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取消電子報│聯絡我們

交大幫幫忙:和我一起 把你自己還給你—騰訊娛樂台灣事務總監 周昊



周昊,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金融類MBA,最近發表了新書:《把你自己還給你—30歲前達成高薪x高階x高成就的27個完勝職場學》。與觀眾朋友來談年輕人如何培養自己的競爭力,分享了自身經驗與實用技巧,例如:想成為溝通高手,平時多累積不同領域知識、成為一個傾聽者;不計較、廣泛結交不同領域朋友、留點時間與自己對話等等實用建議。

周昊18歲高中畢業就擔任直銷事業的培訓師,賺到人生第一桶金,24歲擔任藝人經紀,但覺得工作太輕鬆,於是辭掉工作加入騰訊,如今他28歲,在市值4兆的騰訊擔任騰訊視頻、騰訊娛樂臺灣事務總監,周昊代表大陸80後,一個值得你我重新找回定位的職場新思維。

周昊現任騰訊臺灣事業部負責人,也是《八週刊》、《頭等客》等專欄的作家,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以及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類工商管理碩士(FMBA),合作過的藝人包括林志玲、張惠妹、蔡康永、陳嘉樺Ella、庾澄慶、五月天、楊丞琳、羅志祥、蕭亞軒、林青霞、潘迎紫、莫文蔚等人。

 

主持人:您18歲高中畢業,就去做直銷,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這段經歷?

周昊:當時大陸高考完,比平時多1個月假期,總計3個月。朋友介紹了一種直銷產品。試聽之後,燃起了我的熱情。其中很多講話方式來自台灣,跟電視購物很像。我認為這可以鍛鍊語言表達、溝通能力,便加入了。

花一周的時間看介紹、資料與視頻,我開始思考,怎麼樣的語言適合我?對哪些族群講這些東西?我決定針對學生與職場新鮮人。當時沒有判斷「直銷」好或不好,只有兩大原則:不買東西、不推銷給親朋好友。

於是每天9點,與同事們步入咖啡廳,每小時鎖定一位客戶,在講的過程中,慢慢修正說話模式。一些問題漸漸浮現:到底如何跟學生族群、上班族溝通?他們有哪些困惑、需求?在聊天過程中,我試著釋疑解惑,進而讓他們成為用戶。有些客戶的語言表達能力好,我們稱之為「意見領袖」,我會進一步思考是否發展成事業夥伴?這段過程對人生的幫助很大,總而言之,就是培養自己成為「膽大、心細、臉皮厚」的人。我壯大了自己的團隊,也賺很多錢,但我覺得這些都是次要的,重點是在過程之中,培養自己成為「邏輯清晰」的人。

 

主持人:您在書中提及,國小幫忙批貨買書套,賺了一點錢,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這段經歷?

周昊:別人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科學家、醫生與老師。但我的夢想卻是「銀行家」。我開始思考,如何成為銀行家。於是我跟同學借錢,當時同學也不是很有錢,只能借5塊、10塊。我告訴他們:一個月後能還10塊5毛、11塊。那該怎麼把錢賺回來呢? 我去批發書皮!在大陸,剛開學時,大家會在新課本上包書皮。以前是用月曆紙,自己包,後來廠商推出變形金剛等等,小朋友會喜歡的書皮。我藉由自己批發,賣得比校門口便宜,吸引同學跟我買。所謂「錢滾錢」,跟同學借錢去批發,又讓他們成為我的客戶買書皮,再把利息還給他們。

 

主持人:書中提到,你24歲可以當藝人經紀,是因為採訪了一位s姐,可不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

周昊:當時需要採訪一位知名製作人,她的婆婆非常有名,兩岸三地大家都認識,所以不喜歡記者採訪,怕被問及家事。我約她,她告訴我她沒時間,且在外地拍戲。第二天早上,我馬上從上海搭高鐵到那個城市,跟她說一定要見個面。她說:「既然這麼熱情就見一下。」剛見面時,她依然表示不願意接受採訪。我說:「沒關係,機會難得,就聊聊天吧。」結果原定一個小時的配額,卻從下午茶時段聊到晚飯之後。聊了關於小孩、丈夫、家庭等種種話題。雖然沒有採訪到,但是卻交了一個好朋友,這可能比採訪到她還重要。後來因緣際會,進到她的公司服務,我也收益良多。

 

主持人:24歲當上藝人經紀,剛剛也有提到,是靠你很認真爭取來的,能不能分享一下加入之後的過程?

周昊:運氣很重要、努力也很重要。剛加入社會的時,最具熱情,應該像海綿一樣,盡可能汲取更多養分。但是如果連續幾個月,都做一樣的工作(routine),會讓人覺得成長速度緩慢,我因而辭職。如果一件事情可以掌握八、九成,是不是該再去學一些其他東西?藝人經紀每天的工作,就是拒絕。別人找她拍電影、辦活動,以「不好意思,沒檔期」、「我們人在國外、在拍戲」等方式婉拒。我認為她已經在某個程度之上,我能幫她加分的地方有限。先提升自我,我才有機會幫她走到更遠的地方。

 

主持人: 您在每份工作上都求進步,能不能分享當初如何加入騰訊?

周昊: 工作一段時間後,突然覺得,需要給自己一個gap year,但很多聯繫、關係不能就這麼斷。因此2009年,我開始做話劇。年底朋友問我有沒有意願擔任製作人,當時騰訊想製做新節目,他們與世博會的合作,想做「高端訪談」節目。我說:「可能不行,我沒做過節目。」他說:「不會啊,你認識那麼多人,邀請人就好。」我喜歡與人溝通,於是答應了。在世博會中,邀請了兩岸三地的頂尖企業家、明星及運動員,在展期184天內,共計採訪了100位嘉賓。我精選27位,出了一本書,內容是關於這些受訪者及自己工作的心得。

 

主持人: 新書中,談了很多職場、人脈、溝通,部分提到你見過銀座媽媽桑的說話術,溝通要抓住「關鍵字」,能不能與我們分享?

周昊: 有兩大技巧提升溝通力:

◎平時多培養多面向知識

領域不同,尤其初次見面,很容易因為專業知識積累不夠,對談困難。因此,要成為平時愛看「資訊」的人,例如:我學新聞,但要多看財經、體育等等新知。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專家」,但每個人都能成為「雜家」。

◎成為傾聽者

如果今天對方的領域了解艱澀,例如:跟天文學家聊天,會讓人完全沒有頭緒。這時候,就要成為一位「傾聽者」,順著他的話去走,讓他越說越多。讓自己成為提問者,很多前輩、長輩,其實都樂於分享經驗、觀點。有機會多跟學識淵博、經驗豐富的長輩聊天,其實勝過自己讀很多本書。

 

主持人: 您在歐洲旅遊的時候,有所謂「一日城市」,每天專注在一個城市,探尋他的一切,能不能跟我們分享,您的「旅行方式」?

周昊: 我不太喜歡「海島遊」。那種到海島住上幾天,每天只是慵懶地躺在沙灘上無所事事,對我來說,我覺得是浪費時間。當時在英國讀書,趁著空檔,造訪了一些沒去過的國家:波瀾、瑞典、挪威。這些國家都不大,最大特色,就是首都,像是:華沙、斯德哥摩斯。我會搭最晚的班機到當地,住機場附近,先做攻略。第二天一大早出門,造訪所有主要景點。把玩得不透徹的景點標註下來,下次再來做深度旅遊,就這樣遊歷了十多個歐洲國家。

 

主持人: 剛剛提到,您在歐洲透過「一日城市」的方式,玩了十幾個城市,這趟旅程並沒有事先安排,是隨機的,能不能多跟我們分享一點?

周昊: 第一站是華沙,我訂了城堡酒店,並不是因為要住很好,而是我認為需要體驗當地的特色。第二天逛完主要景點後,便到機場,看哪個城市便宜又有最近航班。就這樣到了瑞典。我住在特別的船旅館,一個大房間,住10個來自不同國家的人。第三站則是柏林,因為它是最便宜的國家。

不要把計畫做得太詳細,計畫應該是隨時調整、更新,才會有刺激感、並珍惜時間獲取你想要的東西。例如:在柏林,博物館都很早閉館,為了一睹柏林圍牆所謂「世紀之吻」,倉促地跑了好幾個地方。每年,我們全家七口人(父母、岳父母、太太、小孩),會規劃2次旅行。我是前哨站,所以探勘時會盡可能逛完所有地方,再帶著他們慢慢欣賞、拍照。

 

主持人: 書中談到很多職場競爭力:人脈、溝通、職場,很多方面建議,能不能挑幾樣跟觀眾朋友分享?

周昊:給觀眾朋友3大重點:

◎不計較:年輕人剛加入職場,常認為工作很多,薪水不但沒有增加,還需要加班。但我認為是好事,做得越多,你將學會越多。這個階段像是蓋房子,地基的牢固與否,決定未來的高度。不要計較得失,因為所有的付出,都將有回報。

◎廣泛結交不同領域朋友:很多人的交友圈相當狹隘,例如:喜歡喝酒、唱歌。但應該廣泛認識不同領域的朋友,這些朋友可以用不同角度切入,帶給你更多思考方向。

◎留點時間給自己:在繁忙工作當中,留點時間,與自己對話。以我為例,我喜歡「游泳」。游泳的時候,沒有科技等其他阻撓,可以好好跟自己對話。更極端的例子,我會「徒步走沙漠」。在沙漠中,只有自己與藍天,甚至嘴巴裡面都是沙。在這樣的環境下,邊走邊想,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甚麼。現代社會發展過快,沒有時間真正跟自己聊聊,想想自己好在哪?不好在哪? 要不要結婚?要不要跳槽?要不要創業? 這些問題,沒有人可以給你答案,答案是自己給自己的,所以我把書名定為:「把你自己還給你」。

 

主持人:看完你的奮鬥過程,「企圖心」對你而言是否非常重要?

周昊: 事實上,每個人都對自己有期望。然而期望與願景是虛無縹緲的,需要努力加以實踐。你努力到哪,成就便有多高。每個人都有願景,但一定要有企圖心,幫助你實踐。正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個不希望有一天可以跟別人分享成功的人,該怎麼成功呢? 但是注意不要把定義綁住自己,只要每天朝目標前進,就是成功的表現。

 

節目分享:
http://www.uni967.com/newweb/index.php?menu=2&page=2_1&ID=9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