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匆匆過馬路,綠7恰好滑過站牌,心想哎呀好可惜,司機卻默默打開了門。

開心跳上車,發現司機有點眼熟。那不就是我過去好多年下班都會碰到的末班公車司機嗎?那位住在烏來的原住民司機。

我低聲跟先生講:「是那個我們常遇到的司機耶,我刷卡的時候好像看到他在微笑。」

先生問:「確定是他嗎?」

好幾年沒見,也沒說過幾次話。過去工作的報社在新店,晨昏顛倒的作息,我們總在深夜11點的新店慈濟醫院門口上車,帶著一身疲倦,我很累,他也是。

末班車乘客稀少,偶爾甚至可以包車,空間寬闊冷氣涼爽,從工作回到生活,末班公車的短程是一個很棒的過度,司機是穩定的擺渡人,不急不徐,偶爾還哼著歌。

那是他每天的最後一趟車,開到新店山上的黎明清境社區之後,才能休息。而隔天如果班排得不好,他也許得發清晨5點半的第一班車。

我想起那些年搭末班車回家的時光,有時我一個人等車,他就會問我:「另一個呢?」我通常也會交代:「噢,他出差/出國了。」

如果我們一起,他就不會多問,很有默契地在11點來接我們,風雨無阻,颱風天也一樣。

有一回等不到他,一查發現車子走了,居然偷跑?隔天問他,他說:「我昨天請假,是綠X的司機代班,他可能等不到11點就先偷跑了,想下班了啦~」

但他總會等著我們,從來沒有偷跑。

下車時,我提早走到他身邊,覺得自己好像虧欠他一個說法,突然就不告而別了。

我站在他的背後,輕輕地說:「好久不見了,我們換工作了,現在沒在那一站搭車了。」

他露出理解的微笑說:「難怪啊,好久沒見到你們了……」

「再見,謝謝你!」

「再見。」

下車後,有鬆了一口氣的釋放感,終於對他有交代了。

離職之後,我對於過往工作的環境沒有太多眷戀,在長期的消耗中,對於名聲、權力、頭銜這些虛妄的身外之物,很容易跟著雜物一起打包丟棄,但那些工作之外無關的人們偶爾會浮上心頭,雖然我們甚至稱不上是朋友。

回家後,我在臉書發了這篇公車文,朋友留言:

妳惦記著他,就像他惦記著你們一樣。幸好有再遇到,這樣他就放心了,否則有默契的乘客忽然不搭車了,一定會牽掛。妳下車前「給他一個交代」是對的!Good for you!

原來如此,我們是有默契的陌生人。他一直在那裡,你會看到他,但你不見得會注意他,可是他一旦消失了,你會發現哪裡怪怪的,那種說不上來的感覺,大概就是一種默契吧。

日常生活的運作中,我們多麼依賴這樣可靠的陌生人,定點發車、定期出現、絕不偷跑或延遲,這些人是台灣最美的「背景」,不像風景那樣耀眼奪目,而是穩定地運作一座城市的混亂作息,擺渡惶惶不安的疲累人群,成為可靠的支撐。彷彿像空氣一樣平凡的存在,卻也像空氣般不可或缺。

晚安,綠7司機,祝你今晚有個好夢!

瀏覽次數:99+

延伸閱讀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