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聲羽/我所認識的余光中
2018/02/01 06:00:18 聯合報 賴聲羽
我對余先生在文學上的成就陌生,是因為小時候住國外,當他在創作的高峰期,我還在惡補初級中文,沒有能力閱讀他的作品。
但以中文為外語學習卻為我提供不同的視角欣賞余先生的作品。中文有文言和白話兩種完全不同的文體,一個人把白話文學好,再把文言文學好,然後發現兩者不相融,甚是苦惱。
十六世紀探險家沒有發現傳說中的黃金國,十九世紀航海家沒有發現西北航道,余先生則找到了白話和文言之間的通路。他的文字文白相容得天衣無縫,音韻節奏如音樂般優美,一切又那麼輕鬆自然,沒有苦心經營的痕跡。
想像他除了豐富的學問和天賦之外,還得力於好的火候。他彷彿擁有一座龐大的熔爐,裡面流淌著古往今來的美麗的詞藻,在高溫的冶煉之下,隨時以新奇的組合奔湧而出。
我和余先生認識,最早是因為湯新楣的關係,他的次女幼珊也上過我的英詩課。近幾年由於家母和董陽孜過從甚密,我們偶爾會碰面。
他外表雖然有些嚴肅,私下相處卻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妙趣。去林琴亮在六龜的別墅前,我問他是什麼樣的地方?他只回答一句話:「你無法想像。」到了之後,發現有廣袤的草原,有山林和溪流,鳥語嚶嚶,花木扶疏,像森林公園。
那天下午,余先生主持了一場婚禮,並吟唱了一首李白的七言絕句,沒有演練,也沒有譜,但聲情激越,音調跌宕起伏,韻味很好。
晚上,大家聚於山谷的溪畔,余先生一位身材高大,披頭散髮的朋友獻唱了一首River of No Return,時而溫柔,時而豪邁,淳樸的大西部旋律在空谷裡回盪,把人帶到一個比記憶更早的年代,引人入迷。
返程停車休息時,大家看余先生俯著身子撿路邊的花,撿好後拈在手上,一一介紹:「這是紫薇花,這是三葉梅……」乍看很瑣碎的動作,卻有如一場儀式,讓人想起羅馬地神春回大地時為百花命名。
去年余先生接受家母的邀請共遊水城烏鎮,乘小船進城時,我問他搖櫓聲怎麼描述?他馬上說:「欸乃,一個文言的矣加一個欠字,欸乃一聲山水綠」,我心裡想,以前教我國文的老師這麼好就好了。
下午我們走訪昭明書院,原來《文選》的主編在烏鎮待過。我一直喜歡駢文,覺得古文運動有失公道,所以問余先生四六文好不好?他說:「這是中國文學早期的風格,當然美,但後來的發展以單句為主流」,略帶宿命感地總結了一場歷史和美學之爭。
第二天,余先生一大早在院子裡拉著一棵桂樹的樹枝嗅它的花,問他什麼味道,他說:「兒時江南老家的味道」,接著說:「玩捉迷藏的小夥伴就不知去向了。」
余先生和食養山房的主人林炳輝熟,幾年前我們相約陽明山松園。園內松林、石橋、山丘和簡約中國風的矮房子宛如宋人的山居圖,特別是馬麟的〈秉燭夜遊圖〉。
在食堂用餐後,我們賞夜燈、走石橋,月色濛濛,和風拂面,一切恍如夢境。主人帶我們參觀他最得意的禪房,這棟用舊木搭建的長廊,內外空間一體相連,草色山光彷彿在几席之間,無疑是修禪的好地方。
走之前,主人要我們用毛筆在襌房一本簿子上留言,董陽孜寫了「世外桃源」;我寫了「引人入勝」;余先生則寫了「雲風送梵樂,山月照禪心」。
回程大家偶然聊到失眠,我說家母深夜偶爾打開我臥室的門一個縫看看裡面,我因為睡得輕,一定醒來,她問我:「為什麼醒來?」我問她:「為什麼讓我醒來?」這原本是一個笑話,但余先生沉吟半晌後,語重心長地說:「母子連心。」
對上班族來說,文學是消遣;對購買精裝本文豪全集並保持得一塵不染的商人來說,是裝飾品;對余先生來說,文學是承載生命的主體,也是深藏珍寶的王國。
和余先生在一起分享文藝、接近自然、感念往昔,偶然得以窺見這個世界的豐富和美麗,可惜這樣的聚會以後難逢。
相關新聞
蔣勳/莊子,你好:逍遙遊(下)
2018/07/25【慢慢讀,詩】崔舜華/重寫
2018/07/25《一定會幸福4:幸福紀念日》 預購中
2018/07/24【慢慢讀,詩】楊小濱/牽引指南
2018/07/24蔣勳/莊子,你好:逍遙遊(上)
2018/07/23【文學相對論】果子離 vs. 朱和之(五之四)閱讀與書寫
2018/07/23【小詩房】非馬/政客
2018/07/23尹啟銘/大師遠去 再覓大師
2018/07/232018第15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散文首獎 黑瞳
2018/07/22【聯副不打烊畫廊】蘇鈺婷版畫作品〈山腳下——大屯山〉
2018/07/22【影想】菸斗
2018/07/22【慢慢讀,詩】夜鷺鳴
2018/07/22聯晚副刊/關門那一刻
2018/07/21聯晚副刊/苔苔老大
2018/07/21【聯副不打烊畫廊】孫少英水彩作品〈台北大稻埕2017墨筆賦彩〉
2018/07/20【慢慢讀,詩】在布羅茨基墓前
2018/07/20廖顯耿/常市
2018/07/20【當代小說特區】章緣/最愛胡椒餅(下)
2018/07/19【聯副不打烊畫廊】許悔之《我的枯山水》系列之〈花睡了〉
2018/07/19【小詩房】林煥彰/寂靜對話
2018/07/19【影想】瓦歷斯·諾幹/耳飾
2018/07/18【當代小說特區】章緣/最愛胡椒餅(上)
2018/07/18【慢慢讀,詩】寫作生涯
2018/07/18【文學相對論】果子離 vs. 朱和之(五之三)網路與馬路
2018/07/16【文學紀念冊】亮軒/奇人奇情與奇緣
2018/07/16【慢慢讀,詩】岩上/高山茶
2018/07/16【山的事】陳姵穎/夏之音
2018/07/16【客家新釋】葉國居/鴨嫲嘴罔吮
2018/07/16【聯副7.8月駐版作家 王正方新作發表】夢老和尚的佛光寺之旅
2018/07/15死去活來的落羽松
2018/07/15聯副/油膩的中年危機
2018/07/14聯晚副刊/阿花仔咖哩
2018/07/14【文學與社會系列座談4-4】指認不認識之物
2018/07/14楊渡/我的世界杯女友
2018/07/13【慢慢讀,詩】辛金順/空房子
2018/07/13【極短篇】白樵/白厭畫者
2018/07/13洪荒/告別
2018/07/12【聯副空中補給:悅讀古典詩】鷓鴣天
2018/07/11【慢慢讀,詩】等
2018/07/11【慢慢讀,詩】李敏勇/在一位 沖繩詩人詩碑前
2018/07/11
熱門文章
蔣勳/莊子,你好:逍遙遊(上)
2018/07/23尹啟銘/大師遠去 再覓大師
2018/07/23【聯副空中補給影音版】悅讀古典詩29《佚名/涉江採芙蓉》
2018/07/18聯副/油膩的中年危機
2018/07/14【當代小說特區】章緣/最愛胡椒餅(下)
2018/07/19【聯副7.8月駐版作家 王正方新作發表】夢老和尚的佛光寺之旅
2018/07/15【當代小說特區】章緣/最愛胡椒餅(上)
2018/07/182018 高中生最愛十大好書
2018/07/17聯晚副刊/關門那一刻
2018/07/21廖顯耿/常市
2018/07/202018第十五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金榜
2018/07/17【書評‧新詩】孤獨者的日常
2018/07/21【文學相對論】果子離 vs. 朱和之(五之四)閱讀與書寫
2018/07/23聯晚副刊/苔苔老大
2018/07/21楊渡/我的世界杯女友
2018/07/13【影想】瓦歷斯·諾幹/耳飾
2018/07/18【書評‧散文】從油膩到覺醒的關鍵中年
2018/07/14【文學紀念冊】亮軒/奇人奇情與奇緣
2018/07/162018第15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散文首獎 黑瞳
2018/07/22蔣勳/莊子,你好:逍遙遊(下)
2018/07/25【台積電文學沙龍38現場報導】夢想家的山海經
2018/07/23聯晚副刊/阿花仔咖哩
2018/07/14【書評‧小說】潛伏者的眼睛
2018/07/21洪荒/告別
2018/07/12聯晚副/小而確定的失敗
2018/07/07【閱讀世界】森鷗外與《舞姬》
2018/07/21【聯副空中補給影音版】悅讀古典詩30《袁枚/栽樹自嘲》
2018/07/25【聯副不打烊畫廊】許悔之《我的枯山水》系列之〈花睡了〉
2018/07/19聯晚副刊/走路過日子
2018/07/01《一定會幸福4:幸福紀念日》 預購中
2018/07/24【小詩房】非馬/政客
2018/07/23【慢慢讀,詩】楊小濱/牽引指南
2018/07/24【聯副空中補給影音版】悅讀古典詩28《沈祖棻/鷓鴣天》
2018/07/11【影想】菸斗
2018/07/22【當代小說特區】大學魔術師
2018/07/11【閱讀‧戲劇】謝雪紅的三十二相
2018/07/14【慢慢讀,詩】寫作生涯
2018/07/18【聯副文訊】「台中文學季」盛夏開跑
2018/07/18【小詩房】林煥彰/寂靜對話
2018/07/19【慢慢讀,詩】夜鷺鳴
2018/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