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語言
dc.contributor.author鄭景雯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Ching Wen Che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蔣淑貞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Shu-Chen Chiang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4-12-12T02:49:30Z-
dc.date.available2014-12-12T02:49:30Z-
dc.date.issued2005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GT009249508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hdl.handle.net/11536/77479-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研究嘗試分析近年來以「一鄉鎮、一特色」為主導所舉辦的文化節慶活動,其中資本、政府、地區、文化之中的權力運作關係,並以2000年至2005年當中的貢寮海洋音樂祭為分析對象,究竟呈現出何種樣貌? 本文將站在文化與發展的位置作為觀看的角度,其中觀測行動者的互動過程,分別為策劃者(台北縣政府、貢寮鄉公所)、贊助者(統一企業)、表演者(獨立樂團)、觀眾。首先在資本角色的探討,從何時開始企業作為政府的重大資助來源?在海洋音樂祭的案例當中,統一企業與政府的相互關係為何,企業如何透過經濟的方式治理著觀眾與地方;地方社群在這之中與其他行動者的互動關係為何;而代表青年反叛文化的獨立音樂,在這過程又是如何被治理或者抗拒治理。 本研究發現,海洋音樂祭當中,四個主要行動單位(台北縣政府、統一超商、獨立音樂、貢寮鄉)彼此之間存在著許多異質性,並透過妥協的方式達到平衡,而真正的獲利者卻屬於企業與政府。企業以文化活動訴諸民眾參與從中建立企業形象與利益,台北縣政府可在這之中建立政績,然而被犧牲的卻是獨立音樂與地方,皆無法有實質的獲益。因此筆者認為,應當成立民間組織承辦,才能使音樂祭能獨立運作,且不會因為承辦人的流動而使得行政流程一再重複,如此也不會受限於行動單位的掌控,而侷限其有可能的發展性。此外,被犧牲的兩者─地方、獨立音樂,若能夠反省自身位置的矛盾性與邊緣性,並由透過獨立音樂發揮自主精神,主動以音樂內文去表達對於地方的關懷,才能達到相互合作的可能性。zh_TW
dc.language.isozh_TWen_US
dc.subject海洋音樂祭zh_TW
dc.subject獨立音樂zh_TW
dc.subject文化節慶zh_TW
dc.subject文化治理zh_TW
dc.subject文化政策zh_TW
dc.subjectHo Hai Yan Rock Festivalen_US
dc.subjectIndie Musicen_US
dc.subjectCultural Festivalen_US
dc.subjectCultural governanceen_US
dc.subjectCultural Policyen_US
dc.title貢寮•獨立音樂•海洋音樂祭zh_TW
dc.titleA Study of Taiwan’s Independent Music Exhibited at Ho-hai-yan Rock Festivalen_US
dc.typeThesisen_US
dc.contributor.department社會與文化研究所zh_TW
顯示於類別:畢業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1. 950801.pdf

若為 zip 檔案,請下載檔案解壓縮後,用瀏覽器開啟資料夾中的 index.html 瀏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