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必須具備四個要件:人民、領土、政府、主權;基於這些要件,一個國家要永續發展的基礎是經濟發展、國土安全、財政紀律、執政效能,如果這四項基礎逐漸被侵蝕,則主權也會動搖。值此雙十國慶之際,感觸良深!
目前台灣的四大危機,首先是景氣低迷與過度依賴大陸的經濟危機,其次是地震、颱風所引起的國土危機,再者是年金可能破產的財政危機,最後也是最根本的是人民對政府欠缺信心的執政危機。
首先,摩根士丹利在中國大陸於8月上旬讓人民幣貶值後,提出「麻煩10國」的概念,包括:台灣、南韓、新加坡;這10國多與大陸出口有高度曝險,當大陸經濟成長趨緩、人民幣趨貶,則這十國經濟必衰、貨幣亦首當其衝大貶。
根據中央銀行的數據,今年第二季台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的出口比重為38.9%,高於南韓的30%、新加坡的20.1%;再者,在主要出口產品方面,台灣出口集中於電子資通訊產品(出口比重為39.9%),高於南韓25.3%、新加坡17%。而南韓、新加坡出口結構較多元,南韓尚有運輸設備佔出口20.4%,新加坡亦有礦產品、化學品各佔出口的22.3%、14.9%。
由於台灣出口集中於電子資通訊產品,而這些產業主要又在大陸生產 (台灣接單、大陸生産模式),造成大陸是台灣最大的投資地,因此台灣不僅名列麻煩十國,而且經濟依賴大陸的程度,可說高於被列名的其他國家,亦使台灣淪為低成長、低薪資的窘境。再者,大陸培植紅色供應鏈與挖角台灣相關人才,對台灣電子業產生威脅,造成今年以來,台灣出口已經連八個月呈現下跌現象。
其次,信評機構標準普爾發布首份天災與主權信評關聯的報告,表示一國若發生地震或洪水等重大天災,最嚴重可能導致主權信用評等被調降2.5級。台灣因地震頻繁,被列為「最脆弱」的十國之一;其實,若再加上過去許多颱風夾帶著土石流的嚴重傷害,以及西岸部分縣市之地層下陷的老問題,台灣之國土安全的確存在危機。
其他人正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