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Sakuma/Associated Press
托尼·施瓦茨(Tony Schwartz)在書中寫道,史蒂夫·喬布斯對那些幫助他實現夢想的人或許殘酷了一些。
最近,我讀了阿什利·范斯(Ashlee Vance)的傳記作品《埃隆·馬斯克:特斯拉、Space X與探索美好未來》。在閱讀過程中,我時而感到驚訝,時而感到沮喪,這種矛盾心理和我之前閱讀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的《喬布斯傳》(Steve Jobs)與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的《萬貨商店:傑夫·貝索斯和亞馬遜時代》(The Everything Store: Jeff Bezos and the Age of Amazon)的感覺幾乎一模一樣。
這三位領導者都稱得上是當今商業領域最有遠見卓識的人。他們都推出了一些獨特的產品,改變了——或以馬斯克而言,有極大的潛力去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他們在商業領域展現出的創新精神、勇氣、執着與創造性令我敬畏。我也十分喜愛他們的產品。我有一台Mac Pro電腦和一台iPhone,二十年來,我一直都是蘋果的忠實客戶。我在亞馬遜上買了許多圖書和其他產品,他們低廉的價格、輕鬆的購買方式和快捷可靠的運送服務深深吸引着我。而特斯拉的S型電動車無疑是我開過的最好的轎車,而且它是全電動的,可以在你的車庫中充電。
毫無疑問,我算得上是他們產品的忠實用戶。
然而令我沮喪的是,對於那些努力工作、忠心耿耿、幫助他們實現了夢想的員工,他們卻吝於關愛和感激,表現出毫無必要的殘酷,這無疑有損於他們的人格。
當然,這些領袖人物都有忠實的捍衛者。例如在蘋果公司,喬布斯的繼任者——包括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和首席設計師喬納森·伊夫(Jonathan Ive)——都認為他最後幾年已成為一名相當成熟的領導者。馬斯克與貝索斯也都有許多共事多年的工作夥伴。但即便作為喬布斯的崇拜者,伊夫對他為人處世的方式也依然多有不解。
「他是個非常敏感的人,」2011年喬布斯去世前不久,伊夫對艾薩克森說。「他的反社會行為和粗魯態度部分是由此造成的。這實在是不合情理。我可以理解為什麼厚顏無恥又麻木不仁的人會很粗魯,但不明白為什麼敏感的人也是如此。」
鑒於這些人取得的巨大成就,有這樣的疑問也是順理成章的——是否正因為他們對人無情,甚至殘酷,所以才表現得更加出色。
我和那些傳記作者一樣,都認為並非如此。我們在「能量計劃領導力訓練」(Energy Project)中的研究證明,員工在工作中的需要——尤其是尊重與讚賞的需要——如果得到了更多的滿足,那麼他們的工作表現也就越好。
正如艾薩克森在寫到喬布斯時所說:「大可不必去招人厭惡。這一點對他的阻礙遠大於對他的幫助。」
與此相似的是,一位曾與馬斯克共事的人對范斯說:「他可以那麼溫和忠誠,但在某些不必要的時候,卻又對人那麼嚴苛。」
而在亞馬遜,人們把貝索斯的怒氣爆發稱為「癲狂發作」。「每當此時,他就變得非常誇張,而且冷酷無情,」斯通寫道。「而且這些年來,他對員工做出過一些相當令人難堪的指責。」
為什麼這些才華橫溢的人在另一方面卻如此不近人情呢?
答案顯而易見,他們有本錢這樣做。才華掩蓋了許許多多的罪惡。偉大的產品就是偉大的產品,而且你並不需要事事都做對才能取得成功。大多數客戶根本不在乎香腸是怎樣做出來的,只要吃起來美味就行了。
另一方面,員工們也願意任勞任怨地為有遠見的領導者工作。大多數這樣的領導者,比如喬布斯、馬斯克和貝索斯,都是一些有熱情、有想法、有魅力的領導人。
「書中許多接受了採訪的人都抱怨過工作時間、馬斯克的生硬作風和偶爾荒唐可笑的期望,」范斯寫道。「但幾乎每個人,甚至那些被炒魷魚的人,都依然崇拜馬斯克,而且談論起他來,就像在談英雄人物或神話傳說。」
最終,他們在經濟上所取得的成功以及由此而來的權力,讓他們可以堂而皇之地擺脫常人的行為規範,甚至顯得不夠人道。
喬布斯生前經常開車不帶駕照,而且總是在殘障人士的專用車位上泊車。正如伊夫談到喬布斯的態度時說的那樣,「我想,他覺得自己有自由也被允許那樣做。他覺得普通的社會規則對他並不適用。」
亞馬遜的員工們曾收集過貝索斯的一些最傷人的話,其中包括「你是懶惰還是沒有能力?」「你為什麼要浪費我的生命?」以及「不好意思,我今天吃了腦殘片嗎?」
而為馬斯克忠心耿耿工作了十二年的一名行政助理在謀求升職時,被告知可以先去度兩周的假,讓他好好想一想。但等她回來之後,馬斯克卻告訴她,他們之間已經沒法再合作下去了。據范斯寫,他倆從此後半句話都沒說過。
儘管這些行為聽起來匪夷所思,但我始終認為,他們大多數的惡劣行徑都是出於害怕、衝動和應激反應,而不是有意傷人。這樣的行為並非源自優越感,而是源自不安全感。
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很不幸深有體會。我早年的大部分時間一直在冷酷無情地謀求證明自我價值,在忐忑不安地害怕自己始終達不到要求。近年來,我已經花了很多時間來努力讓自己變成一位關心他人、鼓勵他人的領導者。但是我很清楚,一旦交易無法達成、項目不能融洽、或者員工達不到要求,我就會產生一種焦慮的感覺。我知道事情如果失控會有多麼可怕。
和他們三人一樣眼光長遠的人都很想控制局面。如果事情的結果與他們想要的有出入,或者說,如果他們覺得其他人沒有達到他們的標準,那他們極有可能會忽然發作,或者表現相當惡劣。
這三位領導者投入了無數的時間與精力來打造和經營他們的事業,因而遠遠忽略了其他的事情,包括忽略了對員工的關心,他們甚至不明白這樣做會是什麼樣子。在很大程度上,那些人只不過是他們達到目標的一種手段。
我很理解一個人被外在的成功束縛會怎麼樣。做得再多都不夠。
由於他們的管理風格而引起的這個問題並不是在問,那種強硬、粗魯且冷酷無情的態度是否會讓人把工作做得更好。肯定不會,而且肯定無法良性循環。有誰會不相信員工在更加健康而快樂的工作環境中會更有生產力呢?
所以,人們應該問的是,如果這些領導者對員工所投入的關懷,和他們在構思偉大產品時所投入的精力一樣多,那他們是否會讓無數人生活得更好,也許還會讓他們更成功。
「還是不要當成功的人吧,」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經說,「不如做個有價值的人。」
喬布斯曾推動幾大公司之間的密謀,阻止競爭對手挖走蘋果僱員。這違反了反壟斷法。其他如操縱電子書價格的糾紛,也都與他有關。天才不蹈故常,有時也意味着無視法律。
貝佐斯是亞馬遜的創始人兼掌門人,他的目標不僅僅是書店,而是征服世界。收購《華盛頓郵報》後,他儼然繼承了喬布斯的衣缽,成為又一個改變全人類生活方式的企業家。
相比艾夫在蘋果的重要地位,外界對他的了解少之又少。新書《喬尼·艾夫》瞄準這位低調的頂級設計師,透過他的設計流程看蘋果。現任CEO蒂姆·庫克可以說是為艾夫服務的。
斯通的《萬貨商店》詳盡介紹了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的創業經歷和各種離奇夢想,講到他如何夢想收羅天下之書,夢想能去太空,以及他如何用一種超常的敏銳判斷打敗競爭者。
訪談中,亞馬遜創始人兼CEO貝佐斯回應了有關此時進入手機領域是否太晚的質疑,並為Fire手機的高價位辯護。他說移動技術革命才剛開始,另外也沒忘讚揚亞馬遜的視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