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內的文件 (依公開日期由降冪排序排序): 從 181 到 200 筆,總共 623 筆
公開日期 | 標題 | 作者 |
---|---|---|
1-十二月-2018 | 在市場中實踐「西藏意識」:印度、尼泊爾流亡藏人的難民經濟 | 潘美玲 |
1-十二月-2018 | 馬來西亞「後茅草行動」的華社變遷:以「動地吟」詩人群體為個案討論 | 曾維龍 |
1-十二月-2018 | 導言:在共同世界的邊緣探問生命政治:阿吉耶的城市人類學與難民營研究 | 陳瑞樺 |
1-十二月-2018 | 生命權力以其敏感形式來檢驗:當代異質空間民族誌計畫的簡要導論 | 阿吉耶; 陳瑞樺 |
1-十二月-2018 | 「例外之地」與「臨時之所」-編輯室的話 | 王智明 |
1-十二月-2018 | 在萬家墨面的時代:「動地吟」的文學行動 | 張錦忠 |
1-十二月-2018 | 書評:紀念包曼:一位永遠的異鄉人評論家 | 朱元鴻 |
1-十二月-2018 | 書評:評阿吉耶的《邊界:邁向世界主義境況的人類學》 | 洪世謙 |
1-十二月-2018 | 影評:旁觀他人痛苦的影像倫理:《海上焰火》與生命蒙太奇 | 柯能源 |
1-十二月-2018 | 製作不受歡迎者 | 阿吉耶; 陳瑞樺 |
1-十二月-2018 | 阿吉耶著作目錄 | 曾嘉琦; 陳瑞樺 |
1-七月-2018 | 以「部落」之名:籌設原住民族部落學校的脈絡和論辯 | 林文蘭 |
1-七月-2018 | 「體」現中國?:1950-1960年代威權統治下的臺灣民族舞蹈與創作能動性 | 徐瑋瑩 |
1-七月-2018 | 離散的邊界:離散論述、土腔電影與《初戀紅豆冰》 | 許維賢 |
1-七月-2018 | 思辨中國性-編輯室的話 | 王智明 |
1-七月-2018 | 放逐於自身之外:亂倫創傷主體的心靈地景 | 彭仁郁 |
1-七月-2018 | 影像發聲法的應用初探:以「棄物展」為例 | 鄭怡雯 |
1-七月-2018 | 無可理喻的檔案:論「靈遊書」與「靈異影像」的檔案法 | 梁廷毓 |
1-七月-2018 | 評論:反戈一擊:記亞際文化研究社群曁亞際文化研究讀本出版 | 羅小茗 |
1-七月-2018 | 【書評論壇】「忘記中國性」,然後呢?在分斷體制內的思考 | 劉世鼎 |
類別內的文件 (依公開日期由降冪排序排序): 從 181 到 200 筆,總共 623 筆
探索
公開日期
- 137 2020 - 2024
- 352 2010 - 2019
- 134 2005 -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