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uthor | 曾平毅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 Tseng Pin Yi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 王傳芳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 Wang Chuan Fang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14-12-12T02:11:36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4-12-12T02:11:36Z | - |
dc.date.issued | 1993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 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NT820118031 | en_US |
dc.identifier.uri | http://hdl.handle.net/11536/57629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擁屋問題已成為住宅政策關心之一環,擁屋力則為衡量擁屋問題之依 據。本研究對擁屋問題之研究,採取透過擁屋力觀念之建立及其量化模式 之構建分析來探討影響都會區擁屋問題之關鍵變數及其影響。基本上,影 響擁屋力之重要因素計有購屋者所得、住宅價格、自備款金額、購屋相關 成本、貸款利率、貸款年期、住宅之相關稅費(如不動產稅、保險費等) 、借款者核貸的準則等,這些因素可分別歸納為住宅融資條件、購屋者之 財務能力與住宅價格等三類主要因素。本研究首先以購屋者付款能力為出 發點,就購屋者之財務能力、住宅金融條件、社會結構因素與住宅市場特 性,由「典型家庭」各項特性(如所得狀況、住宅支出特性及住宅融資條 件等資料)推計其能負擔之「合理房價」,並以此一房價與家庭年所得之 比值,建立合理PIR 值之關係式,以台北都會區之資料為例計算,其合理 值為5.22。而後本研究經由對都會區住宅市場之探討及購屋者身份之界定 ,以購屋者付款特性與家戶所得分配特性,建立負擔比例指標(AP指標) 。所謂AP指標係指:『都會區內的家戶在實際住宅供應市場、金融條件及 政府政策影響下,以其所得可以買得起基準房屋之家戶比例。』其中對於 已有自有房屋者,視為能以其所得可以買得起基準房屋。由AP指標值之構 建與分析,我們可以瞭解都會區住宅市場中具有擁屋問題之家戶比例及家 戶數。本研究以台北都會區為對象進行案例探討,計算得現況(81年資料 )AP指標值為 82.12%,表示台北都會區有 17.78%的家戶(約有27.6萬 戶)無法以其所得購買基準房屋(30坪),普遍存在擁屋力不足的現象。 本研究最後以運輸系統為主要控制變數,探討都會區運輸系統改善對擁屋 力之可能影響,並在假定有捷運系統初期路網之狀況下,發現當交通可及 性提高,都會區之範圍由平均半徑 15.42公里擴大為 18.10公里時,都會 區將因增加較多低價房屋之供給,而導致基準房價之降低。整體而言,都 會區擁屋力不足現象,將可因可及性之提高而獲得有效之改善。 | zh_TW |
dc.language.iso | zh_TW | en_US |
dc.subject | 擁屋力;基準房屋;基準房價;購屋者付款能力 | zh_TW |
dc.subject | Housing Affordability;Reference House;Adequate Housing Price; Payment Capability | en_US |
dc.title | 都會區擁屋力之研究 | zh_TW |
dc.title | Study on Housing Affordability of Metropolitan Area | en_US |
dc.type | Thesis | en_US |
dc.contributor.department | 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 | zh_TW |
顯示於類別: | 畢業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