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想像新社會—近代中國工讀互助主義的發展與實踐1919-1922
Imagine a new society-Modern China Work-Study Mutual Aidism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1919-1922
作者: 黃勤雯
Huang, Chin-Wen
劉紀蕙
Joyce C. H. Liu
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關鍵字: 社會想像、造社會、工讀互助主義、工讀互助團、王光祈、互助論、小組織生活;social imaginaries, create society, Work-Study Mutual Aidism, Work-Study Mutual Aidism Team, Wang Guang-Chi, Mutual Aid, organization of life
公開日期: 2014
摘要: 我的研究動機源自於我對「社會(Society)」的好奇,我尤其關注在三個層面:個體與群體的連結與互動;既存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結構對於個體與群體的影響;結構變遷的動力與可能性。本論文嘗試釐清「社會想像與造社會的關係」,我利用「社會想像(Social Imaginaries)」這一概念去談有關於「人」如何去認識、理解與改變「社會」這一個對象,以及新社會狀態產生的可能性。而我以民初工讀互助主義(Work-Study Mutual Aidism)為例來思考一個新的「社會想像」在民初中國「造社會」論述脈絡下發展與實踐的過程。 工讀互助主義由王光祈(1891-1936)所提出,它主要發展於1919年至1922年間的中國。工讀互助主義作為五四時期發展出來的思想之一,思想上,它延續了清末民初以來中國內對於「社會」的討論;實踐上,工讀互助主義企圖以小組織新生活運動來建立起一個新的理想社會。在工讀互助潮流的實踐上,年青人作為主要參與者,他們除了要解決自身求學與生計的問題,也要成為創造新生活與新社會的行動者。本論文中我從三個面向去分析工讀互助主義的社會想像:(1)從舊家庭到新社會─個體與群體關係的新想像、(2)從家庭共產制、資本主義私有制到互助共產制─生產與分配關係的新想像、(3)社會想像實踐的可能性─從工讀互助團到互助勞動社會。 工讀互助主義的發展過程為我們展現出「任何一種具有實踐可能性的造社會運動都必須倚靠在具有共同理解的社會想像之上」。從中國改革發展的過程中來看,如何促使更多的人,甚至讓絕大多數的人能夠理解並投入實踐是思想主義能否成功改革中國的關鍵點。
URI: 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GT070059701
http://hdl.handle.net/11536/75764
顯示於類別: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