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台灣及美國專利侵害損害賠償與立法效力之探討
Comparing Compensatory Damages of Patent Infringement and Legisl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the US
Authors: 陳怡妃
CHEN, YI-FEI
劉尚志
科技法律研究所
Keywords: 專利侵害;損害賠償;實証研究;交易成本;Patent Infringement;Compensatory Damages;Transaction cost
Issue Date: 2005
Abstract: 本文透過比較法研究,分析台灣、美國專利侵害損害賠償之範圍,確認我國專利侵害損害賠償之範圍確實過於狹隘。並藉由深入訪談之實證研究,獲得審判者和訴訟代理人認為我國專利訴訟制度不足保護專利權人。舉證說明專利侵害損害賠償範圍過狹,無法對侵權人產生實質上之嚇阻力量。並利用法院判決資料之統計及問卷研究證實專利保護之力度、法院判決之非敗訴率及賠償數額之多寡會影響潛在發明人選用專利制度之意願。
專利制度之正當化事由不僅在於給予發明誘因、作為公開發明之交換,更在降低交易成本。在一個交易成本非為零之真實世界,這一點對於發明、技術之保護手段選擇別具意義。因此,足以促進專利申請、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且合理妥適之賠償制度遠比制度是否符合邏輯,是否符合完全賠償原則更為重要。
在侵權行為採完全賠償原則下,權利人所得請求賠償範圍以其所受損害為上限。然而,無體財產之價值估定不易,特別是以排他為核心之專利權,其價值必須透過專利權之實施、授權、交易方能產生。因此,我們永遠也無法確知,如今給予的若干賠償,是否已經滿足「完全賠償」權利人所受的損害;或者,是否使權利人透過專利損害賠償制度不當得利。面對上述兩難,本文建議,在考量專利制度使發明人公開發明,促進知識累積,降低交易成本下,對權利人予以優厚。首先,必須建立合理的損害賠償範圍,使專利制度排除侵害的嚇阻力量落實。再者,應使專利損害賠償之估定更為細緻,利用經濟分析方法,以貼合實際損害狀況。
URI: 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GT009338506
http://hdl.handle.net/11536/79695
Appears in Collections:Thesis


Files in This Item:

  1. 850601.pdf

If it is a zip file, please download the file and unzip it, then open index.html in a browser to view the full tex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