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7
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
今天正式登場,我們這群由交大畢業五十年的同學們再度聚首,將由04/07~04/10一連四天,一路由台北玩到新竹交大、桃園渴望園區,之後再下南部。一方面參加交大校慶活動,另一方面也來一趟藝文之旅。首站就來到【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除了觀賞精彩的布袋戲演出外,還參觀了館方的許多珍貴的戲偶收藏,還參觀了博物館的壓箱寶,大家都收獲滿滿。
大稻埕深度導覽
用餐後,特別邀請【台北城市散步】的專業導覽團隊—邱翊執行長及蔣老師為大家深度導覽解說,帶領我們由新芳春茶行出發,細數大稻埕一路走來的發展歷程。才知道原來「黑美人」的“黑”指的是“All ”Beauty的英文發音正好是“黑”的台語發音。也才知道原來當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地,竟然在南京西路這邊。許多歷史故事就由邱執行長娓娓道來,讓我們更加認識這個城市。 【導覽路線】: 新芳春茶行→波麗路西餐廳→加福奇士蛋糕&十字軒→大安醫院&義美→大千百貨→黑美人大酒家→法主公廟→太和堂西藥房→永樂市場→屈臣氏大藥房→台北霞海城隍廟→迪化街南段中藥材行與閩式街屋→林五湖故居→高建桶店→迪化207博物館與張懋中校長理念相同,bio ICT一定要發展,期待兩校攜手同行。
迪化二O七博物館
大稻埕的參觀行程最後站來到【迪化二O七博物館】,這是因為一位熱心人士而使一棟大稻埕的老房子再生。【迪化二O七博物館】因位於迪化街一段207號而命名。房子建於1962年,2006年原屋主出售,幾經易手,2009年台北市政府以其建築與歷史保存價值列為「歷史建築」,2016年由陳國慈女士承購,開啟台灣個人認養古蹟的先例。
2017年4月15日,陳國慈女士以推廣古蹟活化為理念,創辦並贊助「迪化二O七博物館」,期盼藉由這棟美麗老房子蛻變再生的活力,透過主題展覽及多樣的藝文活動訴說屬於台灣的在地人文歷史故事,串聯現在與未來,創造老房子的新生命。
灣聲樂團-One Song Orchestra
57同學會今天最後一場節目,安排欣賞灣聲樂團的精彩演出。灣聲樂團音樂總監李哲藝老師以臺灣音樂為主軸,成立了專門演奏臺灣作品的專業樂團【灣聲樂團-One Song Orchestra】,主要演出音樂包括兩個方向,一是臺灣人所寫的音樂,二是以臺灣的素材所寫的音樂,希望能朝著將『古典音樂臺灣化,臺灣音樂古典化』的目標邁進。
而灣聲的成員都是經由古典音樂訓練所培養出來的優秀音樂家,以發自內心最濃厚的情感呈現臺灣自己的音樂,讓臺灣的音樂元素能以古典音樂來表達,也讓演奏臺灣作品成為一件被重視的優雅盛事,相信有朝一日,屬於臺灣的音符不僅會在這塊土地上到處被演奏著,也能飄洋過海為我們的文化發聲、感動全世界的聽眾,讓臺灣元素的古典音樂在國際上更為普及。
20180408
新竹交大博愛校區
今天活動的重頭戲就是回到母校,參加交大創校122週年暨在台建校60週年的校慶活動。一大早大夥就由台北直奔交大博愛校區,雖然校園與我們當年的風貌已截然不同,但大家還是能在一草一木及老校舍的身影上找回昔日的點滴回憶,並在竹銘館的「飲水思源」校訓水池前合影,別具意義。
一路往博愛校區內走,也看到交大最新的建設—前瞻跨領域生醫工程大樓,雖然我們不是生物科技學院的院友,不過在大家熱情的邀請下,我們57級的同學們也在生醫大樓合影留念。相信交大結合台灣最強的兩大領域—ICT與生醫,未來一定能為台灣開創新局。
交大光復校區參加母校校慶活動
走訪交大博愛校區後,同學們就直奔光復校區參加今天交大創校122週年暨在台建校60週年的校慶活動。我們這群57級畢業50年的同學,有的甚至是第一次回到光復校區,也謝謝校方對資深校友們的重視,安排我們坐在前面幾排,分享校慶的喜悅,也看到學弟妹們活力十足的演出。 此外也因交大校友的傳統就是飲水思源,因校友們對學校無私的貢獻,也造就了母校今日的成績,更讓校友們以母校為榮。中午的校慶大聚餐,也有許多老友們前來參加,讓人再次重溫昔日的同學情誼!
所友回娘家暨電子研究所60週年慶
下午回到電子工程系參加【所友回娘家暨電子研究所60週年慶】的活動,還應邀擔任「甲子榮耀 電子傳薪—傑出校友講座」的分享人之一,與邱再興學長、林家和學長、交大張懋中校長等,一同與回娘家的校友及學弟妹分享我們創業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很高興能將我們早年的經驗與更多校友們分享
57 海內外視訊同學會
這次57級畢業50週年同學會活動,同學加上眷屬近四十位參加全部或部分的行程,更有多許多海外同學特別返國參加同學會活動。不過還是有同學因故沒法回國,為此我們也特別在今晚(台北時間4/8日星期日晚上21:00~22:00)進行海內外同學【空中視訊同學會】活動,我們二十多位同學及眷屬從渴望會館現場與不克前來的同學及師長透過網路連線,分享彼此近況,機會也十分難得。
20180409
奇美博物館
第三天活動繼續展開藝文之旅,一早由渴望會館一路南下參觀【奇美博物館】,奇美博物館的豐富館藏向來是來到南部必訪之地。今天參觀館內時,還意外遇到奇美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先生與夫人前來,同學們也熱絡向他致意感謝館方的接待。
許創辦人已90歲,館方同仁說至今他仍然每天都抽空到館內四處看看,畢竟這是他一生投入的心血,他不藏私,他告訴館方同仁說,「我們只是代為保管」,重要的是要讓更多人能用得到,與更多人分享這份美好。也因許創辦人的這份心意,至今奇美博物館深受大大小小朋友的喜歡,經常前來造訪。
今天在館方同仁的導覽下,除了一般來訪都會參觀的常設展外,我們還特別加碼參觀了館內的特展—「凝視日常」(一位荷蘭藝術家哈勒曼特),藝術家希望透過他的作品,讓大家看另一個世界。十分值得大家抽空前來參觀~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結束奇美博物館的參觀行程後,57同學會活動馬不停蹄繼續南下趕赴【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佛陀紀念館是一座融和古今與中外、傳統與現代的建築,具有文化與教育、慧解與修持的功能。星雲大師也說:「佛陀紀念館是歷史的建設,是人心的建設。它是十方的,是大眾的,只要有人需要它,誰都可以來親近它。」
佛陀紀念館的許多設計與規劃都是為了讓十方信眾容易親近,願意走進館內結緣。也因此,來到紀念館,大家除了參觀這些雄偉的硬體建築外,也可進一步透過導覽人員的介紹,進一步去了解背後的設計理念及故事,相信一定會對自己的人生有所體悟及收獲。
20180410
交大台南校區
最後一天的行程,再次回到母校,不過是交大台南校區。雖然交大台南校區從無到有,一開始的建設與資源總是較為辛苦,但在學校師長積極努力奔走,加上校友們的大力支持,讓台南校區的建設快速發展。尤其因應未來將陸續籌設新的智慧綠能學院,加上當地人才進駐園區,校方打造全新的師生宿舍會館,甫在去年12月底落成。
我們這群五十年前畢業的老校友,看到學弟妹們能住在環境這麼好的宿舍,大家大家羨慕不已,都嚷嚷也要回來住住,再次體驗學生生活。新建的交大台南校區研究生宿舍暨學人會館斥資約2.5億元,最特別的是採用產學合作的捐建模式,經費由校友與企業界贊助,因此分別命名奇景館、可成館、緯創館、漢民館、致茂館,也讓人更加感受到校友的支持,且在宿舍頂樓還裝太陽能板。
故宮南院
57同學會最後一個壓軸行程就是參觀【故宮南院】,故宮南院定位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在導覽老師的帶領下,讓我們在有限的參觀時間內,儘量多多介紹南院展出的重點精華,也在導覽老師深入淺出的介紹下,讓我們對故宮的文物及其歷史淵源有更進一步的認識,絕對值得大家再次到訪!
在結束故宮南院的參訪行程後,【交大57級畢業50週年同學會】四天三夜的行程也正式落幕,祝福所有的同學都平安健康快樂,同學們我們下次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