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大叔的使命感以及二十年前幾個同窗對台灣許下的承諾。七年來的實踐與訓練養成了一支跌破全球眼鏡的火箭雜牌軍,九月,目標一百公里高度的混合式探空火箭試射將為台灣科技界開出新局, 感受到大叔們的熱情了嗎?如果你也期待新的台灣奇蹟,別再猶豫,一起出力!
7.3%
二十年的夢想
想像一下,五十歲的你:
一)是個年薪千萬的NASA專家。
二)國際知名學者,上百篇論文上國際期刊。
三)全球唯三頂尖程式擁有者,每年受邀至瑞士兩週。
你還願意為了什麼背債、賣命、熬夜、四處募款要錢?對ARRC這群大叔來說,那個答案,就是台灣。「我們那時候離開美國回來,就是想為國家做些什麼,」前瞻火箭中心(Advanced Rocket Research Center,以下簡稱ARRC)主任、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吳宗信說。ARRC之所以能在極有限的資源之下,跨四校共同進行系統研發,背後,是一群大叔在年輕時對台灣許下的承諾。
「我們都有(學術研究)經驗,我相信只要踏實的做,做好一點、做久一點, 人家就會來找你,堅持,就會到那裡!」吳宗信說 ,ARRC七年來的摸索、累積、堅持,大叔們把帶領青年為台灣開路視為己任,「我們不做,沒有人會做這種發瘋的事了啦!」他笑嘆。
若因為沒錢而放棄,不只可惜,將會是全台灣的損失。一群活到半百的大叔用沸騰的血追夢,不過七年,就讓全球看見台灣學術界的能量。
幾家台灣中小企業主聽到消息後也主動支援,見了面才發現彼此都是從年輕就對台灣有使命感、對科技瘋狂的大叔,他們有設備的出設備、有技術的全力支援,甚至砸錢。七年來七千多萬的花費有一千六百萬來自民間。
現在,他把希望放在台灣社會的力量,公開對大眾募資。
2010年HTTP-1火箭發射前,老師們緊張到睡不著,吳宗信與何明字老師甚至夢到計畫失敗,吳宗信回憶起發 射火箭的那一刻,止不住笑容燦爛,眼裡也漾著笑意,成功那一刻的感動永生難忘,那次經驗讓大家相信, 太空夢是有可能親手實現的......
隨著一次次任務,團隊不斷改良錯誤率、通訊品質,正式發射HTTP-3S 時,通訊系統的表現不負眾望。火箭 全程飛行過程中所有飛行電腦與導航感測資料均順利下傳至分散式連網地面接收系統,堪稱最順利的一次。 劉訓彰回想起發射HTTP-3S這段過程仍「餘悸」猶存:「要發射時我幾乎看到人生跑馬燈!想說要是沒成功 收到訊號又要被罵得很兇,心情緊繃,接收順利反而異常平靜,喔,資料有收到,很好。」......
國立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英語:Advanced Rocket Research Center,縮寫為ARRC)是私人與企業捐款於2012年在國立交通大學成立的探空火箭研究學術機構,成立宗旨意在促進台灣太空科技的發展。目標發展由台灣自主研發、製造的運載火箭,並達成運送衛星上軌道的能力。
更多故事請上官網瞭解
劉訓彰 周子豪 賴冠融 魏世昕 林哲緯 蕭駿平 楊奇融 張皓閔 陳世烈 Rahman Hakim 鄭竣吉 朱志雄 王翠華 鄭睿群 黃珮芳 簡煜軒 賴俊旭 高碩聰 趙冠舜 蕭家豪 王俊諺 范意芳 鍾東霖 陳之凱 吳昭儀 呂瑋峻 王桀民 王曜呈 陳庭維 陳庭育 吳品聰 黃詮峻 楊智煒 宋俊卿 羅侑妤 鍾聖彥 李曼珺
你為什麼要台製火箭?
做出一支自製火箭,證明的是台灣的尖端科技研發能力、訓練的是產官學人才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的是整個產業鏈的價值,我們真的該追了,否則再過幾年台灣就成了科技競賽中的「地表生物」。看著各國在太空中用自家火箭發射自家衛星自由的來去。
你可能不知道,剛擠進全球十大國家,成功自力發射火箭並成功讓衛星入軌的韓國,其實台灣一樣,皆從九零年代才開始發展衛星。如今,韓國不只成功做出一百公斤的衛星,勝過台灣的是,在兩千年時他們決定自力發展火箭發射系統,載運衛星入軌。當我們還必須仰賴美國老大哥時,韓國已在2013年去年成功發射火箭,補上了太空工業最重要的一塊。同時讓韓國人在國際舞台上更有自信心!
「我們做這件事,事希望用這些(成果)來Demo,獲得社會的注意,是我們很大的任務,希望大眾會看到,不然你只是寫Paper,他們也不會有什麼感覺!」前瞻火箭中心(Advanced Rocket Research Center,簡稱ARRC)主任、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吳宗信說。
「混合式火箭是台灣難得的機會!」吳宗信表示,比起液態燃料與固態燃料火箭,混合型火箭近二、三十年並沒有獲得太大的注意;但它高安全性、低成本、環保的特性,有機會讓發射火箭的成本由十億,一舉至少掉一位數。
若再加上去年度被科學期刊《SCIENCE》列為十大發明之一的方塊衛星(Cube Sat),最小1公斤、體積為10公分立方,加上混合型火箭的發展,「個人衛星系統的時代就快到了。」吳宗信說,全球航太業除太空旅行採用混合式火箭外(如Virgin Galatic公司的SpaceShipTwo),另個未來重點可能就是緊抓個人方塊衛星系統發射的商機。利用台灣電子工業高C/P值的產業模式與低成本的方塊衛星形成星群,可有無限應用可能的想像空間,如動態影像、通訊等應用。台灣,還要錯過嗎?
還有四個理由,讓你知道支持台灣發展混合式火箭系統,不只是nice to have,而是個must!
一、建立創造系統的能力。 「一個國家會不會強,即看系統的設計與製造能力。」吳宗信說,而自製火箭系統就是其中最高難度挑戰。
二、提升台灣產業鏈價值。 台灣廠商過去接單只知代工,不太知道自己的真正價值有多高,更不知該如何主動提高自我價值。支持ARRC計畫發展,有機會讓台灣產業鏈中的業者參與研發,由代工走向設計、提升價值。
三、「跑」給巨大包袱下的官方研究單位看。 台灣本訂定2012年底發射小型衛星載具的目標幾年前因不明原因夭折,支持學術背景出發的ARRC,為台灣混合式火箭爭取出路,若成功,人才、累積的經驗,都能互為所用。
四、讓台灣科技人永遠有夢想的權力。 「在台灣科技界怎麼找到東西讓他們那麼excited?每一次都能excited、流淚;做手機做得好,能嗎?」長久來台灣科技研發人才綁向特定的產業鏈位置,想像能力漸失,如果所謂的研發只是優化別人的系統、只是無止盡的追求效率與降低成本,你,還會興奮嗎?
支持台灣製造的ARRC計畫,就是讓更多的科技人才能夠一起實現這個夢,把夢做更大。更重要的是,過程中的所有經驗、發現,都是台灣太空工業的累積。
火箭五大系統
五大系統包含:(1)航電與通訊系統、(2)混合式推進系統、(3)酬載系統、(4)降落傘回收系統及(5)火箭脫節系統。當然除了這五大系統我們還需要〈發射架系統〉以及可以即時分析火箭傳回來的〈資訊的動態資料即時顯示系統〉來輔助火箭系統才能讓火箭發射能夠成功達成任務喔~
一、航電與通訊系統
主要包含控制火箭飛行與偵測外界狀態的的飛行電腦系統與可於高速狀態下傳輸相關資料的導航資料通訊系統,可說是火箭的大腦喔!
二、混合式推進系統
在HTTP3的推進器中使用第一節4000公斤與第二節1000公斤推力的雙節分段推進的方式。目前主流的非吸氣式火箭推進類型有固態燃料火箭、液態燃料火箭,以及各國近幾十年來才開始發展的混合式燃料火箭三種。固態系統好製造但是安全性較差且無法控制推力。液態系統雖然有最高的推進效率但系統複雜研發門檻極高。而我們的HTTP系列火箭則是混合式燃料火箭推進器,也就是使用固態燃料柱加上液態氧化劑的組合,燃料藥柱置於燃燒室內,只需控制氧化劑的流量便可控制推力,系統簡單且環保無毒性,安全性也是所有系統中最高的。缺點則是燃燒效率有待改善,這也是我們目前的研發重點之一喔!
三、酬載系統
也就是要載什麼東西上去太空呢?HTTP3除載科學儀器進行科學實驗外也可幫忙送大家的夢想上太空喔。為了讓這目標達成我們也需要一個彈出酬載的系統來讓大家的夢想能順利從火箭送到太空中~
四、降落傘回收系統
發射出去的東西不回收不是很可惜嗎?HTTP3將使用降落傘回收系統回收整支火箭的大腦,也就是航電與通訊系統。回收後便可進一步分析飛行資料,讓我們未來發射火箭送衛星進入軌道的目標往前一大步。當然如果大家有想把什麼東西送上太空再回收回來也可以放在這邊喔~例如上過太空的奈米火箭卡XD
五、火箭脫節系統
為飛到100公里高,HTTP3必須在第一節推進結束後丟掉第一節推進器來減輕重量,並啟動第二節推進器。因此如何設計100%脫節成功也是非常重要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