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十三年的中國機器人公司,如何從沒人敢下訂單、到稱坐中國機器人龍頭廠地位,到底瀋陽新松是如何辦到的?

文:林宏文

 

說機器人是二○一五年科技界最重要的趨勢之一,那麼你就一定得要認識他——被稱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第一把手,還入選為二○一四年中國科技十大創新人物,他是中國機器人龍頭公司瀋陽新松自動化集團總裁曲道奎。

 

說起話語氣低而穩,眼神卻透露著一絲堅定,在得知自己入選喻有「中國科技奧斯卡」之稱的科技十大創新人物後,曲道奎聊起了瀋陽新松的目標,「有了創新成果跟產品,更重要的是這些產品要能形成經濟利益,必須推向市場,為國民經濟利益做出貢獻。」

 

曲道奎說的,無非是要推動機器人的商品化,真正讓機器人走出實驗室。而這件事,是過去曲道奎不斷在努力的,因為瀋陽新松做為中國第一家率先掛牌上市的機器人公司,○九年至今,瀋陽新松市值已高達二五○億元人民幣,營收也持續擴大,去年光是前三季營收就達一○.○八億元人民幣,有機會突破一三年的一三.一九億元人民幣,再創新高。

 

可是,在這些亮麗成績的背後,曲道奎卻是扛著「創業救國」旗幟,背負著將中國機器人公司推向世界的大任。

 

以師父為名

兩年德國行,震懾了他

 

瀋陽新松之所以取名為「新松」,名字其實是為了紀念曲道奎的師父——「中國機器人之父」蔣新松。一九六一年在山東出生的曲道奎,從小成績相當優秀,後來考上中國科學院當研究生,就拜師在蔣新松門下,那時蔣新松是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所長,也是中國第一批發展機器人的專家,而曲道奎正是蔣新松最得意的學生。

 

一九九二年,曲道奎獲得了德國薩爾大學提供的機會,讓他到薩爾大學當訪問學者、做研究,那是他第一次親眼目睹工業機器人在工業大國將創造的經濟價值有多高,德國快速地發展工業機器人,甚至推廣到整個工廠的智慧化,在在都震懾了曲道奎。

 

兩年後,曲道奎從德國返中,立志要建立起中國的機器人產業,他被指派組建了數十人的機器人研究團隊,開啟了中國機器人的新頁。那時,他四處向中國公司推銷機器人,卻四處碰壁,「不要說外國人不相信,連中國人都不敢相信我們能做出好機器人。」曲道奎說。

 

那是一段有些難堪的回憶,因為曲道奎帶著團隊去找大公司推銷,說中國做出自己的機器人了,對方卻當做笑話看,有時話說的直白一些,「你不要說了,就算你免費送給我用,我也不敢用。」

 

認知到這個現實後,曲道奎一度賭氣過,「知識分子就是這樣,受不得氣,你說我做不出來,我就非得弄點名堂來。」但氣過之後、冷靜一想,他們不能跟外商硬碰硬,唯一的辦法就是:避開主戰場,敲邊鼓。

 

他們擬訂了新的策略,要像支游擊隊,「大訂單、主流訂單做不到,那就爭取小的、非主流的訂單。」換言之,就像是鄉村包圍城市般,他們先撿外商不願意做的,就為求生存、求突圍,而相對低階的搬運機器人(AGV),就成了他們第一炮打出名號的代表作。

 

一九九五年,曲道奎的團隊開發出二十台搬運機器人,以低價的優勢,拿到瀋陽金杯汽車公司的第一筆訂單,後來還被三星航太子公司看上,向他們詢求技轉,最後逼得外商機器人降價圍堵,從此曲道奎的團隊一炮而紅,因此,一九九九年中國政府剛好推出鼓勵研究成果走出實驗室,曲道奎的團隊就從中科院獨立出來,成立公司。

 

可惜的是,蔣新松沒來得及看到公司成立,在一九九七年便過世了。因此,○○○年自動化研究所獨立,曲道奎便以新松為名,而中科院自成了瀋陽新松的最大股東,連帶地,瀋陽也成了中國發展機器人產業的重要基地

 

執狂的機器人夢想

打造中國機器人產業鏈

 

機器人是很多男生的夢想,我也是從小就很有熱情,很喜歡研究」曲道奎笑著說,比起一般人創業、開公司是為了賺錢,但新松的團隊出於興趣,一群人全是偏執狂,下決心就是要開發出市場上所有對手超前的技術與產品。

 

打從新松創立以來,他們的發展策略就很明確,就是兩頭在內中間在外所謂兩頭指的研發創新與服務都自己做,中間的生產製造則給外包商做,這麼一來,新松的資源都放在研發與服務上,創造的附加價值更高。

 

為了做出比別人更好的產品,曲道奎把業務、成熟的產品都授權給其他主管做管理,曲道奎自己只管新技術的產品開發「我的性格是做過的事就沒興趣了,一直想做新東西,這很不理性,剛好機器人也不理性,發展也沒有規則可循。曲道奎說。

 

去年,中國工業用機器人市場達三七萬台,全球市占率已達五分之一,首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但曲道奎認為還不夠,因為若用人機比來計算,中國每一萬名工人才導入二十三台機器人,相較於全球平均數的五十五台,日韓的三百台,中國的工業用機器人市場空間還很大,需求還可以有十倍速的成長

 

目前大家只看到機器人需求的冰山一角,未來除了大家熟悉的製造業及服務型機器人外,還有一個國防安全的市場,這些中國機器人的產品都還在初期發展階段,市場商機相當大。曲道奎說,國防安全領域的需求比製造業還要大好幾倍,未來全世界都將是機械化戰爭,不可能再打人海戰術,像要潛到幾千米深海裡,或是出動無人戰機攻擊,這些都是不可能派人去做的,這些工作不可替代性,更讓軍事機器人的需求難以忽視。

 

儘管如此,由於中國機器人市場仍處於爆發階段,吸引了許多企業一窩蜂地投入,光是在全中國有三十幾個機器人產業園區,投入企業不計其數,但都屬低階產品,技術層次不高,在控制器馬達等關鍵零組件更遠遠落後。「他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台達電機電事業群副總裁張訓海透露,中國機器人公司的控制器,其實就是向台達電採購。

 

相對的,無法掌握關鍵零組件,也可能成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的致命傷。中國企業最大毛病,就是只看中國市場。」所以選在台灣自動化展時,曲道奎就親自飛到台北,想知道兩岸能否有更多合作,畢竟,競合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不可能分開,共創雙贏,才是曲道奎要的。

 

 

打底十三年,曲道奎打造中國機器人龍頭

 

——瀋陽新松近四年營收、獲利表現

 

 

2011

2012

2013

2014年前3

營收(億元人民幣)

7.84

10.44

13.19

10.08

獲利(億元人民幣)

1.95

2.46

3.01

1.91

 

 

 

曲道奎小檔案

 

出生19619月,山東青州

 

現職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公司總裁、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中國機器人創新戰略聯盟主席

 

學歷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德國薩爾大學(Universitaet des Saarlandes)電子技術系系統理論實驗室訪問學者 

 

 

 

 

 

Posted by owenlin at 痞客邦 PIXNET 留言(0) 引用(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