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取消電子報│聯絡我們

下一波生技產業的新焦點:農業新藥-聯發生技公司董事長─劉健誼


〈財經熱點〉─主持人林宏文學長

聯發生物科技公司成立於2002年,致力於研究開發生物性農藥及生物性肥料產品,目前為台灣生物性農藥和生物性肥料領導廠商,並且開發農作物新藥,例如有蘭花癌症之稱的黃葉病,每年危害蘭花產業造成近二億美元的損失,此新藥開發已至開花結果階段,預計2015年上半年就有機會拿到藥證。

聯發生技公司董事長劉健誼表示,早年他是電機系畢業,也在電子業工作,但2002年從事營建業的父親得到肝癌,一年內經過三次大開刀,後來在陽明山休養六年,只吃無化學農藥及無污染的青菜與水果,身體狀況才逐漸改善,因此便決定投入生物性肥料及農藥這個領域。

 

主持人:您本來念電機,12年前才投入這個行業,但生農領域是很寂寞的,可以跟我們分享12年前當時的想法嗎?

劉健誼:當初會投入生物農藥跟生物肥料的開發,是有一個因緣際會的狀況。那時我跟我父親去中研院,聽中興大學楊秋忠教授的演講,在介紹生物肥料以及相關的報導,我們對這個產業非常有興趣。因為我父親在1995年得肝癌,開過一次刀,1996年,分別又在肺部開了刀。所以他在養病期間,一直在找尋為什麼人類得癌症會越來越多的原因。他後來發現,是不是我們一般喝的飲用水和吃的蔬菜水果,有越來越多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在裡面,造成人體累積的病害越來越多。我們也可以看到數據,每6個人就有1個人罹患癌症,這個比例是很高的。所以在2002年時,我父親就跟我說,我們是不是能開創一間做生物肥料、生物農藥的公司。我當時也覺得這個想法不錯,飲食問題必定是未來很重要的趨勢,21世紀最重要的課題,是人們健康的問題。不管是一般飲食、保健食品,還是醫療用品。我們也看到12年後的現在,在台灣,不管是生醫生農這些領域,都圍繞著人體健康以及區域環境的安全為主軸。

所以我們在2002年創立了聯發生物科技,在中興大學育成中心創立,5年後,我們得到中小企業的破殼而出獎。接著,我們在屏東農業生技園區自建廠房,大概1.1公頃,自己投資購買發酵槽、購買研究室相關的設備,做溫室、網室以及田間的試驗。終於在2014年推出植物的新藥,是用在蘭花上,而非人類。蘭花的黃葉病,是一個蘭花的癌症,全世界也没有藥品來防治。我們預計在明年第一季跟第二季,就可以登記一支植物新藥出來,我相信這也是台灣的創舉,有幾千萬美金的市場產值。接下來,我們會開發新藥在香蕉黃葉病,跟蘭花黃葉病很相像的病害,市場上也沒有化學製劑可以防治,這是我們未來三年內會登記的植物新藥。

 

主持人:當初您父親得癌症,後來你們決定從植物的藥去開發,而不是從人體,所您父親是覺得走生醫、生農的領域,你們當時也做過選擇、考量過對不對?

劉健誼:其實我們家本來是務農,也覺得應該從根本解決。為什麼得癌症,再來解決,這都已經太晚了。應該從年輕、剛出生的小嬰兒,就有好的食物、好的環境,減少罹患的機會,而不是現在得到癌症,才去醫治。

加工食品有這麼多問題,如果連我們最一般從土壤種植出來的也有重金屬,或是大量化學農藥殘留,我想這也不是一個好事。所以我們一直在開發連續採收能用的農業相關產品,就是希望在採收時期,不要再噴化學試劑。雖然現在化學試劑也都很安全,但當危及到農民朋友的收成時,他們也不得不用。所以我們應該有替代的東西給予選擇。有了這樣的東西,他們應該會選擇去使用。

 

主持人:想請問當初選擇蘭花,是不是跟台灣是蘭花大國也有一點關係呢?

劉健誼:台灣蘭花占全世界6、7成的供應量,這樣的黃葉病深深危害道我們蘭花產業。現在我們開發的製藥,目前在4、50家蘭花場都用得不錯。將來登記過之後,也會往越南、中國以及其他有蝴蝶蘭種植的國家來登記;我們同時也在做香蕉黃葉病的試驗,如果效果不錯,明年也會提出新藥申請。

我們也在中南美洲做咖啡銹病,是危害當地很深的病害。現在咖啡的飲用人口,每年都在提升,售價也在提升,咖啡也是連續採收的作物,採收時期不能噴藥。現在的咖啡其實也是有農藥殘留的疑慮,很多咖啡業者也慢慢往有機咖啡豆那方面種植。看到這樣的市場,我們也知道咖啡銹病是當地很大的病害,政府也貸款給中南美洲的咖啡團體,農業上面的貸款。在台灣一些改良場朋友的介紹下,把我們引薦到中美洲做這個試驗。將來試驗取得銷售許可證後,我們可以在更多做物上防治,而不是只有一般必要性飲食,連咖啡這類生活非必要飲食也能全方位防護到,現在茶葉上我們也有許多商品。

我們希望在農業有關的領域,從農業開始,將來在畜產業、水產業,都可以降低藥品投入,來讓農作物、畜產作物、水產作物在收成期都是安全穩定的,對我們消費者有更好的保障。我們沒有任何宗教想法,只是從周圍的朋友或家人看到,一個人生病,會造成很多人的痛苦。我父親雖然住院沒多久,就對家庭生活上帶來一些改變。希望透過這樣子的努力,能讓台灣和其他地方的民眾,有一個替代性商品使用,讓身體曝露少一點的危害機會。

 

主持人:植物的藥也是需要長時間的臨床實驗,那植物新藥在開發過程上或者是機轉,跟人體的新藥,有什麼樣的差異,能跟我們介紹一下?

劉健誼:我想我們們植物用的藥品,登記如果是在實驗室裡面做會比較簡單一點,我們要做毒理試驗,代表他不會危害到人體。但我想我們最困難的地方,應該是田間應用,它的方法、使用時機跟怎麼用。台灣一年四季氣候都不一樣,使用方式也會不一樣。這跟人的用藥就有很大的區別,人體的條件是很複雜,但相對外在干擾沒有那麼多。

我們就是讓他可以單純的使用,所以最難的地方,就是劑型開發,一年四季都可以用,不會危害到。田間試驗耗了我們最多時間,做一個試驗一年兩年,時間就過去了,因為作物是有季節性的。假如我們做芒果,今年不行,只能等明年再來。

 

主持人:現在已經有很多新藥在開發了,可不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在經營上,怎麼讓他更國際化,讓聯發生技在國際上的生農產業也占有一席之地?

劉健誼:我們農委會的陳保基主委,也一直鼓勵我們這個產業往外走。台灣這30年來,農委會跟國科會花了很多經費,讓台灣的大學及相關研究單位做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的開發。這跟一般的農藥和肥料不一樣,他不需要那麼多的天然資源,他只是know how比較重要,是有機會可以走出去的。台灣地處亞熱帶,菌相是非常好的,主委一直往這個方面來推動。他現在成立了農科院,將來希望把這個產業往國外帶出去,只要是農技團或政府輔導的地方,都可以來嘗試推動生物製劑,讓台灣能在國際上發光發亮,所以不會受到台灣土地面積小,或是土壤跟水資源使用不恰當這些影響。現在全球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水資源的問題。這幾年來可以看到,下雨都是下這種暴雨,水很難保持住,所以很多農業耕地正在轉移當中,以前不是很適合耕種的地方,搞不好現在很適合;而以前很適合的地方,搞不好現在很容易發生旱災或水災。我們一定要走向全球,才能讓這個產業發光發亮。

 

主持人:你們聯發生技在屏東,公司人有多少員工,而從事研發的人應該也占蠻大的比例,能不能請你介紹一下聯發生技?

劉健誼:我們工作同仁大概40個左右,研發大概占一半,我們主要研發人力來自於台灣大學、中興大學、屏東科技大學以及高雄師範大學,而我們主要的有植病系的、土壤系的、昆蟲系的、有發酵領域的,必須要結合這麼多的科系,才能在農業裡面做好這些事情。

我們是研發導向的公司,現在也跟很多的研究單位或是大學,找好的菌株,對一些病害有防治、蟲害有防治的商品的價值,都會跟我們合作,來做量產試驗,所以聯發的核心,是在做微生物的製劑量產,以及將來田間的應用,這些都是我們的主軸。另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讓這些產品能符合更多人來使用,在不改變他的習慣下,就能直接使用。

 

主持人:是不是要呼籲一下,讓大家了解一下生農領域,吸引大家進來這個領域?

劉健誼:我當初就是非相關領域出來,所以才敢投入這個領域;也是因為我讀電機出來,整個工廠的自動化,所有公用能源的監控系統都做的非常先進,不比科技業差,我們現場人員並不多。如果聽眾朋友有興趣參觀這樣工廠,可以到我們公司來,我們非常歡迎所有對土壤、對農業有興趣的朋友,來我們公司參觀,能好好介紹什麼是生物肥料,什麼是生物農藥。我會好好做這產業,不能忘記出發點,所以必須要投入。沒有一個事情是簡單的,如果今天要做一個簡單的事情,我們家族原本是做建設、房地產的,這還比較簡單。所以才會投入12年半的時間,在做一個有意義的事情。

我們希望將來如果有更多可以結合科技業的人才,因為他們知道國際行銷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其實這是可以異業結合的。

 

節目分享:http://www.uni967.com/newweb/index.php?menu=2&page=2_1&ID=9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