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凱/點矽成章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無疑是科技產業繼手機之後的下一巨波。手機連結人與人,物聯網連結人與物、物與物,有如佈下天羅地網,無所不包,網中每一個節點的動向都被觀測、控制,加上雲端的計算和儲存能力,一動一靜都被即時分析、採取對策,然後留下永久紀錄。這種未來智慧生活的願景,有人期待,有人憂心。期待的人看到商機,憂心的人看到另一些不同的挑戰。張忠謀說物聯網是「下一樁大事」(T... 閱讀更多
從前的人在履歷表的嗜好這一欄,常常填下:聽音樂、看小說、旅行、攝影等等,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愛美食(所謂的foodie)也變成一項廣為流行的嗜好。許多人在享受美食之餘,還不忘拍下一張張美味當前、垂涎欲滴的相片,立即到臉書打卡跟好朋友分享,為自己的美食經驗做下註腳。令人困惑的是,雖然越來越多的人追求美食,其中不少人還登堂入室、儼然成為美食家,可是有興趣自己下廚的人越來越少,外食人口越來越多,常常... 閱讀更多
農業以及糧食問題最近在新創圈子裡受到許多關注,因為跟人類健康、資源保育、地球生態密切相關。資訊和生物科技的創新所產生的漣漪效果,終於慢慢波及到了這個歷史最悠久的人類生活範疇──食物。今年5月在義大利米蘭舉行的2015世界博覽會效法京都協議,將發表米蘭協議(Milan Protocol)。京都協議得到各國政府的承諾,企圖以公權力介入,減緩氣候變遷的速度。米蘭協議雖然沒有政府約束力,卻同樣希望喚起公眾... 閱讀更多
自從孟山都公司在1996年推出基因改造的玉米種子之後,有關基改食品的辯論一直沒有間斷,贊成與反對雙方陣營從來無法完全說服對方。雖然《經濟學人》雜誌2014年底曾經報導,原先反對GMO食品最激烈的英國人正逐漸改變態度,肯定的人數已經超過懷疑者,但轉變的原因多來自經濟因素。這也難怪,低價往往能說服恐懼,未來的威脅不如眼前的好處實惠。但是經濟誘因無法動搖鐵桿的GMO反對者,尤其是孟山都、杜邦、先正達三大... 閱讀更多
矽谷雖然以創新聞名,卻從來不是美食家的天堂。雖然有許多身價不菲的科技新貴,但他們對創業都過於投入,沒有心思講究美食。雖然也有像Alice Waters這樣全球知名的美食大家,可是如果計算米其林星星數與GDP的比例,矽谷一定排名在後段班。但是這幾年矽谷許多創業家、創投業者開始攜手合作,悄悄地掀起一場食物的革命。加州是美國的農業第一大州,農場牧場每年的經濟產值426億美金(台灣農牧業產值約130億,不... 閱讀更多
兩週前新聞報導美國創投業2014年的總投資金額高達483億美元,較2013年成長61%, 是西元2000年來的最高點。其中268億美元投資在加州,佔全國5成以上,矽谷及舊金山仍然是創業者的最愛,磁吸效應仍然持續在擴大中。尤其是舊金山,近年來對新數位經濟的新創公司具有獨特的吸引力,一個人口不到全國1%的城市,就拿到了全國23%的創投資金。現在談矽谷,舊金山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矽谷的完整創業生態環境向... 閱讀更多
2005年,美國商業周刊登出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為何台灣舉足輕重?」(Why Taiwan Matters?) 文中盛讚台灣IT產業的實力,是美國PC公司不可或缺的軍火供應商。10年過去了,台灣的IT產業實力依然強勢,PC市場佔有率可能跟當年不相上下,然而面臨的窘況是PC市場停滯不前,許多其他的新興明星產品紛紛冒頭,台灣卻錯過一班班的列車。硬體製造一向是台灣的強項。當年發展PC產業,從整機到外殼... 閱讀更多
(photo crdit:paul bica)──續《2014年底,為人類未來批流年(上)》對人類前途悲觀與樂觀的兩種看法裡,絕對樂觀派如Ray Kurzweil這樣的奇點論者為數不多,但是絕對悲觀也不是一個真正的選項。如果前景毫不樂觀,當下的努力還有什麼意義呢?因此對於奇點將在2045年發生的預測,一般有兩種反應,一是認為時間估計過於樂觀,若奇點真會發生,時間將遠在2045年之後,這樣的觀點可以... 閱讀更多
幾天前,史蒂夫霍金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表示,人工智慧的發展雖然一日千里,卻也可能帶來人類的末日。他的警告引起媒體廣泛的報導,一方面因為他是當今全球最知名的物理學家,想必能預知人類宇宙未來的命運,另一方面,他本身是現代科技的直接受惠者──因為肌肉萎縮,霍金早已失去語言機能,多虧電腦語音合成技術,還能跟外界溝通,包括接受電視台的訪問。也不過是再早一兩個星期前的新聞,舊金山有一家新創公司Sentien... 閱讀更多
在這資料如空氣、無所不在,資訊如水龍頭、打開就來的時代,資訊不對稱的現象並沒有太多的改善,甚至於更加惡化。一方面是個人隱私受到嚴重威脅,任何人只要花一些時間,便會驚訝地發現在互聯網的公開場域裡,有關自己的資訊遠比自己願意透露的多,有些私人隱秘、陳年舊事雖然時過境遷,仍然無法被時間淡忘。更令人擔心的是,在即將來臨的物聯網時代裡,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一動一靜都在雲端留下足跡,無所遁形。相反的,許多公共組...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