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族群、性別與生態: 《邦查女孩》動植物意象分析
Ethnicity, Gender and Ecology: An Analysis of Fauna and Flora Symbols in The Pangcah Girl
作者: 薛鈞洪
蔣淑貞
HSUEH,CHUN-HUNG
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
關鍵字: 符號互動論;兩性平權;族群共存;生態保育;地方感;療癒景觀;SYMBOLIC INTERACTIONISM;Gender equality;Ethnic coexistence;Ecological conservation;Sense of place;Healing landscape
公開日期: 2017
摘要: 范銘如以「多元文化與生態意識」等後鄉土文學特徵描述甘耀明,並指出後鄉土文學其主流論述與價值包含:兩性平權、族群平等、生態保育與台灣主體性,這些「政治正確」下的批判。基於上述觀點,本研究以范銘如的後鄉土文學觀點,定位客籍作家甘耀明。歷來討論甘耀明的論文受此影響,多數集中討論作家的敘事風格;基於筆者過去的知識養成背景源自土木工程和景觀設計,本文不擬加入對於甘耀明敘事風格的討論,而是要檢視這位作家新作《邦查女孩》小說筆下的動植物「符號」與人群社會互動所產生之社會意義。 動植物「符號」社會意義之重要性在於,人類在符號層次(包括語言及其他符號姿勢)的互動過程,語言在人類心智、自我及社會的形成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人類只有透過個人與社會間的符號互動才能成為完全的個人。人們根據「符號」對於他們所具有的意義而對這些「符號」採取保育、族群共存或性別尊重等措施,而這些「符號」的意義則來自於人們之間的社會互動。也就是說,這些「符號」其社會意義之重要性在於與人們之間社會互動的交互影響;理解及詮釋這個「符號」其社會意義之重要性可見一斑。 為擴充研究基礎,因此筆者以文獻回顧法,找出與本研究相關之理論與文獻。《邦查女孩》出現眾多的動植物名稱,筆者以為可以將之視為各種「符號」,並假設各項「符號」隱涵著人群之間社會互動的意義。為探究「符號」之隱涵表現及其事物的意義,是故本研究以「符號互動論」之觀點,析探《邦查女孩》小說中之動植物意涵。然根據「符號互動論」之原始觀點,「事物的意義來自於人們之間的社會互動」,探討的重點大多在於「人」與「物」間之交互影響;例如「兩性平權」、「族群共存」與「台灣主體性」等層面的探討,較少提及「物」對於「人」之影響層面探討;然此理論之重點,應在於「人」受到「物」之影響層面探討,此為其符號未被探討或解釋過之多義性,本研究可以補充其多元面向。同時也因為理論應用層面較少著墨於「物」對於「人」之影響,也導致人群社會間生態意識的缺乏。本研究擬嘗試運用「符號互動論」之觀點,探討「物」對於「人」之影響;也就是以動植物「符號」此「物」為自變項,探討其對於應變項「人」之影響,補足「物」對於「人」之影響層面的探討,以補足動植「物」所產生之生態意識,例如「生態保育」層面;本研究之研究成果預期將以此擴展「符號互動論」研究領域之相關知識。 為探討客籍作家甘耀明作品《邦查女孩》小說中動植物「符號」隱涵之社會意義,筆者在第三章中,以量化統計方法將《邦查女孩》小說動植物「符號」出現頻率與小說情節變化之關連性進行探討;在第四章則擇取動植物「符號」統計表中影響小說情節之重要項目,以「符號互動論」觀點探討其第一層之社會意義,亦即「思考」、「反應」;第五章則以「符號互動論」觀點分析《邦查女孩》小說,歸納總結其第二層社會意義,也就是《邦查女孩》小說中動植物「符號」隱涵之表現及其事物的深層意義。 研究發現,後鄉土文學的代表作家甘耀明,其筆下的動植物「符號」之意義,與范銘如所指涉之當代台灣主流論述與價值相符;因此筆者以為可以總結由「兩性平權」、「族群共存」、「生態保育」與「台灣主體性」這四點分別闡述之;研究並發現,其筆下的動植物「符號」之意義,尚有「療癒景觀」等意義。 研究價值預期可提供常民理解動植物「符號」隱涵表現更完整之解釋,並提供學術理論「符號互動論」另一個實證研究、補足「物」對於「人」之影響層面的探討、並以此擴展「符號互動論」研究領域之相關知識。
ABSTRACT
URI: http://etd.lib.nctu.edu.tw/cdrfb3/record/nctu/#GT070455513
http://hdl.handle.net/11536/141030
顯示於類別: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