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uthor | 王淳眉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何東洪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Wang, Chun-Mei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18-01-24T07:35:57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8-01-24T07:35:57Z | - |
dc.date.issued | 2016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lib.nctu.edu.tw/cdrfb3/record/nctu/#GT079949510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 http://hdl.handle.net/11536/138609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研究主要探討台灣國語通俗音樂戰後的類型路徑,以類型為對象,系譜考古「搖滾樂」與「流行曲」在戰後的台灣,一路到九零年代,在唱片工業中如何被行塑和動用。研究者主要分析文件從報紙評論到代表唱片公司與其出版的刊物為分析對象,來檢視「搖滾樂」與「流行曲」兩種類型論述被賦予正當性的過程以及變化,援引Simon Frith的類型分析和概念,指出即使同樣的類型在不同的社會與文化背景、歷史下,會累積出對於該類型不同的詮釋方法。 過去在討論音樂類型的時候容易墮入品味區辨,被視為品味偏好而展現通俗音樂文化討論時其侷限,在情緒四溢的意識形態中,往往無法探問類型之所以能擁有其相對應意識形態正當性的架構如何被建立以及如何被動用的問題。儘管現在的國語通俗音樂聽覺已經呈現英美化,但是透過回溯通俗音樂的歷史系譜,更能彰顯台灣在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秩序裡聽覺如何被行塑,以及自己作為一個文化主體如何回應外在世界的共同行塑的問題。 從戰後「海港派」以及「熱門音樂」為起點,揭示了通俗音樂不只是聽覺的選擇,同時也是文化活動爭奪的場域,在場域的權力爭奪裡我們可以看見國家、知識份子等力量的介入為賦予類型正當性而生產排除的語徑;二、三章則在前面歷史軌跡的基礎上,選擇「滾石」、「飛碟」兩家分別屬於「搖滾」與「流行」代表性的公司為對象,聚焦在這兩家唱片公司如何透過音樂產品、文字論述接合自家企業文化以及對應的類型意識形態;第四章則希望透過描述「水晶」唱片的出現以及其意義來連結我們後來所認識的樂團音樂。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is thesis focused on the genre route of Mandarine popular music in post-war Taiwan, using the genealogy to answer the power how to construct the ideology of rock and pop music genre. | en_US |
dc.language.iso | zh_TW | en_US |
dc.subject | 類型 | zh_TW |
dc.subject | 通俗音樂文化研究 | zh_TW |
dc.subject | 流行樂與搖滾樂系譜 | zh_TW |
dc.subject | 搖滾化 | zh_TW |
dc.subject | Genre | en_US |
dc.subject | Popular music culture studies | en_US |
dc.subject | The Genealogy between pop and rock music | en_US |
dc.subject | rockization | en_US |
dc.title | 製作類型:戰後國語通俗音樂「流行曲」與「搖滾樂」的系譜考察,從「滾石」、「飛碟」到「水晶」 | zh_TW |
dc.title | Making Genre:The Genealogy Between "Pop" and "Rock" of Mandarin Popular Music In Post-War Taiwan, From "Rock Record", "UFO Record" to "Crystal Record". | en_US |
dc.type | Thesis | en_US |
dc.contributor.department | 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類別: | 畢業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