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政府的效能貴在所採行的政策,能確實達成有利於全民整體利益的目標;最壞的是貿然採行若干政策,不僅無法達成原先的目標,甚或淪入全輸的窘境。政策是涉及眾人的事,而涉及眾人的事就是麻煩的事,因此要採有重大影響的政策,必須能夠疏理眾人可能的反應,並充分考量政策所有可能衝擊與效益,作為施政的基礎,這也是「治大國若烹小鮮」的道理。近來被大家熱烈討論之大學工讀生與兼任教學助理納入勞健保,以及干擾股市三年的證所税事件,可說全輸政策的範例。
首先,勞動部認為學生若需受指揮監督從事教學、研究或行政等工作,有對價關係,就是僱傭關係。因此,各大學需為僱傭型的工讀生、兼任教學助理加納勞健保,衝擊各大專校院經費運用。學生每月在學校工讀或兼任教學助理所得大多不到5000元,但由於勞動部不下調1萬1000元投保薪資,因此學校與學生需繳交1萬1000元計算保費,初步估計每位助理增加勞健保負擔每月約2000餘元,保費佔所得比率實在太高(低薪高保現象)。
相關衝擊還不僅於此,現有規定要求身心障礙勞工比例要達3%,隨著勞工人數大增,各大學若無法符合,得面臨每年數千萬罰款。以台大而言,根據報導每年得面臨至少4千萬罰款,單單這些罰款將讓台大減少聘用500個聘用名額,這還未計算勞健保支出。
由於各大學在預算限制下,初步擬定對策,除了銳減員額、爆發停聘潮外,甚或有學校全面取消教學助理。原本勞動部本意是要造福學生,但學校的工讀或助理支出固定,在新增保費支出、罰款,當然結果是學生工讀或擔任助理人數大幅減少。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