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語言
dc.contributor.author王美靜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陳安斌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樊國楨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4-12-12T02:18:28Z-
dc.date.available2014-12-12T02:18:28Z-
dc.date.issued2005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GT009164512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hdl.handle.net/11536/62624-
dc.description.abstract政府對於人民的秘密應該知道多少?這是一個古今中外永無定論的大問題。然而,在今日資訊化的時代,這個問題將對未來的個人隱私與群體安全,產生根本及深遠的影響。在數位社會中,日常生活各個層面的活動均迅速透明化與數位化,無論從個人隱私、群體安全、身分鑑別、交易安全、授權驗證等,密碼裝置都是最基本的組件之一。 隨著密碼技術應用的日益普及,密碼裝置已逐漸成為消費商品,如何確保其安全之品質已成為國際間共同解決的議題,工業界已共同制定內嵌於主機板中之「密碼模組及其應用」的可信賴平台模組(Trusted Platform Module,簡稱TPM),做為對抗惡意軟體(Malware)攻擊之個人電腦、個人數位助理、行動通訊裝置等的可信賴計算平台(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簡稱TCP)之核心組件。國際標準組織自1998年6月15日起,除公布密碼裝置鑑測相關系列標準中,並逐步建立密碼技術及其應用「使用便捷,遺失不懼」的機制。 根基於此,遵循國際發展趨勢,審慎衡量我國實際現況,在可操作的面向,為數位社會奠定密碼技術及其應用之可信賴的使用環境,提出: 1. 遵循ISO公布之標準,制定我國密碼技術及其應用宜遵循之規範。 2. 建立能對抗海峽對岸網軍威脋之我國密碼技術及其應用的研發能量。 二項政策與下列5項行動方案: 1. 「密碼技術及其應用」之「認知、訓練與教育」的課程規劃及實作。 2. 「公開金鑰基礎建設(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簡稱PKI)」之安全評鑑、檢討與改進。 3. 我國金鑰管理基礎建設(Key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簡稱KMI)之建置。 4. 建立我國密碼技術及其應用之資訊安全保證的鑑測機制。 5. 研發能對抗海峽對岸網軍攻擊之TPM。 期能奠定我國密碼技術及其應用之「堅若磐石,使用便捷;依法取用,遺失不懼。」的基礎。zh_TW
dc.language.isozh_TWen_US
dc.subject密碼裝置/模組zh_TW
dc.subject數位社會zh_TW
dc.subject深度防禦zh_TW
dc.subject資訊保證zh_TW
dc.subject政策zh_TW
dc.subject可信賴平台模組zh_TW
dc.subjectCryptographic Device/Moduleen_US
dc.subjectCyberspaceen_US
dc.subjectDefense in Depthen_US
dc.subjectInformation Assuranceen_US
dc.subjectPolicyen_US
dc.subjectTrusted Platform Moduleen_US
dc.title數位社會資訊安全密碼政策初探zh_TW
dc.titleCryptography's Policy in Secur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en_US
dc.typeThesisen_US
dc.contributor.department管理學院資訊管理學程zh_TW
顯示於類別:畢業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1. 451202.pdf

若為 zip 檔案,請下載檔案解壓縮後,用瀏覽器開啟資料夾中的 index.html 瀏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