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到森林裏,是為了專心生活,體會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
看看有什麼是從中學習不到的;這樣,在我臨終時,就不會覺得白過了。」—梭羅
波士頓郊區華爾敦湖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不僅是因為它的寧靜、美麗,更是因為它是梭羅的故居,是旅客百遊不厭之地。
可愛的北美陽光普照在查爾河(Charles River)上。紐英倫一股暖風籠罩著大地,輕輕地、柔柔地、細細地、軟軟地,陪伴著查爾河畔熙熙嚷嚷的車潮和行人。一群群小孩在河岸如茵的碧草和成蔭的柳樹之間與蝴蝶蜻蜓喜戲追逐,一對對情侶靜靜坐在綠椅上欣賞著藍天浮雲和哈佛橋邊的點點白帆;偶而看見幾只水鴨子在波浪中快樂地悠遊,好一幅「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畫面。
查爾河兩岸不知產生了多少偉績,為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極其深遠廣汎的影響。海倫凱樂、愛迪生、貝爾、霍桑、愛莫生、郎費羅等舉世皆知。當年著名的茶葉黨(Tea Party)就是一群移民不滿英帝國暴虐無道的殖民統治,憤而聚集在波士頓港口,將成頓的茶葉丟進海裏,釀成暴動,觸發革命,終於導至美國的誕生。西郊的鄰城康克鎮(Concord)建了一座民兵雕像,是紀念民兵遏阻英軍,並展開反攻英軍的第一槍響之地。喔,談起康克鎮,這再度勾引起我的回憶,怎能不教人想起十九世紀大思想家、哲學家、人道主義、文學家梭羅(Henry D. Thoreau)?如今,我再度來到梭羅故居,在他當年居住過的「遺址」憑弔這位偉人。那真是一頓豐盛的文化饗宴,回想起來,猶如查爾河波滔在腦海裏浮現。瀝瀝如繪,盪漾、盪漾...。
從波士頓沿著與查爾河平行的二號公路往西行再轉126號公路南下不到一哩的右手邊,是一片叢林。沿著斜坡向下走去,不一會兒,華爾敦湖就展現眼底了。只覺得眼前一亮,好美好綠,整個湖包圍在樹林中,天色好藍,使人想起湖邊詩人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詩中「蔚藍的天」。湖面平靜好像是一面鏡子,照著四周圍綠林的倩影,飄浮於藍色天空的朵朵白雲倒影在澄清的湖水中,白雲在天上有多高,在湖中就有多深。與成群的魚兒一起快樂地悠遊,一付與世無爭的模樣,好一幅美麗的圖畫,靜靜地躺臥在大自然的懷抱裏。好像是一帖清涼劑,尤其是當炎炎暑夏熱浪滾襲的季節來到這世外桃源,令人特別地感到清爽自在,與喧嘩緊張的都市裏那種要窒息的感覺形成強烈的對比。
我沿著當年梭羅踏過的足跡一步一步地走去,一路上盡情欣賞周圍的湖光山色。微風迎面吹來,華爾敦碧波盪漾,激起陣陣漪漣。望見澄清見底的湖水,華茲華斯的詩句又隱隱約約從腦海中浮現起來:「聽溪水崢綜,看溪水漪漣。我們竟日遨遊,出了林叢,穿入山巒…。」這首詩裏所描繪的大自然景色雖然是在大西洋彼岸的英格蘭,卻好像美國這邊新英格蘭的華爾敦湖的寫照,意境這樣相似。
沿著湖邊的碎石子沙地走到湖的另一端,可看到一個牌子:「梭羅故居遺址」。從這塊木牌上箭頭指的方向沿著一條羊腸小徑往斜坡上爬去,很快就到了當年梭羅住過之處。只剩下九根殘餘的地基石柱,遺址旁邊豎立了一塊比較大的牌子,上面刻著的就是梭羅在華爾敦湖畔獨居兩年所完成的曠世傑作《湖濱散記》裡最有名的一句話:“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ished to live deliberately, to front only the essential facts of life, and see if I could not learn what it had to teach,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I had not lived.”
這段話好像詩一般充滿了人生哲理,看似簡單,沒有一個生字,但要瞭解其中函意卻不容易。使我想起我們中國人的格言:「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在牌子的後面堆積了很多石塊,高高的好像一座小石頭山,是歷年來到此遊覽的人堆放的,以表示對梭羅的懷念和崇敬。從這裏往上到丘頂和往下到湖邊都有一條人走出來的小路。當世人都在追求豪華奢侈享受之際,梭羅獨自一人來到這幾哩內不見人煙的林野,在他設計建造的極為簡陋的小木房子,獨居了兩年两個月,過著反樸歸真魯賓遜似的生活。整日與林間松鼠鳥獸為鄰,時常與湖中魚群蝦蟹同泳。他覺得神所造的萬物,不僅飛禽走獸花草樹木有生命,就連風沙水石都是活生生的。兩年下來,梭羅把從大自然中觀察研究所得豐富的經驗和感想寫成不朽的記錄,譜出詩樣的《湖濱散記》。這在美國文學史上非常有名,影響極深遠。
梭羅甘冒生命危險大聲急呼政府應該無為而治,並強調道德的法律超越人為的法律,假如政府強迫人民做違背良心的事,人民應有消極反抗的權利。據說,梭羅這些反奴隸的人道自由思想和消極反抗的主張對印度國父甘地,以絕食和不合作運動來反抗英帝國殖民壓迫統治,促成印度獨立,有很大的影響。並且對後來馬丁路德金恩(MartinLutherKingJr.)以非暴力的和平手段為黑人爭取平等民權運動,起了很大的激勵作用。正應驗了我們的名言:「柔能克剛」。
在梭羅「遺址」附近,有一座小房子,是完全按照當年梭羅的小屋所複製的。木房裏面除了壁爐,一張書桌,三張椅子,一張床,和床上放著的一根枴杖,一頂高禮帽,和一根笛子外,什麼都沒有。真可謂家徒四璧。使我想起:「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兩千多年前我們至聖先師孔子在中國大陸所贊許的精神,在美洲大陸上的梭羅也將之切身實踐並作書發楊光大。賢哉梭羅!你真是美洲之顏回也!
的確,梭羅的一生可濃縮成三個字:Simplicity, Simplicity, Simplicity(簡樸,簡樸,簡樸!)這使我想起俄國作家普希金之小說尤金奧涅京Eugene Oregin中達姬雅娜。正如梭羅的思想後來給美國青年帶來深遠的影響,據說,達姬雅娜對後來俄國婦女產生很大的激盪。她們深受感動紛紛拋棄繁華熱鬧的都市生活大量湧入鄉村,幾乎改變了俄國的社會結構和生活形態。
當時他的曠世傑作《湖濱散記》其實並不受人歡迎。出版商印了九百冊,其中七十本贈給評論家斧正,其餘的久久乏人問津。直到他逝世後幾十年到一次大戰期間才慢慢開始受人重視,當作寶典。人們終於注意到原來梭羅早在幾十年前就已提倡這種簡樸的生活的慨念,人們在梭羅的作品中可以拾回已喪失的人生價值。這些價值對世人的心靈建康、活潑和安寧越形重要。因而在梭羅死後五十多年,他的才華和成就終於漸漸穫得世人的認可,以至永垂不朽。
這次訪華爾敦湖時忽聞湖濱樹林後傳來火車聲,爬上山去一看,只見一輛長長的火車沿著鐵軌從西向東而行。這條鐵路當年主要是為了運煤礦和冰塊,給寧靜的湖畔頻添了不少噪音。梭羅如果再世,一定會不勝感慨。
傍晚,夕陽西沉。在離開康克鎮回家的路上,我腦海中仍盤旋著華爾敦美麗的湖光山色和「梭羅」影子。回味所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種種,經過碧野綠林間大自然的洗禮,我仿佛享受了一頓豐盛的文化大餐和上了一堂精彩的人生之課。我多麼希望人們能儘快達到其理想目標,防止華爾敦湖被污染,保護大自然美好環境,發揚梭羅熱愛大自然的人道精神,以繼續啟示全人類。懷著滿心歡欣和憧景,腦海中不盡浮現詩樣的歌:
藍天白雲映湖光,碧波綠嶺風暖陽,華爾敦湖憶梭羅,達姬雅娜伴爾旁;
湖濱散記柔勝剛,甘地金恩非凡響,自然人道啟萬世,康克顏回閃光芒。
作者email:Mozart200@gmail.com, patwang@ieee.org
作者網址:http://www.sites.google.com/site/mozart200
P.S 附上照片數幀如下:
 |
 |
美國波士頓郊區的華爾敦湖
|
梭羅小屋「遺址」(複製)
|
 |
 |
作者在梭羅雕像前留影
|
部分男團員合影於遊輪(中間紅衣藍短褲戴墨鏡者為作者)background is Bunker Hill Independent Monument tower
|
 |
 |
梭羅小屋「遺址」(複製)内景
|
作者在華爾敦湖畔的鐵路上小憩
|
 |
 |
作者與華爾敦湖夕陽夜景---当晚霞满天 |
梭羅小屋原址(只剩下地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