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夫:灣生回家另一章──臺南南門市場

2015/11/28

臺南南門市場是小型的便利商場,現址是孔子廟對面台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203號的「全臺首學」住宅大樓。魚夫繪。

年輕的日本人阿部來台旅行,目的地台南,夜間一個人不經意走進一家在地人才知道的小酒館,遇見一對夫婦,他們用英、日語交談了起來,阿部說啓程之時,母親大人要他順便打探已往生的阿公事跡,當年阿公在臺南州當警察。

隔日,阿部被引介和我相見,既是警察,那就是在「臺南警察署」上班,這棟建築在國民黨政府來台後全棟被塗成了紅色,我將畫回來的褐色外牆本來模樣的複本從手機上傳給了他,以為紀念,然後再透過「臺灣總督府職員目錄系統」居然找到了他阿公猿渡之完整在台履歷和派令文件,阿部感動不已,冥冥中此行好像有阿公帶路,如此情境,實在叫人全身起雞皮疙瘩。

阿部的母親1944年出生,排行老么,雖然襁褓中離開臺灣,但上有兄姊,就是所謂的在臺灣出生的日本人──灣生,阿部來台初步找到了線索,這也算是「灣生回家」的另一章。

臺南警察署一帶是日治時期日人活動的主要範圍,附近有臺南州廳(今國立台灣文學館)、臺南州會(今台南市議政史料館)、林百貨、日本勸業銀行(今土地銀行)、臺南神社、愛國婦人會館、臺南南門尋常小學校(建興國中),以及許多日人宿舍群等,日本人為了這一帶居民購物方便,於1931年在南門小學福安坑溪流北岸和愛國婦人會之間興建了約兩百坪的南門市場,係屬小型便利商場,形式採紅磚薰瓦,樣式簡樸,入口圍牆大門面向北方,市場建築開口在東西兩側,內有兩排攤位,要入內設攤者,均被要求需略懂日文,但可能經營不易,政府亦出資每日補貼五圓。


原南門市場今為「全臺首學」住宅大樓。攝影/魚夫。

位在原南門市場隔鄰的「莉莉水果店」老闆李文雄對地方文史著力甚深,他從小在南門市場附近長大,為文回憶昔日市場情景說:

東邊排第一攤位是日本人大田先生經營花卉蔬果種子,往南是魚販部,由黃金印供貨源,由蔡賊現場經營,接著是肉品部有張讚、張姻塵及東門陳組合經營,接下來是雜貨部,由許輝茂經營,最南靠近門口是事務所,也是電話連絡處並聘請一位很得人緣的戴小姐名阿雲。

而西邊排第一個攤位是源福經營食品罐頭及汽水,及福伯販賣粉圓、米糕粥,而南半部是李澤(筆者父親)經營蔬果部,以上是市場開基固定的業者,當然有些是臨時的攤販,當時在日人統治下買賣規則極為嚴格,進貨的農產品都要合法,尤其管制的配給品,大家也都知道日本警察處罰是兇出名的,聽母親口述日本人購買東西是很守規矩,尤其日本婦女很有禮貌,在物質缺乏時,有些食物是實施配給,如肉品每包是五兩裝,每人最多僅買兩包,他們不會爭先恐後,一有人潮都會很自動的排隊購買。這也是日本教育可取之處。

隨著國民黨政府來台接收,南門市場便疏於管理,任由外來攤販佔用市場前空地叫賣,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不復整潔美觀,從民國後的舊照來看,違章在市場空地上任意搭建,不顧結構在原來北向牆體上另鑿大門,從此生意一落千丈,1979年在蘇南成市長時代乾脆廢了市場用地,終止每月市場租金900元,改為住宅計畫用地,租戶也改繳房屋稅,1990年公開招標,此時市場戶數已暴增為37戶31人擁有,其中一位王姓人士有備而來,果然得標,卻引起眾怒,最後由當時的市長施治明出面協調補償事宜,這才將產權定於一尊。現在看到的「全臺首學」住宅大樓,我看賣房子的仲介業者介紹:「這裡有最好的學校、機關、百貨、飯店、文化、古蹟週鄰看得到,優越的生活區段,繁榮永不褪色,永恒的生活區在這裡。」

南門市場已走入歷史,但仍有多日人或灣生回來找尋,李文雄的文章最後一段記載:

現舊南門市場已被夷為平地,但時常可見到日本歐巴桑,三五成群的來此尋找他們早年的記憶,甚至也有人要買當年他們最愛吃的龍眼、芒果(以模糊的台語音),有些與母親談起難以忘懷的往事,也都感動流淚。

阿部要離台前,我們送他回飯店,他站在門口目視我們車子離去,頻頻鞠躬,看來真是發自心底由衷旳感謝。我把南門市場畫了出來,這才能把缺了一個角落的庶民生活全景補了回來,灣生可能逐漸老朽,但是他們的後代還會來找尋,咱們不是愛談拿文化魅力來辦觀光嗎?那還不趕緊補強這些「說故事的能力」。

用手機拍了影像來分享:

為這篇獨立評論按讚→  

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發表新回應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2.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3.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