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取消電子報│聯絡我們

與世界各地「偶像」相會─參觀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

在個一切都剛剛好的午後,開始了大稻埕的主題,偶戲。這次拜西區網路扶輪社活動再來,由Peter學長及如芬學姊主辦。

先到蛙灶咖frogKitchen用輕食,參觀另一棟老屋新生,這是從自行車到登高山的主題cafe。桌面都是台灣高山及標高……。

重頭戲是參觀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http://www.taipeipuppet.com/about.html,這是位於西寧北路上的4層樓建築,展示林經甫醫師的精心收藏,以紀念父親林柳新醫師而命名的。

雖然參觀數次,但這次是Robin館長親自解說,才注意到許多細節,也發現清代地圖分隔外館洋行的運河就是現今的西寧北路。

館長Robin是愛好偶戲的荷蘭人,放下漢學博士光環來台灣推廣偶戲,不但精通國台語,還懂古文,真令人佩服!

1F一進門左邊就是郭雪湖《南街殷賑》圖,原畫在台北美術館 http://www.tfam.museum/TFAM_Collection/pic_page.aspx?collid=33&PMId=33,重現當年大稻埕風華。還有台灣攝影三傑之一鄧南光的《大稻埕》,背景就是當年有名的第一劇場。

左邊可以看到工作室,右邊橱窗的偶,多是傀儡,如斯里蘭卡如真人大小的偶;

還有來自義大利西西里島10kg的偶,得自希臘的傳承。

2F有歐亞各國偶戲展, 歐洲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的偶。從英國偶戲 Punch &Judy, 法國George Sand和兒子共創偶戲。

當然有德國、波蘭、俄羅斯各國偶等…還有有趣的醜人院,可以梳妝打扮&粉墨登場,當然也有小劇場,可小演一段布袋戲過癮…。
喜歡泉州古典的偶,有特別細膩典雅的戲服,
各題材的劇本,

而布袋戲戲台「彩樓」,有個台北彩樓”真西園”自日本買回,最上面有小西園、明虛實及新西園等三戲館的牌坊;

另一個泉州彩樓,也因泉州開港早,有許多回教徒,而有類似清真寺拱門的設計。

19世紀北京單人偶戲,是從法國古董店買回來的。知道背後的故事,看了更加感動!

台北布袋戲大本營在涼州街,當年有王炎「哈哈笑」、李天祿的「亦宛然」等。特別介紹戲神田都元帥,關於故事的起源,看來中西方是類似的。3F有皮影戲、金光布袋戲發展史,還有當年後台可參觀; 旁邊有納豆劇場, 特別為我們表演一場綜合有旦、有生、有丑角……的布袋戲,逗趣!連3歲小朋友都笑開懷。

4F是亞洲偶,說明偶戲來源與祭祀關係,早期偶戲都是演給神明看的!有個模擬鬼屋,因果報應…室外有水偶,如越南水傀儡。 可從4F俯瞰迪化街街景, 別有一番味道。

參觀溫溼度控制庫房,有各國的奇妙之偶,顏色繽紛,目不暇給,並不定期換展。還看到民俗曲藝雜誌,不禁憶起兒時的回憶。
我們就在這一連串的與世界各地「偶像」相遇的驚嘆聲中,劃下圓滿的句點。

淡水大稻埕遊河趣FB社團

自2013/4淡水搭船至大稻埕後,Peter學長全力促成並積極串聯大稻埕相關人脈,搭配葉志哲學長經營好樂好的藍色公路,加上Debra大稻埕在地,喜歡文史,常交流訊息及討論。經由幾次校友會活動,如有記名茶導覽&南管、周奕成演講、黔天下聚餐等活動,逐漸建立基本成員。樂意為有興趣的校友提供大稻埕路上導覽及河面遊船等服務。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有興趣參加者,請來信Debra:pyinlee@gmail.com,或至FB搜尋淡水大稻埕遊河趣社團申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