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高捷:做了國際志工,就不會是媽寶?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領隊:「你為什麼想來當志工?」
隊員:「我媽叫我報的!」
有個故事發生在2015年,在以立所帶的柬埔寨計劃志工中,有一位高中生在住宿旅館夜間休息時被領隊發現喝酒,由於這一隊近20位志工中有一半都是高中生,因此領隊在行程開始時就有表示未成年不能飲酒,否則觸法,會通知學校與家長等措施。這位學生來自一所國際雙語高中,被領隊發現的當下,除了身上有明顯酒氣,他更看著手上的瓶子上的Angkor Beer回答領隊,他不知道這是酒。基於他不夠誠實,也違反規定,我們除了通知家長,事後也未頒發志工證書給他,這當然會影響他無法拿到服務時數。
半年後,他的家長來電公司,說明當時全隊喝酒的又不只他的孩子,他只是剛好被抓到,而且以立事前沒有公告喝酒是違規所以會拿不到志工證書,再者,這不是很嚴重的犯行,他的孩子還是有做其他服務工作,怎麼可以因為這個小事就不發證書;最後,家長甚至揚言要找立委。我們堅持立場,再次表明我們不會發證書給這位學生,而立委截至目前為止還沒出現。
近一兩年來,在帶領國際志工的隊伍,發現志工年齡層下降的趨勢。過去多半以大學生跟研究所學生為主的隊員,漸漸被高中生甚至國中生取代。在以立全年的志工數中,高中生已佔比重將近4成以上。
探究原因,可以知道現在的高中生比過去更忙,除了要唸書,還要學習服務、學當志工,而志工時數是畢業門檻之一,也是申請國內外大學的重要參考指標。在這樣的驅使下,不少學校以班級或成隊的方式,直接安排學生到各組織團體當志工。這當中,還帶有一個因素,就是家長所期待的教育。
現在的學生常被外界指責是媽寶,其實,許多家長開始意識到,過度保護自己的孩子,對孩子將來未必有好處,適度讓孩子吃點苦是必要的。不少爸媽帶著孩子報名時,表明希望讓孩子去當國際志工,看看世界上貧苦的一面,去吃吃苦,過過苦日子,才知道自己多幸福。也有不少學生報名時,問他為什麼想報名志工,學生只回了:「我媽叫我報的!」
嚴格說起來,這些學生現在、將來成為媽寶的機會不高,因為媽寶的家長通常聽到柬埔寨、尼泊爾、印度、緬甸,第一個反應一定是恐懼與嫌棄,自然不可能讓孩子涉足如此「危險」的國家。願意讓孩子參與國際志工的活動,家長在觀念上至少已經做到願意讓孩子嘗試未知,而不是過度保護,是個好的開始。但當個國際志工,是否真能讓孩子了解世界的真實面貌,懂得珍惜自己擁有的,進而成為更成熟與懂得尊重的人,還有待商榷。
從主辦單位的角度,每個志工隊都有固定的任務,比如蓋房子、搭橋蓋廁所等,領隊或計劃負責人會用自己的專業帶領志工完成任務,引導志工學習認識當地與尊重當地,並不斷思考,經過這樣的旅程後,志工如何對自己的生命與生活做出更正向的改變。我們當然希望有更多人被影響、改變,採取行動去改善世界。
不可否認,越來越多如同故事中的學生與家長出現在志工隊裡,在面對這樣難以引導、溝通的隊員與家長時,消耗的除了領隊與工作人員的熱情,也消耗了以立和在地的連結。當志工不懂得準備正確的心態時,這趟志工行會被當成玩樂般的畢業旅行、為拿時數而來。於是志工面對建設工作時,想盡辦法偷懶,面對在地村民時愛理不理,面對帶給當地小朋友的教案時,敷衍了事,遇到缺水缺電則抱怨連連。
多數父母與學校未能先讓孩子準備好,家長與校方自己可能也沒準備好。於是,我們需要用更多的行前訓練、行前守則與同意書,預防志工做出不當行為,同時,用更嚴格的篩選去讓不符合心態的學生被淘汰。但是,我們的本意並非讓所有年紀較輕的學生都無法來當志工,而是期待家長能做多一些認知建設,包括對志工計劃本身、對當地的環境、對孩子的意願和心情。而不是逼孩子去參加一個自己不知道、孩子也不想去的志工計劃。
另一個故事同樣發生在2015年,有一位媽媽帶著孩子來當志工,孩子只有國中,但對在地對計劃本身,提出很多反思跟見解,對村民對當地小朋友,則展現出自己的熱情跟關懷。媽媽雖然也會擔心孩子累到或太辛苦,但媽媽自己更拚命去完成建設任務,作為孩子的榜樣。媽媽不限制孩子嘗試各種可能,適時在一旁提醒、給建議跟想法,和孩子溝通。
國際志工並非為了讓人體驗貧窮而存在,而是希望志工以分享的心,和世界各地的人們互動與認識,感受不同的土地,訴說彼此的生命故事。當參與的志工認知與心態不夠正確,分享就會變成災難。
期讓孩子不變成媽寶的家長,也要知道一件事,國際志工不可能讓你的孩子在一夜之間長大,志工只是長大必經的歷程,陪伴孩子長大的關鍵,永遠是身為父母的你們。
(作者為以立國際服務計劃負責人)
- 瀏覽次數:6844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2.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3.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