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人文主義的三種爭辯—海德格、德希達與阿岡本的思想交錯
Three Debates on Humanism-Crosses between Heidegger, Derrida, and Agamben's Thoughts
作者: 詹亞訓
Chan, Ya-Hsun
林淑芬
Lin, Shu-Fen
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關鍵字: 人文主義;反人文主義;海德格;德希達;阿岡本;humanism;anti-humanism;Heidegger;Derrida;Agamben
公開日期: 2010
摘要: 透過2005年夏天,高捷泰勞抗暴事件所暴露出的國際勞動力交易體系與普世人權之間,被反覆爭辯、權衡的人權與人道問題。這份論文將借徑當代法國於一九六ま年代左右,以〈人文主義書信〉(Letter On Humainsm)為主要依據重新閱讀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作品,企圖重新檢視、展開其人文主義質疑的反人文主義(Anti-Humanism)思想狀況。在此系列以海德格為主要理論資源的討論中,我們一方面會看到主體與結構之間的同一性因表意體系的不穩定而轉為人類主權形象的消散,或者「人的終結」的宣告。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像是德希達(Jacques Derrida)透過人的終結╱目的(Les fins de l'homme),指出此類宣告背後所隱藏的否定性目的論問題,而呈現出人文主義與反人文主義彼此交錯的複雜關係。在反人文主義論述的交鋒與張力中,關於「人」如何被界定?人權或者人道的訴求依附於哪些「人」的判準?在這些判準之下,我們如何理解當前的生存處境?又如何想像另一種可能的生活方式?這些涉及人之成為「人」的界線狀態的問題,本身即是一種對人文主義的初步提問。在此問題意識的基礎上,這份論文選擇以海德格思想為重新理解人文主義問題的切入點,一方面指出其人文主義批判如何透過著名的「存有論差異」(ontological difference),聯繫起環繞此有(Dasein)展開的存有論與形上學批判,而深刻地影響著當代法國思想的發展。另一方面則透過其哲學中的真理與語言論述,呈現人類與語言之間無法切割的獨特關係,進而指出海德格如何透過語言的分析,展開他揭開存有之本質的企圖。接著則進入提問與論述展開的方式皆與海德格非常密切,同時又反覆拉開批判深度的德希達與阿岡本(Giorgio Agamben)思想,指出其中分別以「困境」(aporias)與例外狀態(state of exception)概念展開的,對於構成人的界線狀態的思考,以及對海德格人文主義與形上學批判的質疑。這份論文同時也將說明形上學思維與當代政治及倫理困境的內在關係,亦試著釐清德希達與阿岡本思想之間的差異,以及阿岡本如何在解構論述之外設想另一種政治或者倫理出路。透過這個由海德格—德希達—阿岡本思想聯繫起的問題序列,細緻地呈現他們如何共享著重新思考人文主義的問題意識,另一方面又展現出對人文主義問題的不同理解與詮釋,並在此過程中,尋找對高捷泰勞抗暴事件以後充滿張力之人權爭議的可能回應。
URI: 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GT079549507
http://hdl.handle.net/11536/41404
顯示於類別:畢業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1. 950701.pdf

若為 zip 檔案,請下載檔案解壓縮後,用瀏覽器開啟資料夾中的 index.html 瀏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