪刺殺案,辛普森殺妻案,劉邦友命案,彭婉如命案和克林頓總統桃色風流案件等等。因常破解特別難辦的案子而穫「神探」榮譽。他幽默風趣,特有機智。
當年與臺灣的佛教星雲大法師的一場「人生智慧對話」中,被問到如何改善臺灣日益嚴重的治安問題,暗指員警辦案不力。但李博士心平氣和淡然答道:「要解決治安問題,員警只能『治標』。欲要徹底『治本』還得靠宗教信仰,根治人們的心靈、道德。」只見法師不斷搔頭,無言以對。法師認為人命至為寶貴,所以應該廢除「死刑」。李博士問道:「請問若有一歹徒闖入佛寺廟中,蓄意放火焚燒佛堂,奸殺尼姑、和尚,該怎麼處置該歹徒呢?」法師大聲回答道:「該殺!」說完,法師又用手搔搔頭。大智大慧、德高望眾如星雲法師,平常總是老僧入定。而當天在與李博士對談中,法師共搔頭十幾次。
還有,最近在北京中央電視臺的訪問節目中,主持人出奇不意地問道:「有專家說一個人一生得談過三次戀愛,人生才會圓滿,請問李博士您呢?」李博士從容不迫地回答道:「說得不錯。我和內人戀愛時,是互相被對方的『外表吸引』期。結婚後天天得面對各種生活問題,是『同心協力』期。到現在則是『少年夫妻老來伴』,是共度安享『黃昏之戀』期。經過三次戀愛,很圓滿沒有遺憾。」與夫人宋妙娟女士剛歡慶過結婚五十周年「金婚慶」完全驗證了這一點。台下掌聲如雷,無疑。
李神探認為,「使不可能成為可能」的秘訣,在於要有高尚人生目標,周詳準備,堅持理想。還要勤儉敬業、團結合作、持之以恆、節省時間、淡泊名利。他幽默地用另一例子總結道:一位美國白種人學生和同事,受到李博士巨大成就的影響,非常仰慕中國文化立志做「中國人」。所有同事都嘲笑他說:「你是白種人,白皮膚、藍眼睛、金黃頭髮的,不可能變成中國人的。」但他努力學中國話、研習中國文化、詩詞。還特別到北京住了好幾年,與中國少女談戀愛結婚、生子。並抱著兒子開心、驕傲地向所有親友炫耀道:「囉!你們瞧我的兒子,不是道地中國人嗎?」終於『使不可能』成為『可能』。有志者事竟成也。
然後,當代最重要現代中文小說家之一的白先勇教授講:「文學與歷史-從《臺北人》到《父親與民國》」。白先勇曾出版短篇小說集,中長篇小說,劇本以及評論文章,其中最知名的是小說《臺北人》、《孽子》、《紐約客》,話劇劇本《遊園驚夢》等。近年他致力推動昆曲、昆劇復興,創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已在全球巡演超過兩百場,獲得中國及海外劇壇的極高讚譽。
白先勇的最新作品是《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2012年在臺灣、香港及中國大陸同時出版,獲民國史專家戴安娜‧拉裡(Diana
Lary)教授稱讚內容有突破性意義。白先勇教授在紐約及舊金山以該書為題發表的演講,也場場爆滿。白教授以名將後人的角色,利用大量的珍貴史料、照片、和紀錄片段,借由他父親白崇禧將軍的一生經歷,將辛亥革命、北伐、民國初年、抗戰前後、和國共內戰的那段動盪不安的歷史寄於書中。
白將軍和先總統蔣公中正兩人的亦友亦敵、時合時離、恩恩怨怨、前前後後各種極其錯綜複雜的關係,白教授口若懸河詳盡分析道來,非常精彩,聽得大家目瞪口呆。其中最扣人心玄的是,抗戰勝利後的國共內戰,當年白將軍指揮下的大軍在東北擊敗共軍之戰神林彪,把他一路趕到哈爾濱。正想趁勝追擊,將其殲滅。卻不料蔣先生下達停止命令。錯失大好良機。等後來林彪喘過氣來,重整旗鼓,獲得蘇聯大力支援,從東北打到華北、華南、直至海南。從此大勢去矣、山河變色,歷史改寫,令人扼腕歎息不已。白崇禧將軍就是民國史。
白教授回憶道,二次大戰八年抗日雖然艱辛困苦生靈塗炭,但中國從未有大量軍人叛逃投降。不像波蘭法國亡國,和英軍美軍在星、馬、菲律賓大量投降。而中國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將日軍三百萬主力大軍陷在神州大地的泥沼裡動彈不得。有助於美軍才能在太平洋反攻轉敗為節節勝利,直至最後打到日軍本土,投下兩顆原子彈,也就是最後壓倒駱駝的稻草,終致最後的勝利,日人無條件投降。可見中華民族具有無以倫比的巨大潛力,令人自信、自尊心恢復,歡欣鼓舞。
在李昌鈺神探家鄉如皋剛揭幕的「李昌鈺博物館」中,有一大海報,報導當年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臺之一CNN,因為有侮辱中國人的言論,因而李博士毅然嚴言辭拒絕再為其繼續收視率很高的專欄節目,以示抗議。令人想起最近ABC的吉米‧科米爾節目中有云:「若美國賠不起欠華的巨額國債,則需殺死所有中國人!」引起全球華人共憤,紛紛簽名遊行示威抗議。終得ABC和科米爾道歉。
有幸聆聽電腦科學家兼小說家張系國教授、神探李昌鈺博士、和名小說家白先勇教授三位大師連袂的精彩演講,滿山秋色耀星光。果真「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能激勵出智慧的火花,深受啟發。獲益匪淺,終身難忘,是以為誌。
(以上為作者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
作者email:Mozart200@gmail.com, patwang@ieee.org
作者網址:http://www.sites.google.com/site/mozart200
 |
 |
作者與張系國教授
|
作者、李昌鈺、張系國
|
 |
 |
白先勇教授與作者
|
李昌鈺神探抗議CNN辱華言論(如皋李昌鈺博物館)
|
 |
 |
李昌鈺神探演講英姿
|
白先勇教授演講英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