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襄:大城即將復甦

2015/12/06

今之葫蘆墩圳。本文圖片皆為劉克襄拍攝。

出了豐原火車站,沿右邊的東北街,旋即來到葫蘆墩圳。開闊而清澈的圳水,豐沛地流過腳下的橋墩,河床隱隱可見濃密交纏的青綠水草。圳岸兩旁住家則錯落林立,緊緊依傍著。

一座高密度開發的城市,仍擁有這麼雅緻美麗的河流,讓人驚喜不已。此圳乃清朝時建造,中部最老的灌溉水圳之一。它的支線貫穿豐原市中心,成為周遭農業生產的命脈。遠遠眺望,圳水彷彿命定將從街心優柔地蜿蜒而過。

我懷著這樣的愉悅想像,沿著旁邊的巷道散步,想要找一處親近的空間,卻不可得。隨即抵達豐中路,圳水到此寂然消失,潛入街道,成為地下水溝。

80年代初,為了城市的發展,當時採用了一個現在看來相當愚不可及的政策。長達一點八公里的河岸竟然加蓋,變成停車場和幹道,試圖解決交通問題。看不見的水圳,潛伏於地下,經過豐原國小,沿著新生北路朝南流去,過了中正路、復興路,最後到了博愛街後,再次重見天日。

我的眼前如今是開闊的停車場,水圳封蓋迄今的水泥地貌,繼續頑強的橫陳。當時,只想解決短程的城市開發,完全忽視都市景觀美學。一排排停靠在眼前的汽機車,切斷了人跟自然的關係。此後的豐原,儼然只能靠漆器、糕餅和廟東夜市,維繫某一日漸傾頹的繁華。


多年覆蓋的水泥停車場。

2010年底台中縣市合併,一座熱鬧的大城突然成為一個區。豐原被邊緣被矮化,當然更讓在地人緊張,希望藉由恢復市區精華地段的親水空間,再創家鄉繁榮。停車場掀蓋,恢復葫蘆墩圳遂成為關鍵,民間運動於焉熱烈展開。

過往封蓋,以為是提昇繁榮的必要之惡。怎知如今人口減少,城市經濟發展停頓,交通動線也未活絡。親水空間消失,老市民反而失去了生活的光榮,缺乏情感的認同。

豐原想要重回到過去台中縣第一大城的光榮,唯有開啟這道閉鎖的地下室。如今的掀蓋倡議,並非由上而下的決策,而是市民的集體願望,共同的遠見。大家期待葫蘆墩圳重新呼吸,帶回城市空間與溪水的連結,降低污染和減緩噪音。

一座城市會獲得尊敬和喜愛,還是得依自己的地理環境,從容地發展自己的生活品質。掀蓋後除了清澈的圳水,兩邊再栽種適宜的樹種,增加城市的綠化風情。不論「水岸花都」的願景,或者「海綿城市」的政策,都要朝一個永續城市去思考。


今之葫蘆墩圳。

林佳龍市長確實想兌現掀蓋的政見,但如今要擔心的已非是否要做,而是做成什麼樣子。不久前,文史團體舉辦了競圖比賽,他們趕在政府細部規畫前,提出民間想要的版本。好幾張豐原的清明上河圖,描繪出雅緻的店面和餐飲店,依傍著水岸景觀,建立新榮景。

十年前,韓國首爾清溪川在市長李明博督導下,發揮最高行政處事效率。僅僅花了兩年多時間,清溪川即恢復成清澈的河流,成為各地借鏡的案例。豐原葫蘆墩圳的重新掀蓋,以及掀蓋後的擘劃,確實可以扮演老城再造的火車頭,同樣帶出台灣其它鄉鎮的連鎖效應。

為這篇獨立評論按讚→  

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回應

1

河流旁的土地徵收 買賣 炒作 也是重點 民意代表出身的市長應該很懂

發表新回應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2.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3.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