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辦一年多的負評網,是以達成「守護荷包的最嚴厲社群,消費者最信賴的聲音」為目標,希望透過社群的力量,拼湊出全面的觀點,讓消費者獲得重要正確的消費資訊,重新找回購物的感動。負評網創辦人黃亮詮原本是台積電工程師,工作三年後決定傾聽自己內心的呼喚,毅然辭掉工作投入創業。
負評網創辦人黃亮詮說,他有過在網路上買錯東西的慘痛經驗,因此非常相信沒有人會願意浪費時間金錢買不合適的東西。現在的網路資訊很多,卻越來越不可信。 因為商業置入充斥,所以負評網要拼湊社群的智慧,提供完全不同的觀點。以下是負評網創辦人黃亮詮精采分享。
主持人:你在台積電工作三年,卻辭掉工作來創業,到現在也一年多了。先來談談這個負評網,主要的產品、目標和想法是什麼?
黃亮詮:我想跟各位聽眾朋友說,當你去一個實體商店,碰到一個銷售員,告訴你這個很好,那個很好時,你反而會開始不相信他。但是當你遇到一個銷售員,很敢跟你講真話,這個不太適合你、但這個可以的時候,你會相信他,並且能快速的購物,可是如果這是真的,那麼,網路上沒有一個銷售員是合格的。當你在搜尋任何一個商品或評論時,幾乎很多是置入性行銷,且大家通常都有某些目的,不敢得罪廠商。在這個情況下,可能什麼都好,不知道要買什麼。負評網就是希望提供一個,讓使用者互相提醒的社群,幫助大家真的買到適合自己的產品。
主持人:負評網中文,很明確告訴大家這個的目地,但是英文卻是FoolPin,能不能請黃亮詮為我們解釋一下?
黃亮詮:我把自己定位為笨蛋,其實在網路上我也是亂消費的。但是當我要掏錢包時,是需要一個針去釘我的,不要讓我隨便亂買東西。另外,我們一直再跟Facebook做比較,FB的B是讚,那我們FoolPin的P,是一個往下比讚的動作,所以我們是FP。
主持人:你剛剛所提的是一種理念,更近一步的話,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蒐集負面的意見,怎麼去統合,甚至怎麼施加壓力給做不好的品牌?
黃亮詮:我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專注。第一,我們的名字已經讓使用者知道我們在做什麼。第二,我們專注在負面的評論,要怎麼處理得更專業。我們一直把網路上的資訊用數據化的方式呈現,而不只是大家的垃圾桶。過去,很多的類似理念的網站都失敗了,可能淪為垃圾桶,比如一個消費者留了一個片面的負面意見,而影響了其他人。所以我們的做法,是專注在負面意見,把它做一個數據化統合,有多少人在意這個缺點,而有哪些缺點只是一、兩個人的意見,然後做一個分析。當使用者相信我們的專業和公正性的時候,就會越來越多人加入這個社群討論。
任何人都可以加入討論,基本上,只需要透過facebook登入。未來,我們會做更吸引力的處理,就是當你的參與度越高,或是你累積的credit越好的時候,你發表的言論會有越大的影響力。這是未來會做的更新,但我們不希望去對自由的言論做控管,即便你是個nobody,你也可以來發聲。
主持人:可能有些消費者也不是很了解,只是透過猜測來發言,而不是真正的原因,那你們怎麼去做過濾呢?
黃亮詮:當有一個負面意見時,我們不是第一時間過濾它上架。而是上架以後,做一個管道去平衡跟澄清。甚至除了留個窗口給廠商澄清外,我們還會親自主動聯絡廠商。我們不會洩漏提供者的個資,而是說有件事情是不是有發生過,然後做一個平衡的報導,我們不希望只有單面的看法。像最近有人抱怨說去某個影印店發生什麼事情,我們就會去詢問老闆,有沒有發生這件事情,然後你的立場是什麼,我們做平衡的報導讓消費者也能看到。
對很多品牌廠商,一開始會很抗拒跟我們合作、互動。一聽到名字出現在負評網,就會說我的產品是不是有負評,但我們希望做到,就是看到你的產品出現在負評網也不覺得奇怪。每個東西都有負評,只是負評是什麼。如果你的東西要賣給男生,但一堆女生發表負評,那可能不會影響到你的銷售,說不定反而可以找到其他適合的消費者。
主持人:一般人創業,都會想到獲利模式,那我們要用什麼方式讓這個網站以後有收入呢?
黃亮詮:我們的使命,是幫助消費者買到適合的東西。在這個循環裡面,廠商辦演很重要的角色,必須設計製造很好的產品。因此,我們的商業模式是協助廠商,讓它知道什麼樣的消費者,怎樣的特徵是他們在意的。你要鎖定這群消費者做銷售的時候,要加強哪個部分,所以我們是數據分析兼顧問。
主持人:你在台積電工作了三年,突然跑出來創業,你的父母應該會很反對你這個決定吧?
黃亮詮:確實,當你有個很穩定且不錯的工作時,30歲突然要做這種高風險的工作,不只是家人反對,連自己也會有些擔心。家人當然不希望我這個年紀還去做這個事情,應該是去建立我的家庭,然後繼續在原本穩定的工作上琢磨。我在台積電是做工廠管理,協助工廠去做些決策,增加產能,降低成本,這是我們工業工程在工廠所能扮演的角色。
主持人:台積電薪水是蠻不錯的,最近政府列的高薪族群,台積電還排在很前面。所以當時應該有很強烈的動機,才會辭掉工作出來創業?
黃亮詮:我本來就比較喜歡做網站類的東西,在國高中時,自己的個人作品在網路上,可能是wiki,可能是論壇,我喜歡做這個東西。事實上,在我求學的過程中,我發覺原來工業工程也是很有趣的,但我心中一直沒有忘記。在台積電工作的三年,真的給我很好的待遇。但當身邊的同事,一個個成家立業、有積蓄的時候,我發現我是一個愛亂花錢買東西的人。當我開始做功課,節制自己的花費時,發現全部都是勸你購買的資訊。從小的興趣,然後發現這個是我可以做的,猶豫一段時間後,就決定跳出來做。
主持人:當你決定出來創業時,有沒有詢問過老闆,或者同學,有沒有給你什麼意見呢?
黃亮詮:當我有出來創業的念頭時,我參加了Startup Weekend的活動,他是一個假日創業的活動,蠻適合上班族,花三天的時間組成團隊參加活動,做一個prototype發表。在那邊,也加強我的信心決定跳出來。更有趣的是,我參加這個比賽之前,我去買了一個睡袋,跟我老闆說我要參加一個露營的活動。結果露營一回來,禮拜一我就跟他說我要離職,嚇了大家一跳。
創業不只是理念跟熱情的展現,還有很多很繁瑣的事情。簡單來講,我身為一個公司執行長時,有很多paper work、繁文縟節都要自己來,你一直很專心在你覺得可以做的事情,你有很多東西要學,這樣的過程雖然辛苦,但也蠻有趣的。以前,會計有會計搞好,財務有財務搞好,薪水有人資搞好。現在,如果沒有找到適合的人,全都要由自己來。
主持人:你工業工程主要是在做資料探勘,而你自己有段時間敗家,買了很多不該買的東西,我想這才是你真正創業的初衷吧。
黃亮詮:我創業的初衷,跟我的專長沒有關,而是跟我遇到和體驗的有關,我要敗家,而沒有一個地方告訴我正確的資訊,這是我原本的初衷。但因為這樣,我猶豫很久,要不要放棄我的專業,後來發現原來我的商業模式,可以很巧妙利用資料探勘這方面的專長。有時候,你以為你丟下了武器,放到旁邊,但到了更好的場所,再拿起來用。
負評,不是因為負評網存在而存在,他散落在各個討論區或facebook,在這個情況下,反而會有商業的操作,而更難掌握。你在某個地方被講了壞話或閒話時,其實你根本沒辦法掌握,你可能找了很多工讀生去蒐集,卻沒辦法做回應。當有一個專業的聚合器,負評網存在時,當有人批評你的產品,你反而可以很公正的去做個回應。當你有誠意或是幽默的回應消費者的時候,消費者對你的品牌絕對是大加分。
主持人: 其實所有的創業,過程都有很多挑戰,要不要來跟我們分享一下你碰到哪些困難?
黃亮詮:當你一個人滿頭熱決定投入時,碰到的的一個挑戰,就是如何從一個人變成一個團隊,這是初期最痛苦的過程。而自己在這段過程,我發現沒有magic,沒有fancy tool,能讓你突然找到人,你所能做的就是展現你的熱情。像我就是透過創業比賽和地方技術交流的社群,甚至是加入一些mix up社群,在裡面遇到一些有相同想法的人。一開始,只能透過這種方式,你沒辦法透過人力銀行,或是一些網路上已經發展很好的服務。
第一個是說,你要想辦法去找人,第二個是說,你要在人非常少、非常精煉的情況下,去做出最好的方法。我會覺得是你可以去加入一些共用空間,像交大的YES Co-working Space,那邊就有各式各樣不同的團隊,可能我沒有全職的seller,他可能有,可能我沒有全職的designer,別的團隊有,這些地方可以互相做交流。像是已經上過節目的頑皮工坊,他們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發者,所以在開發上有問題,就可以跟他們做討論。交大加速器中心,真的在創業初期做一個很好的加速。
主持人: 那你怎麼說服別人加入,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創業理念,你可能也要說服他們,才會有共同的目標。
黃亮詮:第一個,當然是要把目標跟遠景說得很清楚,再來我就是秉持著負評網的精神,加入我的缺點。如果這個缺點你可以接受,你最壞的挑戰,可能就是這段時間過去了,你沒有優渥的薪水,但你可能學到某些東西,跟我們一樣去突破了什麼樣的體制。基本上,我就是用這樣的態度,不會說你來我這邊是有錢、又發財、又沒有風險,我實話實說,就是在挑戰一個體制,如果你也覺得對你來說是exciting的,那要不要加入我們。
我們團隊有一半是developer,是會寫程式的,通常薪水都比較高,工作也比較安定。反而是當他已經決定要加入我的時候,我會緊張,我扛的責任更大了,變成我會跟他說,怎樣做才能保障彼此的權益。雖然找人很難,但市場上真的有很多熱情的人,像我,只要到處跑,就會有很多願意接受的人。反而要想如果他在這件事情,即便不理想,怎麼樣彼此都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主持人: 一般創業的團隊,在募資上好像也會很辛苦,尤其是燒錢比較快的行業,那你有碰到募資上面的困難嗎?
黃亮詮:應該不是說困難,在創業不同的階段,尤其像我們這個階段,需要天使的資金,因為我們產品並還沒有很強的獲利能力,可能沒辦法拿幾千萬的資金進來。所以如果以天使資金,最主要就是要志同道合,因為他給你的幫助是用得到的,而且本身的信念跟理念一樣。我反而覺得台灣本身不缺錢,而且以個人來講,有很多有錢人,但是要他能接受你的idea,你也能接受他的想法的時候,這件事我反而覺得是最難的。對我們來講,我們的選擇是,如果我們沒辦法給予很直接幫助的天使的時候,我們寧可自掏腰包。其實我們公司的一筆資金,也是靠自己,之後第二筆資金要投入時,也可能是自己掏腰包。
主持人: 那在創業過程中,還有其他困難或困難,可以再跟聽眾朋友分享?
黃亮詮:我自己有一個心得,創業有點變玄學了,很多相關的知識跟文章你可以看得到,但是當你接受過多的資訊,我反而覺得不見得是好的。創業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執行,當你想東想西,A告訴你怎麼做,B又告訴你怎麼做,很多人可以給你idea,但你要怎麼快速決定一個,去做出來,不行,再汰換一個,這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我的個性,很多人會給我很多好的建議,其實太多建議,你沒辦法花太多時間去選擇,很精準知道你現在要做的事什麼,然後去把他執行出來。
依我個人的歷程來講,我從小就覺得自己的興趣蠻跳tone的,在接受台灣傳統教育,進修我的專業,然後讀研究所。在這個過程中,一直是很猶豫要不要隨時做個跑道轉換。如果現在有這樣想法的聽眾朋友,趁早,當你讀完研究所,當完兵,可能27、28歲,這時候其實你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做一個很勇敢的嘗試,你不妨,甚至是大學畢業,你一樣有你的專業,但你可以稍微微調你的專業,你的武器未來會用得上的,勇敢去嘗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