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ry&Friends大專院校 在 台北市
- 媒體/新聞公司
- 不禮貌鄉民團作者
- 許景泰-Jerry粉絲團公眾人物
- 公共設施 (位於台北市)



Tom Engibous 在1996年接任德州儀器CEO,他如何策劃一個「老大難」科技企業的變革?如何用新的企業使命與願景,與員工溝通,凝聚共識,達成變革的目標?
一邊寫文章,一邊回憶往事,點點滴滴歷歷在目。今天接到Larry Tan的email,Larry是我在德州儀器亞洲區總裁位子的接班人,在接班以後11年,終於在今年8月1日要退休了。
我在德州儀器時的秘書Irene, Larry在新加坡的秘書Flossie,也分別用email通知我,他們分別在八月也要退休了。
⋯⋯而我從1992年在中國惠普培養的年輕業務工程師謝兵,在我加入德州儀器以後,也把他找了進來。
在我的安排下,謝兵歷經加拿大、中國大陸的歷練以後,從德州儀器中國區總裁、大中國區總裁、到今天擔任德州儀器全球資深副總裁兼負責全球的銷售業務。
1967年出生的他,已經成為德州儀器最高經營層13人之一,他的成就已經超過當年的我了。能夠培養年輕的一代,看著他成功登頂,我心中覺得很有成就感。
Terry&Friends 分享了程天縱的貼文。
我的臉書朋友陳太陽,這篇貼文針對我的文章發表了他的看法,他看我的文章確實看到骨子裏去了。這些重點正是我的文章想要表達並且和讀者分享的。
其實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淺顯易懂,娓娓道來,就好像聽故事一樣,非常容易閱讀。只是,沒有深厚職場經驗的朋友,很難有「感覺」。沒有「感覺」的朋友,就很難體會到文章背後的隱喻和含義。
我如果說的太明白透徹,文章就顯得囉唆。即使我說的明白透徹,沒有感覺的仍然抓不到感覺。因此只有讓讀者們自己去體會和摸索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的文章按讚的人數不少,分享的也很多,但是留言評論的就非常少。
很多社群讀書會,用我的書來學習,其實文章背後的這些重點,才是讀書會裡應該討論分享的。希望我的讀者們在讀書會時,首先能夠把這些重點抓取到,然後思考如何應用在自己的工作環境上。
陳太陽在轉貼分享我這篇文章時,所撰寫的貼文如下,各位朋友參考:
程老師這篇分享極好!
從前面被德儀聘用過程中就可以看出
程老師做事縝密且有洞見,在擔任企業高階經理人時,會主動結交相關人脈,而且擅長從別人的失敗中提取經驗,讓自己用極低的代價就能取得洞見未來的可能性。
在面臨職場轉換的機會時,能夠客觀的理解自己的條件,並且提出具體的要求幫助自己融入。
勤學好學之外還懂得搭配策略應用,到總部半年期間內,研究了德州儀器的歷史、企業使命、願景、技術、產品、財務表現等等的歷史文件。
我相信這對處理『人』的事情幫助極大,而且有助於融入企業文化。
Engibus的做事也很有策略布局,引進第三方顧問公司來為他背書,成功說服高層賣掉其他部門,將火力和資源專注在未來價值最高的領域上。
故事平平看下來可能沒有發現,但是仔細思考後
『Engibus為什麼要找顧問公司做財務診斷。並且採用了一個很少見的財務指標,叫做「市值營收比」(Market Cap to Revenue Ratio)』
與其說是顧問公司的功勞,我倒是比較相信應該是Engibus在多年爬升過程中的觀察和徹悟,顧問公司不過是一把向外借來的屠龍刀,好用來做背書說服高層們。
專業經理人畢竟和獨資擁有者不同,所以借刀、借力的智慧很重要。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225668180/posts/2563679316982899/
心裡正在想寫一篇有關於Tom Engibous 和德州儀器企業使命的文章時,沒想到就接到了Tom的email跟我問好,同時希望有機會的時候,來台灣和我見個面。
真的沒想到,我離開德州儀器已經11年了,Tom還記得我,還主動送email給我。在我的職業生涯當中,能碰到這種老闆,沒有遺憾了。
Tom 是我人生當中的貴人之一⋯⋯!如果我稱得上是千里馬的話,那麼他毫無疑問,是我的伯樂。
有興趣知道為什麼嗎?就看看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