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大聯大等台灣半導體零組件公司工作的林秋吉,接觸數位相機產業已經很多年,他認為台灣也需要擁有自己的數位相機品牌,讓最好的技術優勢能夠保留在自己的土地上,於是創立了「紙可拍Paper Shoot」品牌,並透過「環保紙外殼」, 紙製外殼可隨環境分解、不汙染環境,並可搭配各式創意的印刷,讓紙可拍可以專利布局加上文創風格,創造出產品的創意元素。
林秋吉(以下稱George)說,紙可拍要創造一種品牌感覺,是「可以直覺式的操控,從小孩到老人都可以輕易拍照上手,透過沒有螢幕的設計,帶給拍攝者回歸到最原始底片相機,那種很單純享受拍照的樂趣。」紙可拍成立至今滿一年,已賣出二萬台,目前以小孩子為最大的目標市場,未來也將進軍海外市場。
主持人:歡迎George來上我們節目,想請George先跟我們來介紹一下,這個紙可拍,他的想法和產品本身,到底有哪些的零件、哪些的功能?
林秋吉:紙可拍名副其實是個用紙做成的一台數位相機,我們非常成功的躲開3C市場的規格跟價格戰,創造自己的藍海市場。我們紙可拍走自由品牌,把未來全世界都在推崇的文創這個特色,加進去我們的產品。
我們的相機和所有市面上的相機是全然不一樣的。中間就跟你的名片一樣薄,用的是大立光的鏡頭,台廠的感光原件;再來只要給他兩顆4號電池,還有記憶卡,然後把機心跟我們的環保紙外殼搭在一起,就變成一台數位相機了。
全機的使用只需要按一個按鍵,開機、拍照、關機,全部一個按鍵搞定。然後我們的電池,兩顆就能拍2000張,1G的記憶卡就能拍4000張,還能支援到32G,可以存取非常多的張數。我們真的把全台最強的高科技融入在這項3C、文創的產品內。
主持人:現在的數位相機,或者是手機,都能拿來拍照,而且也很方便。我想請George跟我們談一下,為什麼還要做一個功能簡單又輕薄短小的相機品牌?
林秋吉:大家會覺得說在相機業界,數位相機慢慢被smart phone給瓜分,這個原因是他們只強調拍照的功能。我可以跟聽眾提,我們紙可拍賣的不只有相機,其實主要是在賣附加價值,例如說我們在跟很多配合的廠商,像日本的hello kitty,還有公司和政府機關的禮贈品。我們最大的特色就是把我們的印刷彈性,應用在產品上面,所以外觀是可以根據每個顧客的需求來客製化。
我們的產品在廣告置入性和廣告性行銷上面,功能是遠大於其他3C產品。我們不是在強調拍照功能,我們是選擇生活中,最貼近生活的東西。就很像SWATCH手錶,它躲開勞力士、精工錶、石英錶的市場,用簡單的塑膠錶、個性化、獨特的外觀和造型,來吸引特定族群。所以我們不想讓相機,去取代手機或單眼相機。而是想讓更多的族群發現到,原來他們還有這麼特殊的選擇。
而我們的族群也非常鎖定,兒童,就是我們最大的市場,因為我們想要成為小朋友人生中的第一台相機。我們也鎖定企業的禮贈品,企業都做馬克杯、T-shirt,但有一台這麼棒的數位相機,而且價位是非常友善的情況下,送給VIP客人,每個客人會覺這個東西實在太有創意了。這就是為什麼馬英九總統出訪巴拉圭和薩爾瓦多行程的時候,是帶著紙可拍送給友邦的政府官員跟貴賓。
主持人:George所說兒童市場,第一個我們很怕小孩摔壞東西,還有另一個好處是,這個殼是自己DIY做的,可以做專屬於自己的相機。關於兒童的市場可以在跟我們多做說明一下好嗎?
林秋吉:我們是全世界上唯一一台,你可以從頭到尾自己組裝的數位相機,而且可以組裝成你想要的樣子。我們的外殼可以讓人家畫畫、貼上他喜歡的貼紙,再加上我們專門做的樂高基座。讓小朋友有了相機跟基座,可以推出自己想要的樂高圖案或形狀。所以我們大人,不要在扼殺小朋友的創造力了,讓他們有一個發揮的空間。讓他自己設計,有種自己好像是他的主人的感覺,而且他拍的照片,往往是你無法想像小朋友眼中的世界。
主持人:George以前也在電子業工作,參與很多零件的代理和代工廠的溝通合作,但到後來自己出來創業,可不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這段故事?
林秋吉:站在晶片供應商的上游,我們看到台灣整個產業鏈的下游,因為他是站在OEM、ODM的角色,所以每次在跟配合廠商談開案子、生產的時候,焦點都是在我們要怎麼樣砍自己的利潤,來讓大廠牌答應我們的solution。我覺得這不是台灣未來該走的方向,我以站在晶片供應商要把中游、下游串起來的角度,拉出來做一個台灣的自由品牌,讓台灣其他習慣做OEM、ODM的廠商們知道。當你有技術,有研發和生產製造的能時,不要再做所謂的hidden jumping,用自己的立基點和特色,是有機會以小博大,,拼搏這條血路市場裡面的。我們也是想為台灣的電子生態帶來一些改變,我相信只要紙可拍成功,會有更多hidden jumping站出來,跟我們一樣勇敢做自己的理想自由品牌。
主持人:紙可拍創立到現在一年,已經賣了2萬多台數位相機已經非常成功,且算達成目標,不只在國內市場,甚至是國外市場,可以來談談你的未來計畫?
林秋吉:成立紙可拍,就是放眼全球的市場,從產品的操作、理念、銷售,就是想把他帶到世界各地。其實在今年八月六號,華爾街日報報導出我們在做一個台灣電子產業沒人敢做的事,做自己的品牌,去推廣文創和eco-friendly的附加價值。而去年一整年深耕台灣市場的時候,也有20、30家電視採訪,在網頁、報紙、雜誌不斷的露出,我們是在做一個品牌該做的事情,我們品牌的的價值、我們的理念是什麼,能帶給你的好處、能帶給世界的改變又是什麼。希望未來大家看到紙可拍,不是只有在台灣的文創通路看的到,未來在世界各個的知名景點,或是有文創設計的通路,都能看到紙可拍的出現。
主持人:紙可拍英文叫paper-shot,很多資訊也能在許多網站搜尋的到。因為是用紙做,所以殼也能用回收紙去再利用,不像傳統數位相機會汙染環境,這也是品牌的一個精神。
林秋吉:我們要倡導的是,他是用無毒顏料,是要告訴大家,原來一個是可以離你生活這麼的近。現在許多的電子垃圾,是由於新舊款式的好看或不好看,而去淘汰舊的產品。未來用紙可拍相機,你喜歡新的款式,就把他換新的外殼,這樣可以減少許多電子垃圾,去取代拋棄式底片機,把汙染給取代掉,就能在許多景點出現。
主持人:George和其他人一起創立了紙可拍一年多,得到了許多產品類的設計獎項,但背後一定很辛苦,從資金、開拓市場,都有碰到一些挑戰。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麼樣走過這一年。
林秋吉:就跟所有的新創團隊一樣,我們都是第一次創業。在我們資源跟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非常努力讓最小的錢,發揮最大的功用,然後把一個人當五個人用。像我在行銷、銷售和產品架構,都是由我開始發想,再跟他們討論。這個團隊大家的向心力都很強,都是以成立台灣新的驕傲為目標,雖然途中遇到非常多的困難,包含資金上的周轉、推廣時遭到質疑,投資者不敢貿然合夥贊助,想等營收比較穩定、賺很多錢的時後再來談。所以我們在最需要的時候,是靠自己的毅力和意志力,真的就是求生存、找出路,不斷地想盡辦法去找各個方面的資源進來。
我可以跟大家講,現在的創業雖然辛苦,但是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時機點了。政府跟民間組織都在提倡創業。當你舉手起來說自己有個很好的idea時,詢問要怎麼開始的時候。大家會靠近你並告訴你,第一步驟是什麼,第二步驟又是什麼。政府也會不斷鼓勵你去往這方面發展,跟你說有哪些補助案可以申請。在以前王永慶的年代,因為經濟起飛,創業容易成功。現在的年代,競爭激烈,但有許多有潛力的新創團隊願意幫助你,加速你的成功,加速你的國際化。我們在交大加速器中心,在政府的幫助下,終於跨出所謂新創團隊的死亡谷底期。真的很感謝大家對我們台灣品牌的相挺,我們未來絕不會讓曾幫助我們的人失望。
主持人:交大加速器中心好像也幫了你不少忙,要不要來談談他們是如何幫助你的?
林秋吉:他帶我們走向國際,帶我們到上海,帶我們參加IPET CHALLENGE,是要我們這些新創團隊,不要只待在辦公室做事。他不斷把你的眼界打開,告訴你外面的世界是怎麼樣,而你要做什麼準備。交大加速器中心,是全台排名第七的加速器中心,裡面的資源、專家和顧問,都是你不用燒很多的錢,就很樂意幫助你。所以如果你很擔心出來創業沒人幫助你,那歡迎你加入交大加速器中心。我們這裡都是互相扶持,有相同的理念,唯有創業,製造創業機會,台灣的經濟才會成長。
主持人:不像傳統數位相機,拍完就能看,而是先存在記憶卡中,在放到displayer去看,那大家對你的產品會不會有所質疑?
林秋吉:很多人都說,你的數位相機好特別哦,但如果再加上一個螢幕,能馬上看,就更好了。但我們其實就是要塑造這種期待感,復古但同時又能享受科技的便利。很多人在用我們產品時,剛開始可能會有這樣的質疑,到後來會發現,這是其他3C產品所無法帶給他的感覺。他在外面用相機拍了照之後,回到家用傳輸線、讀卡機把照片輸出來,跟大家和朋友分享的感覺,那才是所謂的感動。
主持人:不管這是優點還是缺點,當你要創一個品牌,要思考這個品牌的精神在哪裡,我想George有很深刻的體會,對不對?
林秋吉:我們出來做品牌,要的就是差異化,你要做別人沒在做的,你要做別人不敢做的。所以我們在行銷方面,有人稱我們為奇兵,因為我們在行銷的訴求上面,不是你先前所看到的。我們的訴求是樂趣,是你拍照的感動,還有讓每個人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相機。誰說大家相機都要長的一樣,誰說你不能親手打造自己喜歡的相機。
主持人:我覺得是不是讓使用者有個可以分享的社群平台,一個經驗的交流,這是不是也是個拓展品牌的方法?希望George能繼續把紙可拍做成功。
林秋吉:大家會看到紙可拍越來越有創意,越來越有趣。不是只做硬體的,我們還會有雲端和軟體上的整合,讓大家覺得說,台灣終於有一個值得驕傲的3C新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