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news

 賀:本實驗室指導教授趙昌博教授榮獲中華民國自動控制學會103度「傑出自動控制工程獎」,表彰其對我國自動控制實務暨自動控制教育有傑出貢獻

【說明】

中華民國自動控制學會年度「傑出自動控制工程獎」之設立目的為表彰對我國自動控制實務或自動控制教育有傑出貢獻者。得獎資格為公私立大專院校自動控制相關科系教師,或對國內自動控制實務有傑出貢獻事蹟之本會會員。全國年度名額最多兩名,得從缺。

中華民國自動控制學會成立至今已邁入第十二屆,學會已累計擁有會員五百餘人,辦過多場自動控制研討會和各種專題研討會,並持續收錄、發行各種,技術論文、學刊等,可謂卓然有成。自動控制學會設立之初,以聯絡自動控制學門在研究、學術、工程各方面人員進行學術、知識及技術之交流與研討,藉以促進了解共同的研究旨趣,普及自動控制知識,進而提昇自動控制之應用領域為宗旨。

 

【網頁聯結】http://cacsorg.blogspot.tw/p/103.html

 

本實驗室參與2014 ASME IDETC Conference

 

Oral:

1、Optimal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a novel no-cusp blood pressure sensor based on a novel adaptive finite element model. (高永樺)

 

會議日期:Aug 17-20, 2014 

會議地點:Buffalo, NY, USA

 

實驗室出席研討會議人員:

教授:趙昌博

研究生:高永樺

 

本實驗室由趙昌博教授帶領博班學生高永樺出席全球頂尖美國機械學會會議,藉由此次難得的機會前往美國紐約水牛城參與會議,於會期內與來自各國之一流學者進行學術交流,獲益匪淺。

 

本實驗室參與2014 ASME Conference

 

 

Oral:

1、 A New Prediction Model on the Luminance of OLEDs Subjected to Different Reverse Biases for Alleviating Degradation in AMOLED Displays. (高永樺)

2、A New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 Six-DOF Joint Force/Torque Sensor. (陳宗孝,Hieu)

3、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wireless fall detection module for homecares. (許莅騏)

4、An Optimized On-Chip Boost-type DC-DC Converter with an On-board Inductance. (蘇家偉撰稿 hieu報告)  

會議日期:June 23-24, 2014 

會議地點:Santa Clara, CA, USA

 

 

實驗室出席研討會議人員:

教授:趙昌博、

研究生:高永樺、陳宗孝(Hieu)、許莅騏

本實驗室由趙昌博教授領軍,帶領實驗室三名研究生高永樺、陳宗孝、許莅騏出席全球頂尖美國機械學會會議,藉由此次難得的機會前往美國聖塔克拉拉參與會議,於會期內與來自各國之一流學者進行學術交流,獲益匪淺。

 

本實驗室參與2014 SID Display Week Conference

發表論文: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a Flexible Touch Panel on a Flexible Active-Matrix OLED Display

會議日期:June 1-6, 2014 (Sunday - Friday)

會議地點:San Diego, California

實驗室出席研討會議人員:吳昌憲

本實驗室由吳昌憲同學出席SID顯示會議,藉由此次難得的機會前往美國聖地牙哥參與會議,會議時間長達六天,在本次會議中與國際一流學者研討,獲益匪淺。

本實驗室參與2013 IEEE Sensors Conference

會議日期:November 4-6, 2013 (Monday - Wednesday)

會議地點:Baltimore, MD, United States

實驗室出席研討會議人員:趙昌博、杜哲怡、孫祥方

本實驗室由指導教授 趙昌博領導博班學生 杜哲怡及碩班學生 孫祥方前往美國參加2013 IEEE Sensors Conference,進行Oral presentation,與來自各國之專業學者交流研究心得與研發成果,獲益良多。

實驗室發表論文:

Oral

1. Achieving Maximum Power Efficiency of a Novel Rectifier Charge Pump by Impedence Matching in an Energy Harvester Suited for Self Powered Sensors (趙昌博教授)

2. A New Non-Invasive Cuff-Less Blood Pressure Sensor (杜哲怡)

3. A New Gas Sensor of a Thin-Film Diode and Low-Power, Area-Efficienct Readout Circuit (孫祥方)

 

 

 

Edit Announcement!!! 趙昌博教授擔任2013美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士

電機系趙昌博教授榮獲2013美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士(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簡稱為ASME),表彰其在控制與非線性動力之貢獻。

【說明】

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成立於1880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技術出版機構之一,制定眾多的工業和製造業行業標準,目前ASME擁有工業和制造業的600項標準和編碼,這些標準在全球90多個國家被採用。現今它已成為擁有全球超過127,000會員的國際性非營利教育和技術組織,在機械學界,ASME有其舉足輕重的地位,就像IEEE對於電機電子學界的重要性一般,而在未來強調跨領域多專才的世界中,IEEEASME的界限會變得更加模糊,而雙方的交流也會日趨頻繁,相信未來同時為IEEEASME的會員的學者將會越來越多,目前ASME Fellow的台灣學者僅20餘人,趙昌博老師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並期望能藉此攜手台灣前輩及後進在此世界潮流中擴展出一片學術新藍海。

 

 

Edit Announcement本實驗室參與2011 IEEE Sensors Conference 

 本實驗室論文“An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 with a Novel Rectifier Charge Pump”2011 IEEE Sensors Conference。本實驗室由黃子嘉同學前往愛爾蘭參加,並進行Oral and Poster Session,與各國之學者互相交流研究心得與成果,獲益匪淺。

 

 

 

Edit Announcement本實驗室參與SID Display Week 2011,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全世界最重要的顯示國際會議)

實驗室出席研討會人員:趙昌博、高永原、李奎佑、許晁瑞、黃子凡、許福明、陳秋豪、鄭濬煒

會議日期:May 1720, 2011 (Tuesday  Friday)

會議地點:Los Angeles Convention Center,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

實驗室發表論文

Oral

1. Sizing Multi-electrodes in an LCL-lens for Minimizing the Crosstalk in a 3D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高永原)

2. A Negative Liquid-Crystal Lens with Multi-Ring Electrodes in Unequal Widths (許晁瑞)

Poster

 

3. Tracking of Hand Gestures with Depth Detection for a 3D Interactive Display (黃子凡、高永原)

 

4. Realizing a New Pixel Circuit Design for Alleviating OLED Degradation in a 2.4-in. AMOLED Panel (李奎佑)

 

 

Edit Announcement趙昌博教授擔任著名SCI Journals Associate Editor, 2010 ~

IEEE Sensor Journal (The flagship journal of IEEE Sensor Council), ASME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s,  Journal of Circuit, System and Computer (An SCI Journal)

 

 

Edit Announcement本實驗室參與The 16th MICROOPTICS CONFERENCE Oral and Poster Presentation

本實驗室論文“Optimal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a Novel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A LC Lenticular Lens Array with Staggered Electrodes for WXGA LCD in Applications of Auto-Stereoscopic 3D Display”The 16th MICROOPTICS CONFERENCE Oral Presentation, “An Liquid Crystal Negative Lens with Unequal Width Electrodes” The 16th MICROOPTICS CONFERENCE Poster Presentation。本實驗室由高永原與許晁瑞同學參加,並進行Oral and Poster Session,與各國之學者互相交流研究心得與成果,獲益匪淺。

   

 

 

 

Edit Announcement!!本實驗室論文獲榮選為The IEEE/ASME 20th Annu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torage & Processing Systems -最佳論文

本實驗室論文A NEW TWO-DOF ROTATIONAL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獲選為Best ASME ISPS-2010 Papers!!

 

 

 

Edit Announcement本實驗室參與2010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 Poster Presentation

本實驗室論文"A New Driving Pixel Circuit to Alleviate AMOLED Degradation" 2010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 Poster Presentation。本實驗室李奎佑與張瑞心同學於99523日前往西雅圖參加國際顯示資訊研討會,並於27日進行Poster session,與各國之學者共同交換研究心得與成果,獲益匪淺。

 

 Edit Announcement本實驗室趙昌博教授受邀工業研究院所舉辦之MATIA & CMOS MEMS 技術研討會()演講

會議名稱:CMOS MEMS 技術研討會
會議地點:新竹工研院
會議日期:2010/05/07()上午
研討會主題:設計與製造
演講題目:感測前端類比積體電路設計

         此次研討會之主題為CMOS MEMS設計與製程技術,趙昌博教授以50分鐘帶領與會來賓共研『感測前端類比積體電路設計』主題,在深入淺出的精闢演說中,CMOS MEMS相關領域廠商中、高階主管及基層工程師共53人,對整場活動感到相當滿意。本會議是由CMOS MEMS產業策略聯盟、微電聲產業聯盟、微機電產業聯盟、與ITRI南分院微系統中心主辦,中華民國微系統暨奈米科技協會協辦,與會來賓參與熱烈,會議圓滿且成功。

 

  

研究室計畫

新型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驅動電路製作與實現
隨著科技進步技術發展,TFT LCD已經完全取代傳統的顯示技術。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被視為是繼TFT LCD後,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平面顯示技術之ㄧ。其發光原理為從外部注入的電子和電洞因外加電壓所衍生的電位差而使得這些電子電洞對在薄膜層移動並且產生結合現象(Recombination),這種再結合所放出的能量將使其處於高能量且非穩定的激發狀態,當光能量釋出時則將回復到低能量穩定的基態,產生所謂注入型電激發光。其具有主動發光、高應答速度特性,省電、輕薄等優點外,另有製程簡單低成本、可應用於撓曲性面板等特色,號稱為最理想的顯示器之一,然而目前依舊無法投入大量生產,主要原因在於面板均勻度無法提升以及元件劣化等問題,研究將針對以上問題並加入其餘研究中之方法做改善。
 
微獵能器儲能IC電路設計與製作
本計畫主要著重於汽車無線胎壓偵測系統(TPMS)所使用之微型獵能器儲能器之開發。工作原理為對能量採集、轉換過程中電源控制技術。將依據微型獵能器之能量產生範圍與輸出變動量做具體探討,由於要面對採集的能量非常小的情況,對升壓轉換器或者調節器的功率損耗應該儘量最小化,因此對電能轉換電路之研究,首先將以輸入儲能電路分析設計探討,以構建低損耗之轉換電路,其次針對此微小獵能器系統之能量轉換特性進行開發動態適應控制策略針對以上做電路匹配研究,並且提出高效率轉換電路架構及於各種不同的操作模式下處理廣泛的電壓範圍控制策略,同時對系統能量傳遞中之電路管理,以降低應用電路功率損耗,達到能量收集中之最大效率為目標。期望再接下來的計畫,以相關概念設計IC晶片使其微小化電路並減低耗能。
 
電控液晶透鏡陣列之二維多工的3D顯示技術及驅動IC實現
本計畫目標為採用一Liquid Crystal Lens Array(液晶透鏡陣列)之液晶光學元件,取代3D顯示技術中的光學元件 - Lenticular Lens Sheet之構想,建立在2.8”面板(面板來源:CPT Small Application 2.8”)上,並實現2-view 類型為宗旨。為增加原3D顯示器使用者與顯示器之有效距離可由使用者自由調整之,本計畫利用一新式液晶光學元件(新穎的電極設計)LC Lens Sheet,取代原3D顯示技術之光學元件 -Lenticular Lens Sheet應用。不但保留原Lenticulr Lens Sheet之優點,並因LC Lnes其為電壓可調式液晶光學元件,因此依照施於的電壓大小的不同,可自由的調整顯示器與觀者之3D有效觀賞距離;LC Lens Sheet為一平面結構,不同於LG應用於3D顯示器之LC Lens為半圓電極結構,爾後若需整合進顯示器面板中,其製程難度大大降低。
 
陣列式近接感測器之感測IC電路
所謂「近接感測裝置」,是一種非接觸型的感測裝置,不需觸碰即可感測物體靠近程度。可分為電容型近接感測器、電感型近接感測器、霍爾效應近接感測器及光感測器。至於光近接感測裝置我們採用的發光源為高分子發光二極體(PLED),此裝置是有機發光二極體與有機光感測器(Photodiode)的元件特性應用結合,藉由有機發光二極體產生一光訊號,經由被測物體反射而被有機光偵測器接收,以偵測的光電流強度來判斷物體的移動情形。
特別之處在於使用(PLED)有機元件來製作光近接感測器,能夠降低製作成本,及達到可撓曲之特性。主要針對當光偵測器接收物體所反射回來的光訊號,設計成主動像素感測方式讀取電路,所謂主動像素是指不需要外部電路搭配,直接將讀取電路與感測裝置整合布局於單一晶片上。
觸碰式面板之電極拓墣最佳化及感測IC電路設計
觸控式顯示面板的應用越來越普遍,目前觸控式面板在世界各地已開始自成一項產業,以先進的設備而言,它是目前最簡單且方便的多媒體資訊裝備,觸控面板具有堅固耐用及節省空間等許多優點。目前本實驗室注重在於電容式觸控面板研究與後端感測IC的設計,以理論及模擬軟體計算出電容值及各種情況,再搭配所模擬出的電容值進行感測IC設計。
 
微系統驅動IC-液晶變焦鏡(Liquid Crystal Lens)
主要以液晶技術為主而發展出的可變焦液晶透鏡(Liquid Crystal Lens)元件。此透鏡有效地利用液晶的光學特性致使其極具發展潛力,由外部電壓控制電場分佈,利用光電場偏振方向與液晶分子方向的不同,所感受到的折射率也隨著不同的原理,把液晶做成類似GRIN Lens的光學元件,其優點就是可以利用外加電場來控制此光學元件的焦距,不同於傳統光學透鏡為固定式焦距。液晶透鏡最重要的部份就是要想辦法產生折射率差,使折射率為梯度分佈,如此才能使光線聚焦或發散。此液晶鏡片的構造與原理類似液晶螢幕,為兩片導電玻璃(ITO)之間填充液晶,再利用電場來控制液晶的折射率,並藉由折射率的分佈(Gradient refractive index)來達到聚焦的功能,同時控制焦距,做出凹凸透鏡效果。
 
再生能源系統設計與應用-太陽能微發電電路設計
太陽能是目前可供發展利用的綠色替代能源中較具發展潛力之一種。太陽能的發展多以光電轉換為主,且研究上多致力於改善太陽能材料提升其光電流,藉由此目的提升太陽能系統的發電效率。然而,不論太陽能電池材料效能如何提昇,其最大缺點是發電效率受日照強度的影響,且自始皆無有效的改善成果。因此,本實驗室太陽能轉換電路,乃設計一儲能電路於遮蔭、陰天、雨天時仍可以持續儲能,使其後端Inverter電路能夠正常動作,以求太陽能整體效率之提升。
 
 
 
 
微機電電容式麥克風前置讀取IC電路設計
本研究主要設計微機電(MEMS)電容式麥克風之前置讀取電路,由於可攜式低電壓運作之電子產品日益茁壯,因此,將著重於手機應用之微機電(MEMS)電容式麥克風在低電壓低功率操作下之前置放大器。微機電電容式麥克風包含了兩個主要電路,一為中心中點自偏之電容-電壓轉換器電路,另一個為放大器。其中,放大器關係到本論文之訊號的特性,剛開始設計了一般二階級運算放大器,雖然此放大器可以順利的放大訊號,但是在固定的放大倍率下,不同輸入擺幅與頻率,所造成輸出與相對應理想倍率下之訊號不同。因此,此設計之二階級運算放大器有非線性的放大倍率與較低的輸出擺幅。所以,進而改用對稱式軌對軌運算放大器,提高了電路的線性度與輸出擺幅。本研究之電路以台灣積體電路公司0.35um (2P4M, 3.3V/5V) 製程完成晶片製作。輸出電壓範圍大約在正負電壓源範圍,總電路功率消耗約200uW。另外增添設計低通濾波器以及高通濾波器,進而減少高頻雜訊以及濾除掉輸入直流偏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