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個彎旅行-吳孟霖
捏陶有感,下班之後的人生
撰文 / 轉個彎旅行-吳孟霖
2014/09/25
本質、學習、加上外界環境薰陶,造就出每個不一樣的個體,在職場上、生活中遭遇到的人、事、物,都有可能是幫助我們淬鍊的工具、誘因或是催化劑,而自己就是那個瓷器的推手。只有自己知道想要成形的作品形狀,也唯有自己才能願意花一個上午的時間細心雕塑…
前些時候,終於收到我親手捏的陶瓷,那是第一次經過手捏、拉坯成形後,加上各種創意拼貼,最後再由專業師傅釉燒而成。看到精美的作品,突然有一種感動,其實人人都是可以經過淬鍊而成就自我。
那一天,我們一群朋友前往位於鶯歌老街內的百年陶瓷工廠,第四代傳人潘大哥熱情地接待大家,並且親自指導拉坯技巧。在場的朋友大多是第一次體驗陶瓷創作,感到有些生澀,於是師傅們不厭其煩,在拉坏機前重複操作,為的是讓所有人在離開工廠之後,都能記得捏陶的過程。
而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實際卻充滿各種哲理。
首先,將雙手沾濕,雙手的大拇指放入陶土中,隨著轉速越來越快,中間的凹陷也越深,慢慢地杯子的雛形已經出現。接著,用雙手將陶土推高,同時將邊緣修薄,最後在內圓底部向外推一下,杯子變成了花瓶。
一塊陶土,在還沒有雕塑前,只是一塊不起眼的土,但經過各種步驟後,最後卻有可能變成價值連城的瓷器,而人生不正是如此嗎?
在職場上,人人都曾經是新人,面對工作的不熟悉感,常常會令人感到擔憂甚至抗拒,尤其是剛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在職場近五年的經驗裡,曾經有一度也懷疑自己是否還能「撐」下去,但總是有前輩告訴我,這些相對價值不高的雜事,其實是幫助新人熟悉環境的最好方式,當經歷過這一切,主管自然會更有信心指派重要的工作。
而這時候,就是發揮專長的時刻。
新人多少擁有犯錯的權利,就像陶土尚未素燒之前,都還能夠重新再來,因為這個雕塑的過程,就是一種學習。然而,經過五年、十年之後,職場的領域大概就會定型,當然凡事都有可能重新再來,但這一切的機會成本,絕對比年輕時候大了不少。
關於作者..
旅行作家、瘋城部落創辦人。2003年前往韓國首爾參加AIESEC亞洲區年度大會,從此展開十年的旅行生活,2006年土耳其國際志工服務,2008年新加坡交換學生,旅行足跡遍布歐亞、中東,並先後出版《土耳其進行曲》及《原來,我們都忘了馬祖》二書,2012年獲得墨刻入選為台灣百大旅行家。喜歡旅行,視旅行為生活的一部份,喜歡攝影及寫作,希望用親身經歷,讓更多人看到生命的故事。部落格:浪跡天涯~Rick的旅行人生 粉絲頁:轉個彎旅行-Rick
本官網專欄內容及言論觀點僅為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今周刊立場
分 類
- 話題人物
- 名師專欄
- 達人觀點
- 總經理養成塾
- 我觸法了嗎
- 創業者的修練-許耀仁
- 投資心理學-佛洛阿水
- 國泰世華銀行投資研究觀點
- 7年級創業家-林修禾
- 倒著看人生-周凡
- 荒野遊俠-賴榮孝
- 學習任意門-思達迪_魏美棻
- 鏡頭下的人生-張文姿
- 心想事成-胡碩勻
- 多益職場通
- 養生大補帖-吳宏乾
- 城市漫步-JESSICA
- CFP宅急便-TAYLOR
- 小農看世界-嵐水
- TMU健康快遞-北醫
- 人生使用手冊-游祥禾
- 社企流
- 轉個彎旅行-吳孟霖更多
- 萬花筒裡的世界-施盈竹
- 上影人生-傅睿邨 Rady
- Mr.T的教育夢
- 尋找台灣生命力-小蝸牛
- 理性工作‧溫柔生活-賴以威
- 黑帶管理學-Roger Lee
- 驚點語錄-冒牌生
- 跑道上的妳-Connie
- 團購先生的創業周記-小竺
- 健康醫療網
- 拒領22K的人生-張景泓
- 走一條自己喜歡的路-宋家元
- 噬罪人-呂秋遠
- 擁抱不完美&故事療癒—周志建
- 幾何立方創業知識庫
- 世界公民文化中心
- 這個世界教我的事-黃于洋
- 蛙的靠北小宇宙
- 借鏡人生
- 攀峰旋轉梯
- 科技報橘
- Inside
- 讀蟲小聚
- 理財贏家俱樂部
- MBA練功房
- 運動商學院
- 競爭力直升機
- 健康醫點靈
- 黑傑克
- 設計實驗室-楊振甫/黃則佳
- 保險咖啡館-吳宜樺
- 生活童話
- 生活理財實驗室-平凡媽
- 推動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
- 人生教練-Cosmo 吳建賢
- 老闆的必修課-陳仁豪
- 輕理財規劃-Nathan
- 大師輕鬆讀
- 認識你的雪逗人-NiNi
- 地球人抱抱-王志鈞
- 台灣好農
- 懶人更要用好APP-高小兔
- 換個有錢人的腦袋-黃曲欣
- Shining@彩攝天空
- 教養藏在生活裡
- 動腦
- 人物觀點專題
- Selina勇敢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