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 網路歌迷社群認同之研究—以交大機械歌迷版為例 |
Authors: | 邵琮淳 方念萱 傳播研究所 |
Keywords: | 虛擬社群;網路歌迷社群;社群認同;迷文化;迷認同 |
Issue Date: | 2001 |
Abstract: | 本研究旨在探究網路歌迷社群的社群認同意涵為何、如何形成、形成的過程中又有哪些重要的影響因素和動態變化。透過文獻調查,本研究認為認同是一個逐漸成型(becoming)的過程,透過建立相似性與劃分差異性而建構出來,而不是非黑即白的論斷,社群認同的形成是處於社群認同符號與成員認同經驗相互辯證的過程中,同時,共同危機與議題是激起社群認同的關鍵。網路歌迷社群認同的形成意味著歌迷們建立了特定的詮釋位置、累積共同的知識與文化,但亦受到參與者流動性的影響,網路的匿名性與多重參與自由讓線上個人身份的界定與維持顯得複雜,影響了網路歌迷社群認同的形成。 本研究以交大機械站(140.113.158.158)的小瑪版、惠妮版作為個案研究對象,透過親身參與觀察和訪談以瞭解社群認同的動態變化,資料的收集包括了歌迷們的線上討論、線下聚會實況紀錄、社群的歷史紀錄、個別受訪者觀點、及研究者的田野筆記等,時間從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到二零零一年八月底為止。 本研究發現網路歌迷社群認同的意涵可以劃分為明星認同與社群認同兩個層次,前者主要構築在成員彼此對明星認同經驗的交流之上,後者則是基於互動彼此形成的友誼關係。網路歌迷社群認同的形成,來自於成員在線上線下的互動中分享了聆聽經驗、形成共同知識與幽默感、創造並保存了社群的歷史,並與其他歌手歌迷、唱片公司劃分出立場差異,在此過程中,精華區扮演了建構社群認同的重要角色。網路歌迷社群的共同議題便是去討論及詮釋歌手的文本意涵,亦包括來自其他媒介的歌手新聞,新聞量多時會帶動討論氣氛,強化認同,新聞量少時可能導致社群瓦解,但也有可能刺激成員發揮創造力,開創互動的新契機。而搗蛋者的惡意批評則是會激起網路歌迷社群認同,並強化規範的形成。本研究同時發現,網路歌迷社群成員身份的認定有其模糊性,並且每個成員的界定方式不一,需從成員的社群認同來決定,依照本研究所劃分的兩個層次,若從明星認同的層次而言,包含的範圍較廣,若從社群認同的層次,則只限於一些互動頻率高、參與時間長的參與者。個人對於明星認同的強弱變化會直接地影響對於網路歌迷社群的認同,特別是未和其他成員建立起穩固友誼關係者。在本個案中同時發現,缺乏線上知名度與互動經驗的參與者,較難融入社群,建立起對於網路歌迷社群的認同。 |
URI: | 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NT900376001 http://hdl.handle.net/11536/68398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The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