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眾踴躍參與首映會
|
阿奇今天來到華山文創園區的光點電影院參加電影首映會噢!放眼望去,現場看到好多醫師喔!等等~阿奇不是來看病的,今天是特派記者的身份,要介紹給大家這場很有意義的活動!
你是否有到了醫院卻不知道掛哪一科的情形? 或是家裡長輩一次看好幾科,每天這種藥也要吃、那種藥也要吃?上次你們全家人一起看家庭醫師是什麼時候呢?
「家庭醫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喔!源自於歐美醫療界的家庭醫生制度,其實在許多先進國家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如果今天一位病人要看病,一定要先找自己的家庭醫生做初診。家庭醫師透過長期的病史經驗,最了解病人的實際狀況,可以做出快速正確的判斷。一旦發現為嚴重疾病,會聯繫專科醫師提供進一步的轉介醫療服務。
 |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邱泰源醫師
|
家庭醫師的服務有五大重點,包含「全面性、連續性、有效性、及時性和個性化」的醫療保健服務和照顧。家庭醫師知識很廣必須全面性的整合診斷,比起醫院專科醫師,更能精准判斷病人情況,亦不會有不同科別重複用藥的情形。由於長時間的追蹤與照顧,家庭醫師不會隨便轉診與更換,即使將病人轉至專科醫師,也會做資訊的銜接。因此這樣的專屬醫師,簡直跟身體健康的超級秘書一樣!幫你把一切都打點好呢!
電影「家庭醫師的一天」紀錄片,從男女主角張必正、許碧珊醫師將每天家庭與專業生活的樣貌切入,將家庭醫師面臨的病人狀況做最完整的呈現。阿奇看到裡面的病人家庭,總是一起看病,醫師可以同時追蹤醫治爺爺的老年癡呆,一方面幫助叔叔戒掉菸癮,透過深度訪談,更發現爸爸的手抖症狀是因為長期自行服用魚油造成重金屬中毒,有時更能協助處理家人間的心理狀態和有效溝通。最重要的是,醫師總是讓家人更了解家人彼此間的狀況。透過彼此的討論,讓診斷不僅是一個人的事情,更是全家人的事情!有時醫師甚至成為家庭會議的好幫手呢。
 |
兩位主角:許碧珊醫師、張必正醫師
|
首映會現場,紀錄式電影中的病人們,謝幕時也出來跟大家見面,從台中趕上來參加的他們,裡面不乏年邁坐著輪椅的老人家,也特別出席支持,看得非常令人感動。體現了這些病人都是在家庭醫師的照顧下,超越了單純的醫病關係,成為長期的真心好友。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公關主任蔡世滋表示,其實在20多年前他就開始在台灣推動家庭醫師,因為家庭醫師不但能提高醫療服務品質,更可以節省很多小病到大醫院的資源浪費。當年,他在榮總時創立家醫科,還沒有人了解家庭醫師,於是他只能用國外的影片讓大家學習。那時他就立下志願,一定要拍一部屬於台灣家庭醫師的介紹電影,沒想到堅持到今天終於可以完成這部紀錄式電影,成為家庭醫師在台灣推廣的重要里程碑!
阿奇這整場活動學到了最重要的就是「以後全家大小看病都要找家庭醫師!」哎?可是我是外星貓,那有沒有家庭獸醫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