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影響機車駕駛人兩段式左轉行為意向因素之研究
Exploring the behavior intention of two-stage left turn and its affecting factor for motorcyclists
Authors: 陳政凡
張新立
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
Keywords: 機車兩段式左轉行為;TPB模式;Rasch分析;left turn in two-stage;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ssue Date: 2008
Abstract: 意外事故一直名列國人十大死因之一,其中又以交通事故為首,每年交通事故帶來的社會成本難以估計,因此交通安全一直是政府致力改善的問題,其中機車安全問題在台灣為十分重要的議題,由於機車的使用相當的普遍,但國人守法觀念低落、且不良騎乘習慣層出不窮,因此機車的事故屢見不鮮。 機車事故的發生通常原因很多,但違規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因此若能有效的減少違規的發生,必定能提升用路的安全,而在機車違規行為當中,又以「未依規定左轉」為十分常見的違規行為,機車騎士往往貪圖一時方便、省時,於路口徑自左轉,但交叉口通常是車流交織且衝突最多的地方,機車貿然的左轉,不僅容易和直行或欲右轉的汽車衝撞,更容易和對向車流發生撞擊,因此政府在73年時在台北市試辦了機車兩段式左轉政策,其後便將政策推向全台,以期能解決機車左轉的問題,但隨著政策推行時間已久以及執法強度低,在路上民眾騎機車違規左轉行為仍是屢見不鮮,此行為不僅使自身陷入危險,同時也造成其他用路人的潛在事故風險。 因此本研究透過計畫行為理論(TPB)來檢驗態度、主觀規範、感認行為控制以及風險感認在預測民眾機車兩段式左轉行為時所扮演的角色,分別檢驗在八種個別情境下(路口大小、時間壓力、車流大小)及所有情境合併考量之整體狀況下,哪些因子會顯著影響民眾兩段式左轉行為意向,研究結果顯示,TPB模式約能解釋兩段式左轉意向約52%之變異,表示利用此模式來進行兩段式左轉意向的預測是有效的,且態度、感認行為控制以及感認車禍風險為在各種情境下皆顯著之影響因子,而主觀規範及感認取締風險則在某些狀況下顯著,此發現表示在不同情境及族群下,會有不同之影響因子,因此本研究建議應針對不同狀況及族群分別採用不同的策略,以提升民眾兩段式左轉之行為意向,進而增加機車行車安全。
URI: 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GT079632509
http://hdl.handle.net/11536/42822
Appears in Collections:Thesis


Files in This Item:

  1. 250902.pdf

If it is a zip file, please download the file and unzip it, then open index.html in a browser to view the full tex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