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二次到達」等候系統之解析研究
Analytical approach to solving a "twice-arrival" queueing system
Authors: 邱裕鈞
Chiou Yu Chiun
藍武王
Lan Lawrence W.
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
Keywords: 「二次到達」等候系統;「第一次到達」;「第二次到達」;;"Twice-arrival"Queueing System;Original Arrival;Feedback Arrival
Issue Date: 1992
Abstract: 「二次到達」等候系統乃指顧客必先後接受兩次服務之等候系統。而轉移
時間之長短及其變異則決定顧客「第二次到達」之到達型態受「第一次到
達」及服務設施分配比例之影響程度。當此系統之轉移時間長或變異大時
,則為相互獨立之「二次到達」等候系統,可將兩種到達型態均視為外生
加以分析模化。反之,則為相互干擾之「二次到達」等候系統,其「第二
次到達」之到達型態為內生,必須經由模式加以求解。同時為探討不同服
務法則下之等候特性,本研究以「一次到達」等候模式為基礎,利用圖解
法分別就先到先服務法則、「第一次到達」優先服務法則以及「第二次到
達」優先服務法則,分析不同類型之「二次到達」等候系統。惟鑑於以往
文獻處理「一次到達」多通道等候系統之方法過於粗略,而實際之等候延
滯又難以求得,故本研究先建立「一次到達」多通道等候模式,以作為分
析「二次到達」之基礎。由模式之推導及簡例之驗證知,當「二次到達」
等候系統為相互獨立時,則不同服務法則雖使「第一次到達」與「第二次
到達」之等候延滯不同,然系統總延滯並不隨服務法則之變動而改變。若
為相互干擾時,則因顧客「第二次到達」之到達型態受「第一次到達」及
服務設施分配方式之影響,故系統採不同之服務法則時,系統總延滯亦隨
之改變。一般而言,系統採「第二次到達」優先服務時,其系統總延滯及
尖峰時段長均優於其他兩種服務法則。實例應用時,分別以港勤拖船服務
及機場跑道服務為相互獨立及相互干擾之「二次到達」等候系統之代表。
惟因國內此兩種服務系統均未達其容量,故等候之現象並不明顯,無法以
實際運作之延滯資料作為驗證。但本研究仍根據目前運作資料及歷年成長
趨勢,分析未來於不同情況下之延滯情形,以作為相關單位研擬服務法則
或設置服務設施時之參考。
URI: 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NT810118010
http://hdl.handle.net/11536/56641
Appears in Collections: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