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矽谷曾經有一家公司叫快捷半導體,它奠定了美國矽谷成長的基石,然而幾經波折,如今面臨著被收購的命運。在半導體行業購併風波不斷的今年,美國晶片廠商快捷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ductor)向外界透露公司收到了一份 24.6 億美元的收購報價。根據可靠消息,這次報價是由中國資本——華創投資(HuaCapital)聯合華潤微電子發起的。
許多電腦史學家認為,如果你不了解快捷半導體(俗稱仙童半導體),尤其是早期的快捷半導體,也許就很難了解美國矽谷的發展史。
最初的快捷半導體,除了技術,從這裡走出的人才遍布矽谷。蘋果前 CEO 賈伯斯曾比喻:「快捷半導體公司就像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這種創業精神的種子就隨風四處飄揚了。」做為半導體行業的鼻祖、曾經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生產企業,快捷是經過怎樣的波折,從先驅走向沒落的呢?我們就來講講這段從 50 年前起發生的故事吧。
傳奇「蒲公英」的誕生
快捷半導體由「八叛徒」創立於 1957 年。然而,在正式成立快捷半導體公司之前,「八叛徒」先是投奔了當時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發明」之「電晶體之父」的蕭克利(W.Shockley)博士。

蕭克利於 1955 年離開貝爾實驗室,回到加州聖塔克拉拉創建「蕭克利半導體實驗室( Shockley Semiconductor Laboratory )」。蕭克利的舉動引起天下豪傑的注意,以至於實驗室成立不久便吸引了仰慕蕭克利博士的人投來求職信。後來,有八名年輕的科學家最終如願以償地來到美國西部的加州。
可惜好景不長,肖克利憑藉科學發明上的天才吸引來一群天才的科學家,卻不能帶領一群天才創造出偉大的事業。
「八叛徒」摩爾(R.Moore)後來曾說:「當實驗室裡出現一件小事故,蕭克利會要求我們用測謊儀來測試誰說了謊,誰又是無辜的。」
由於加入蕭克利實驗室一年之久都沒有做出什麼產品,8 名原本一身抱負的科學家感到異常挫敗,決心出走。因此,被背叛的蕭克利罵他們是「八叛逆(The Traitorous Eight)」。
1957 年 10 月,「八叛徒」之首諾伊斯(N. Noyce)帶領這個團隊,拿著從費爾柴德(Fairchild)攝影公司獲得的 3,600 美元創業基金,來到了眺望山查爾斯頓路開展了創業生涯。這裡,就是後來矽谷的發源地。「費爾柴德」為「Fairchild」的音譯,「八叛徒」將所創立的企業命名為「快捷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諾伊斯成了老大,費爾柴德攝影公司成為母公司。
憑藉 8 名科學家的技術,快捷半導體成為當時第一家把矽電晶體商業化的公司,當時其他的半導體公司都在採用鍺製程。快捷半導體在 1958 年就利用檯面型矽製程生產出第一批電晶體 2N697。
當時,8 名科學家之一赫爾尼(J.Hoerni)把矽表面的氧化層擠壓到最大限度,並形成快捷公司製造電晶體的獨特平面處理技術,讓矽電晶體批量生產成為可能。隨後,快捷生產第一批 100 顆電晶體,以 150 美元 1 顆的價格賣給了 IBM。後來只用了 3 年,快捷的年收入就超過了 2,000 萬美元(按當時的物價,這個數字不小了)。到了 60 年代中期,快捷發明了一款新產品——積體電路,這款偉大的產品讓當年的銷售額達到了 9,000 萬美元。而這,只是這家公司成功的開始。
1968 年,快捷推出了有史以來應用最廣泛的集成運放 uA741。從 1960 年到 1965 年,快捷每年的銷售額都翻一倍,1966 年的時候,快捷已經是第二大半導體公司,僅次於德州儀器。

鼎盛時期,危機來臨
從 60 年代開始,快捷盈利能力急劇上漲。而早期大量注資快捷半導體的 Fairchild 攝影開始行駛協議的權利,全資收走了 8 名創始人的股權,並抽調大量利潤,同時利用快捷半導體的利潤投資了大量不賺錢的業務。然而 Noyce 等 8 名創始人認為,應該把投入更多的錢到電子半導體領域,因此快捷半導體與母公司形成了矛盾。
快捷母公司 Fairchild 攝影對快捷半導體公司事務插手得越來越多,甚至幾番抽調快捷半導體的高層骨幹,包括找來人手欲代替 CEO 諾伊斯。
這可以說是後來 8 人出走的導火線。因為在公司蒸蒸日上之時,快捷半導體和一些核心骨幹開始「思考人生」——是繼續在快捷做一名普通員工,還是自己開公司當 leader 的問題。面對前者的「boring」和後者充滿血腥的外部機遇,他們毅然選擇了後者。

1968 年 8 月,諾伊斯與負責研發的摩爾和製程開發專家格魯夫一起辭職。他們已經是「八叛徒」中最後離去的。而諾伊斯創辦的公司,就是英特爾(Intel)。除了諾伊斯,快捷半導體公司銷售部主任桑德斯帶著 7 名快捷員工創立了 AMD。

創始人離職猶如決堤之水,繼 60 年代末,快捷半導體的又一波離職潮發生在 1997 年,他們似乎要宣揚創始人的「叛逆」精神。隨著快捷大量人才的流出,圍繞快捷周圍誕生的半導體公司如雨後春筍。
80 年代初出版的著名暢銷書《矽谷熱》(Silicon Valley Fever)寫到:「矽谷大約 70 家半導體公司的半數,是快捷公司的直接或間接後裔。在快捷公司供職是進入遍布於矽谷各地的半導體業的途徑。1969 年在森尼韋爾舉行的一次半導體工程師大會上, 400 名與會者中,只有 24 人未曾在快捷公司工作過。」
1971 年,著名記者 Don Hoefler 發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灣區的電腦晶片公司獲得成功的故事。就是在這篇文章裡,Hoefler 第一次把該區域稱為「矽谷」,同時他還指出,所有矽谷的晶片公司都和快捷公司,以及他們的聯合創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蘋果前 CEO 賈伯斯對快捷的評價頗高,也因為如此,而將快捷半導體比作成熟的蒲公英。
矽谷的福音,快捷半導體的災難
事實上,當有些離職員工自己創立的公司發展速度也很快時,還是有許多員工仍然留在快捷半導體。和其他公司對待離職員工不同,快捷不但沒有打壓離職創業的員工,還給予積極的鼓勵。比如有個員工創建了一家製造玻璃零件的公司,Kleiner 就將其產品用在快捷的生產線上。Applied Materials 也是一家舊金山當地的電子設備製造公司,諾伊斯就是該公司的董事,並積極幫助、指導那些年輕的公司創始人。
不過,隨著英特爾、AMD 等公司的迅速崛起,失去人才的快捷半導體競爭力日漸羸弱。從 1965 年到 1968 年,快捷半導體銷售額不斷下滑,還不足 1.2 億美元,甚至連續兩年沒有盈利。
1967 年,快捷半導體遭遇創立以來第一次虧損——400 萬美元的產能過剩導致 760 萬美元的虧損,股票從一年前的 3 美元每股下滑至 0.5 美元,市值縮水一半。
諾伊斯出走後,母公司掌權者謝爾曼·費爾柴德開出當時矽谷歷史上最高規格的待遇——3 年 100 萬美元薪水外加 60 萬美元股票, 挖來摩托羅拉的萊斯特·霍根( Lester Hogan)博士。霍根隨後繼續幫助快捷半導體從摩托羅拉挖來另一名高階主管。
在借來長達 6 年的執掌期,霍根憑藉自身在摩托羅拉起死回生的功力,幫助快捷半導體將銷售額增加了兩倍。
1973 年,快捷半導體成為第一家生產出電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的公司。CCD 是一種用於探測光的矽片;而在英特爾公司創造出 8008 微處理器後,快捷半導體也隨之推出了 F8 這個 8 位元微處理器。不過,這些產品都未獲得較大的市場。

▲ F8
靈魂人物的離去似乎已經奠定了快捷半導體沒落的命運。1974 年,無力回天的霍根把 CEO 之位交給 36 歲的威爾弗.科雷根(WilfredCorrigan)。後者繼任的 2、3 年內,快捷半導體並未推出什麼新產品,經營一直依靠早年積累下來的基礎,並隨即從半導體行業的第 2 名,迅速跌落到第 6 名。
到了 1979 年,科雷根決定出售快捷半導體。這是快捷第一次被購併,它被以 4.25 億美元出售給法國一家石油企業斯倫貝謝(Schlumberger)公司。當時,這筆交易在行業內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矽谷人才搖籃」退出了矽谷
到了 80 年代,快捷半導體在斯倫貝謝的經營下進軍人工智慧領域。然而在招募了一批人才回來後,這個實驗室被分離了出去……於是,快捷半導體又搞起了 32-bit 單晶片微處理器,該產品主要賣給 Intergraph。
不過,快捷半導體仍然未能扭轉虧損的局勢。1987 年斯倫貝謝以原價的三分之一將快捷半導體轉賣給另一家美國公司——這個買家正是原快捷總經理斯波克管理的國民半導體公司(NSC)。到這裡,快捷半導體品牌一度壽終正寢。
不過,1996 年,NSC 把公司拆分為兩部份,並將原快捷半導體公司總部遷往緬因州,並恢復了「快捷半導體」的老名字。但是,擁有員工 6,500 人的「矽谷人才搖籃」卻不得不從此退出了矽谷。
如果以為快捷的遭遇到了這裡即使不能逆襲,好歹也能平穩度過的話,那就錯了。不到一年,它又被賣了。
1997 年,NSC 為了與英特爾和 AMD 一較高下,將快捷半導體以 5.5 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並利用這筆資金買下了全球第三大微處理器製造商 Cyrix,做為與英特爾競爭的籌碼。
逆襲失敗?
由於本次出資收購的是一家風投公司,1997 年,快捷半導體得以再次成為一家獨立公司,擔任 CEO 的是克爾克·龐德(Kirk Pond)。做為快捷的老員工,龐德決心對快捷進行戰略性重組以獲得重生。
在 1997 年到 1999 年間,快捷半導體開始了大規模的購併:以 1.2 億買下了年收入 7,000 萬的 Raytheon 公司半導體分部、4.55 億購併了三星公司旗下一個製造特殊晶片的半導體工廠等。1998 年,快捷半導體再次在紐交所上市,代號為 FCS。
2001 年,快捷半導體 3.38 億美元現金收購了 英特矽爾(Intersil Corporation)公司的分立電源業務,並成為世界上第二大電源 MOSFET 供應商。在亞太地區,快捷的分立式半導體業務排名第一。
在接下來的十多年中,快捷半導體總算在換帥與購併中維持著經營。直至今年 11 月 18 日,收到來自安森美 24 億美元的收購合約和疑似中國財團的購併意向。這一次,雖然是被購併的命運,然而估值水準與之前有了大不同。
浩浩蕩蕩近 60 年的發展歷史,且能夠苟延 40 多年的也許也只有這個它了。它對矽谷乃至當今時代的科技發展都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和作用。據雷鋒網之前報導,受到快捷半導體影響的公司,在灣區超過 130 家,他們大多在那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了。而這些公司中,大約有 70% 是直接得到快捷半導體公司的創始人或員工支援,目前的市值達到了 21 兆美元,該數字超過了加拿大、印度、和西班牙的年 GDP 值。此外,這 92 家公司的員工數量超過了 80 萬人。

如果不局限在上市公司的話,快捷半導體的影響力甚至更大。據悉,得到快捷半導體 8 名聯合創始人支援的公司數量超過 2,000 家,其中包括 Instagram、Palantir、Pixar、Nest、Whatsapp、Yammer 以及蘋果(賈伯斯的創業得到過快捷半導體創始人的潛心指導,在此就不贅述了)。
因此,不論其後來的發展如何,說它是近一百年來最重要的創業公司似乎也不為過。那麼,看完這個曲折的故事,你覺得快捷半導體為何失敗?以及是什麼維持了它不老的霸氣?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