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企業價值之評估-以美國摩根大通銀行購併貝爾斯登公司為例
Business Valuation:A Case Study of JPMorgan Chase & Co. Merged Bear Stearns Companies, Inc.
作者: 林欣儀
Lin, Hsin-Yi
唐瓔璋
Tang, Yingchan
企業管理碩士學程
關鍵字: 企業評價;購併;Business Valuation;M&A
公開日期: 2007
摘要: 2007年美國次級房貸事件爆發以來,打擊了全球的金融市場,也令貝爾斯登公司搖搖欲墜,不僅讓美國聯準會伸出金援,也讓摩根大通銀行出現低價收購貝爾斯登的機會。本論文研製之企業價值之評估—以摩根大通銀行購併貝爾斯登公司的個案為例,欲就金融機構購併相關國內外文獻為基礎,應用企業評價方式為工具,針對摩根大通銀行購併貝爾斯登公司的個案進行相關探討,以達到以下研究目的:以過去財務報表為基礎,搭配合理的預估及假設,並用企業評價法算出理論上的購併價格後,與實際的購併價格比較其折溢價的幅度。 本次研究的個案對象為貝爾斯登,選擇的評價方法為「現金流量折現法」及「相對價值評價法」。觀察各評價方法的結果,即使是成長假設最保守情境的現金流量折現法,仍有每股12.71美元的價值,高於摩根大通的收購價每股10美元。因此摩根大通此次的購併出價,若單就財務評價來看,算是有利可圖。 另外,將各方法估算的貝爾斯登每股價值與摩根大通的實際收購價相比,以現金流量折現法所求得的價值較相近於摩根大通的實際收購價,因為現金流量折現法是以企業未來所能創造的現金流量來評估公司的價值,符合企業永續經營的假設,因此本研究認為,在計算金融業購併的價格時,以現金流量折現法較為適當。反之,在相對價值評價的過程中,由於有許多變數需要做假設與預估,加上貝爾斯登原本長期穩健成長的獲利模式在2007年突然大轉變為虧損,讓許多平均值失去參考的意義,雖然本研究另外採取最近一年的貝爾斯登和美國同業的財務比率另行計算,但相對價值評價法所計算出來的每股價值依然遠高於摩根大通的收購價。   然而,對於購併雙方而言,企業評價只是成交價的考量因素之ㄧ。企業購併的目標是為了創造綜效,而購併的動機中,有許多來自非財務的因素值得考慮,以摩根大通購併貝爾斯登為例,其購併的動機可能來自追求成長與經營的多角化。貝爾斯登最著名的業務為避險基金的經紀業務。摩根大通並沒有此類業務,因此摩根大通可以藉由收購貝爾斯登而擴展其經營範疇,增加營收來源,以創造綜效。
URI: 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GT009588518
http://hdl.handle.net/11536/40085
顯示於類別: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