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轉載自《可汗學院的教育奇蹟》)
一個人的創新,改變了全世界
幾年前我在TED上看到「可汗學院」時,就想把它移植到台灣,因為我深信:翻轉教室,讓孩子成為更完整的人!
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是平的。台灣、美國與很多國家正在面臨競爭力下滑的危機,要解決根本問題,得從教育著手。過去二十年,各國政府在教育專家領導下,推動教育改革,花費大量人力、時間與金錢,可惜多數成效都不好。
美國教育門外漢薩爾曼.可汗單槍匹馬創立的「可汗學院」,以一人之力幫助全世界的孩子,簡直就是當代奇蹟。「可汗學院」創下了令人讚嘆的紀錄:已錄製超過四千部教學影片、每月服務六百萬學生、全球有七千五百萬名使用者、影片觀看次數超過二億三千萬人次、練習題做了十億人次、全球有三萬個教室正在使用他的教材。「可汗學院」創造出來的學習成效,遠遠超過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學程的好幾倍。
這本書,記錄了可汗當初無心插柳創立「可汗學院」的來龍去脈。老實說,他的創業過程一點都不精采,除了在二○○九年辭掉對沖基金分析師的高薪工作時,有些財務壓力之外,幾乎沒有什麼驚心動魄的曲折情節。對於他的成功,很多人好奇:為何是他,而不是能力更強的教育專家、財力更雄厚的財團或基金會?
答案是「創新」。在可汗學院,我們看見,一個人的創新,就能改變全世界。
可汗不是教育家。他剛開始是為了教自己的表妹及其他親友,自學成為一位老師。雖然擁有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與資訊學位,但他從沒做過軟體工作。為了在有限時間幫助更多學生,他以自創教育軟體來擴大服務。他不是企業家,可是他有效管理自己最寶貴的資源(時間),堅持理想,吸引了矽谷最優秀的人才加入他的非營利團隊。從個別來看,每個領域都有比他更強更厲害的人,但是只有他能整合這些跨領域的頂尖人才,完成其他人做不到的事。
您也許會好奇:這樣的年輕人,台灣(或其他國家)也有,為什麼我們卻沒有這種社會創新?
答案是文化。
即使當前美國面臨諸多挑戰,但她開放、創新、追求理想的文化仍然領先全球。試想,如果有一位台清交畢業的三十三歲年輕人,結婚不久、小孩未滿一歲、在台北租房。有一天,他突然想辭掉高薪工作去創業,沒有薪水、沒有清楚的未來,他的家長、老師、朋友會怎麼勸他?多數人會說他頭殼壞了,因為台灣社會鼓勵追求安穩,而非面對挑戰,解決問題。
台灣社會解嚴後的轉型過程緩慢、混亂而辛苦,但我們看到一線曙光。在貧富階級、城鄉落差越來越大的時代,有一小群人,願意在偏鄉蹲點,無私奉獻於弱勢孩子的教育。當上一波教改遺禍尚未清除、十二年國教的焦慮緊接而來之際,有一群人,選擇不一樣的方法教育他們的孩子,期許孩子成為更完全的人。可汗的故事帶給這群人希望:教育可以不一樣,只要我們的焦點放在孩子身上,我們一定可以「點亮每個孩子心中的蠟燭,讓他發光、發亮」!
可汗花了很大的篇幅,描繪他對教育的看法及願景,其中,我們最認同的是「翻轉教室」。教育必須「因材施教」,學習要「主動積極」,可是,受限於經費、人力、大量生產的教育體制,老師光趕課都來不及,加上官僚作業,根本沒時間深入了解每一個孩子,解決他們的困難。
很多老師的初衷,是希望有足夠的時間、力氣、方法來「傳道、授業、解惑」。我們認為,「翻轉教室」可以一舉解決「因材施教」跟「主動積極」的難題。
有鑑於此,誠致教育基金會在志工們的協助下,成立「均一教育平台www.junyiacademy.org」,錄製中文教學影片,幫助有心推動「翻轉教室」的老師減少趕課壓力,將寶貴的時間,拿來陪伴孩子找出天賦、解答疑惑、追尋未來的道路。我們期望台灣家長在十二年國教的環境下,能給孩子更多學習空間,培養終身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很高興這本書在台灣出版,讓更多老師、家長了解如何運用線上教育資源,達到「因材施教」和「自主學習」的目標。我們很榮幸地向各位報告,台東桃源國小因為使用「均一教育平台」,成為全台灣第一個「翻轉教室」的典範。
但願這本書能成為台灣教育的祝福,讓每一位老師、家長、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力量,點燃學習之火,追尋自己的理想,照亮別人的未來。
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方新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