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濫用外勞,台灣將從老人島變失能島?

2014-12-10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勞動部本周緊急公布:政府將開放85歲以上老人家,輕微不便即可申請外籍看護。有人視之為「德政」,但也有人重炮抨擊,這會害死台灣現存的長期照顧制度。85歲以上原本找居家照顧、上日照中心的,大概要一面倒轉向外籍看護的懷抱。

為什麼台灣長照公共政策,走到以「外勞」為核心?何以台灣人特愛用外勞?大家腦海閃過的第一原因是:「本勞」太貴了。24小時的到府人力,每月大概要四到六萬元現金才聘得到。

但問題的真正根源,不是本、外勞之戰,而是「全日制」和「日間制」兩種照顧模式之爭。打個比方——全日制,是幫失能父母「24小時請管家」;日間制,則是讓失能父母「手牽手上學去」。

全日制照顧 日間制照顧
每天24小時 每天9-12小時
到府服務 接送到照顧地點
一對一 一對多
無同儕 有其他同儕
本勞:每月40000-60000元

外勞:每月20000元

每月約15000元
自行負責 專業資格、護理、職治等協力人員

比較一下幼兒照顧,就知道差別何在。

幼兒照顧的主流是「日間制」。需要托育的人,絕大多數找保母、托嬰中心、幼兒園,每天由專業人員9-12小時照顧。只有極少數金字塔頂端人士,會要求一個「管家保母」來24小時帶孩子。

老人呢?本來,全日制也沒幾個家庭用得起,但外籍看護以破壞性的廉價成本(每月約兩萬)和勞動條件(365天可不休假),改變了市場的生態。老人照顧服務的主流選擇,因而變成「全日制」。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家庭外籍看護高達21萬人。至於月費一萬五的日間制呢?小蝦米對大鯨魚,市場拓展,寸步難行。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日間照顧中心,全國只有2千人使用。差了一百倍。

老人比小孩難帶,所以都需要24小時照顧嗎?錯。根據官方推估,失能程度有輕、中、重度之分,比例約為輕度40%、中度30%、真正重癱失能者30%。推算起來,許多老人家仍可自理,必有一部分全日制外勞,其實沒必要做到24小時的身體照顧。所以,違規要求外籍看護做其他工作的(別人家事、顧店面),時有所聞。

然而為時已晚了。就算老人還沒癱,只要子女一句「我不放心」,台灣家庭就把渴望層級拉高到全日制了。現實是,廉價外勞大量進口,已使台灣的長期照顧偏好往「24小時全日制」這一端嚴重傾斜,其他時數和服務形式,不在考慮之列。以此尺度,當然沒人要請四到六萬元的本勞。

外勞政策?長照政策的「遮羞布」

所以勞動部新聞釋出時,家庭照顧者總會理事長陳正芬直指:政府不能只靠開放移工這一招。推動「日間托老」,才是治本之道,長照人力也才能有效運用。

但行政院為什麼不這麼做?為什麼反而考慮擴大進口外勞?

問題或可溯源到今年八月,一份政府內部的報告。國發會(也就是以前的行政院研考會,負責管考各部會,為大家的政策成效打分數)在「長照服務網計畫查證報告」明言,衛福部的長照政策執行成果,有點慘——「長照服務資源經費編列嚴重不足,資源及服務整備工作仍有待加強」;「服務資源及服務量無法提供所有失能人口」;「長照服務人力嚴重不足」;「長照機構設置規定嚴格,影響企業及民間團體投入長照服務意願」。

接著,今年十一月(九合一大選變天前)出現一則不起眼的媒體報導:「看護人力缺口逾3萬,擬放寬外勞。」「江揆高度關切人力缺口問題……勞動部日前在政院簡報如何引進家庭看護工。」

最後就是十二月的最新消息:「勞動部有意再放寬外籍家庭看護工資格……可望在明年春節前後實施,估計至少3萬5千人適用。」

平民百姓不會知道行政院黑盒子裡的決策全貌。但,一連串的轉折不禁令人猜測,內情是——國發會老哥,先打了衛福部老弟的臉,說你們做得很糟;行政大家長搖頭嘆息之餘,再打罵孩子也沒用,全家人的問題(超速高齡化和失能人口爆炸)還是要面對。所以,勞動部出面了。

這並非毫無根據。事實上,確實有歐洲的研究指出:進口外勞,有助於降低民眾對長照服務政策的期待!(……the gray market reduces the pressure of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social services. Moreover, the existence of a private care market……tends to take the migrant-caregiver model for granted as the predominant solution.)

進口更多外勞,作為衛福部「長照政策失靈」的遮羞布,降低民眾不滿。這是行政院的「黑暗兵法」嗎?你說呢?

24小時血汗照顧,不是最佳解

也許你問:“SO WHAT”?用外勞全面推行24小時照顧服務體制,有何不妥?

支持者說:家庭可以更省錢!東南亞婦女也有工作!反對者說:外勞奴工化,人權受害!本勞工作被搶,本地婦女失業!

但我們先回到「失能老人」自身權益的角度吧。

全面推行外勞全日制照顧,對現在的老人,以及未來的老人(你、我),失去的是一個「機會」。一個選擇的機會。

「照顧=不值錢的24小時服務」。當此一血汗勞動公式,擴張為主流模式,結果就是窄化「照顧」的想像力與可能性。

日本的長照制度,已開發出高涵蓋率的日間托老、小規模多機能、團體家屋、口腔元氣教室等等,大多數台灣人連聽都沒聽過的服務。荷蘭還有更極端的例子——失智老人村。日本跟荷蘭仰賴一對一的外勞嗎?或者,讓我們切入問題的本質吧。日本跟荷蘭大量運用「24小時不值錢的照顧」嗎?

不。他們的國民,並不是把老人(不分失能程度輕重!)都交給血汗照顧勞動解決。他們傾向用各式各樣的資源配置,多樣化、有層次的服務,把「低階」的老人照顧「升級」為細膩的服務事業。當然,其中也需要研發、投資、改善品質、貼近老人需求。

這是他們的「預防照顧事業」,這是他們減緩老人失能、失智惡化的方法。但我們的勞動部卻對媒體宣稱:要用「進口外勞」來預防老人失能。殊不知老人福利聯盟秘書長吳玉琴說得很清楚:這才不是預防呢。濫用外勞,「(輕中度)失能老人將因此失去本來該有的自行照顧能力……可能造成台灣重度失能人口的劇增。」

台灣長照制度的未來極不樂觀。就算勞動部這一次聽民間團體的,收手了,也說不上是「天降甘霖」。只要衛福部的長照政策一再失敗,歷史命運的軌道不會改變,台灣照顧力不足(care deficit)的大旱之災,仍會持續。

關鍵中的關鍵,還是要開拓多樣化的照顧人力與服務文化。

誰能逆轉問題?柯文哲、林佳龍市長?(他們選前有明確的長照政見)還是現任的衛福部長?還是新任的行政院長、副院長?(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上任的新聞提到,馬英九總統給他的三大任務之一,就是長照)

誰能創造出這一套事業服務架構,並量產、複製到各縣市,誰就能改變台灣老人的集體命運。「24小時一人密集照顧」不再是唯一選擇,「自在老、輕鬆顧」,才不再是幻想。

95歲的日本高齡作家在《一個人,不老的生活方式》裡寫道:「如果一味強調照護這件事有多辛苦,不是會讓老人覺得,歲數這麼大了還活著很不好意思,而不想要活太久嗎?……年紀大了以後,如何享受人生也是一個重要層面。」

但願我們都有充分的機會和資源,享受晚年人生。而非人老家中鎖、外勞苦對坐,僅此一途。

王兆慶

政策工作者。倡議公共照顧政策,包括幼兒托育、老人照顧。合著有《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一書。
分享給好友 加入udn

作者其他文章

是照顧銀髮族,還是老人提款機?解讀連柯銀髮政見2014-11-26
天龍娃娃多的真相:為補助,爬也要爬進台北市2014-11-13
「長期照顧服務法」是神法案?可保你晚年平安?2014-10-16
「保母登記制」防得了娃娃摔嗎?2014-10-02
長照不敵重陽禮金?一直發一直發一直發的老人政策2014-09-17
你的心頭肉,我的搖錢樹?誰拿走了受薪父母的托育補助?2014-09-03
自己的老人自己扛? Sorry沒人了唷~2014-08-20
讀幼兒園,在台灣╱在中國的差別2014-08-06
不要跟政府買一張太爛的「長照保單」2014-07-24
公共托育的「典範轉移」:從托育中心到公共保母2014-07-10
未來台灣會成為「老人島」,但失智照顧卻還來不及長大2014-06-27
媽媽、阿嬤、保母、托嬰…幼兒誰來顧?2014-06-16
等待長照政策?不如思考預防照顧2014-05-29

熱門文章

要國民黨倒之前,你得先瞭解何謂「政治生態學」2015-01-06
引進美國災害管理制度前,柯P要想清楚的事2015-01-13
缺創業資金說,馬雲羞辱的是台灣老人和年輕人2014-12-23
柯文哲去聽李宗盛,他聽出李宗盛對台北文創的憂心了嗎?2014-12-30
1千元就想拆違建?到底是政客殺人還是違建殺人?2014-12-29
毒「豆干豆皮」風暴將越演越烈!衛福部近三十年狀況外?!2014-12-19
如果不是你,那誰才是頂新的守門神?2014-11-03
30年後的3種台灣2014-04-17
無印良國——第三種台灣2014-10-28
哭哭的「阿河」掀開被忽視的動物運輸議題2014-12-26
中韓簽FTA,台灣真的躺著也中槍?2014-11-14
打臉國民黨打到崩盤!看年輕世代寫下「四個第一」2014-11-29
濫用外勞,台灣將從老人島變失能島?2014-12-10
自走砲柯P與台港中的政治連動2014-12-09
先別管統不統戰了,馬雲的談話可以給年輕人什麼啟發?2014-12-17
【青年收入翻轉系列之一】政府無能,老闆無良,22K怎麼辦?2014-11-11
未來30年,台灣需要何種生存競爭能力?2014-09-30
笨蛋!關鍵在「貿易」不在「經濟」2014-10-14
【青年收入翻轉系列之二】寫給陷入「低薪泥沼」的你2014-11-25
習近平與台灣大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有多遠?2014-09-16
為什麼只有「流浪狗」,沒有「流浪狼」?——台灣年輕人的處境2014-08-19
誠實坦白是避免危機擴大最好的方式2014-12-24
上太空與殺豬公的網軍戰術思維2014-12-03
醫院不能開粉絲團?政府走的還是管理人民的老路!2014-12-31
自己的台灣自己救:你是革命家,還是經理人?2014-09-02
「長期照顧服務法」是神法案?可保你晚年平安?2014-10-16
解決觀光休閒農場中動物展示的問題不能只靠震怒2014-12-29
災害應變不能只靠消防人員2014-08-02
你的心頭肉,我的搖錢樹?誰拿走了受薪父母的托育補助?2014-09-03
改變首都,從「文化」開始 —「文化」帶給柯P的三個挑戰2014-12-02
給新手市長挑選災害管理人的「三個建議」2014-12-04
「若台北爆發殭屍危機」,這問題會不會太瞎?2014-10-23
文化治國、文化興國(上):臺灣文化政策的藍圖在哪裡?2014-07-22
天龍娃娃多的真相:為補助,爬也要爬進台北市2014-11-13
是誰逼這些消防弟兄走上街頭?2014-08-27
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 —「文化」怎麼改變台北?2014-12-01
教師評鑑能淘汰不適任教師嗎?2014-11-12
等待長照政策?不如思考預防照顧2014-05-29
你砍的是成本,還是自己的未來?2013-11-07
文化治國、文化興國(中):臺灣文化政策的藍圖該如何擘劃?2014-07-24

留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