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以權益相等理論為基礎之選擇權評價模式實務探討
An Empirical Study in Option Pricing Based on Risk Neutral Theory
作者: 曾亦青
Yi-Chin Tzeng
陳安斌
An-Pin Chen
資訊管理研究所
關鍵字: 波動性;選擇權定價理論;選擇權平價理論;Volatility;Option Pricing Model;Put Call Parity
公開日期: 2003
摘要: 選擇權定價目標乃是提供一公平且合理之選擇權價格,所謂“公平”,意指選擇權的買賣雙方若是以這個價格進行交易,待到期雙方期望損益為均等;至於“合理”,就必須符合“買賣權平價理論(Put Call parity)”,使其達到無套利機會的假設。滿足以上兩點,那麼這個價格就稱之為選擇權公平的理論價格。但於實務上,選擇權要同時達到既公平又合理的價格,就目前看來,尚無一適用的定價模型能決定。於選擇權交易市場中,Black-Scholes定價模型較為投資人接受,而且很多投資人使用。因此,以B-S Model相較本研究所設計之方法學作為本文選擇權評價模式之實驗與對照組。 在此本論文提出一個問題:於實務上,雖然以B-S模型作為選擇權理論定價之依據,但是我們必須思考B-S定價模型的部分假設並不符合交易市場實際的狀況(例如期望波動性)。針對此一問題,相信國內外許多學者曾試圖以其他模式來解決波動性之問題。由結論得知,礙於樣本期間以及樣本特性的不同,所套用的模型只能將其解釋為用一理論來推翻另一理論,但實際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因為其波動性是會隨時間而改變的;而且實際市場的情況絕對不是呈現對稱機率分配(會隨著市場的漲勢或跌勢而有所偏移)。因此B-S Model也沒有辦法發展出完全"公平"的定價模式。故本研究特別提出一套選擇權"評價"模式的方法學,並在本論文實證分析階段,就平價前及平價後的系統價格作一績效分析的比較。 本論文以台灣指數選擇權(歐式選擇權)為研究對象,分別利用過去10年(1993~2002)每日開、收盤價計算距到期日之漲跌幅比率並透過所開發之系統計算其公平價格,進一步再將過去學者所探討之波動性模型,來估計指數選擇權之波動性估計值;再將模型所求得之波動性估計值代入B-S定價模型,求得B-S模型價格,進而將其價格與本研究所開發之系統及市場實際報價作一分析比較。 本研究主要的貢獻便是基於理論價值的不公平性,透過所開發的系統來解釋其不公平的原因並導入公平的評價,其目的是為了讓選擇權買賣雙方就長期觀點而言,達到期望損益為均等。 最後,本研究之實驗亦證明系統所計算出來的價格證實比市價及BS價要來得公平,更值得作為投資人交易選擇權的參考價。
URI: 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GT009134509
http://hdl.handle.net/11536/58057
顯示於類別: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