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 利用多衛星測高資料改善全球重力異常模型以及淺海區重力異常 Improved Determinations of Global Gravity Anomaly Model and Shallow-Water Gravity Anomalies from Multi-Satellite Altimetry |
作者: | 徐欣瑩 黃金維 土木工程學系 |
關鍵字: | 衛星測高;重力異常;gravity anomaly;altimetry |
公開日期: | 2006 |
摘要: | 本論文的內容主要是致力於改善全球海洋重力異常模型以及淺海區重力異常。本研究結合Seasat, Geosat/GM, Geosat/ERM, ERS-1/35day, ERS-1/GM, ERS-2, 以及 T/P等七種衛星測高任務資料來推求全球海洋重力異常模型以及全球平均海水面模型,以2’X 2’的解析度涵蓋全球南緯80度到北緯80度的區域範圍。全球平均海水面模型透過與T/P以及ERS-1的平均海水面模型進行比較,可分別得出5.0公分以及3.1公分的均方根值。在全球選擇出十二個區域,進行船測重力異常與全球重力異常模型之比較,得出其差值之均方根值最大為13.4mgals,最小為3.0mgals。 為改善衛星測高的資料品質,本研究從資料偵錯以及資料型態兩方面著手,採用一種非線性的濾波函數對沿軌跡的測高資料進行粗差偵測,以及採用海水面高度值一次差作為資料型態,研究成果顯示可以得出較佳的重力異常。本研究選擇東海海域以及台灣海峽作為改善淺海區重力異常的研究區域,在此兩區域比較兩個不同的全球海洋測高重力異常模型,將兩模型的差異值進行分析討論,可以得出重力異常的差異與海潮模式的選擇、海水面高度值的中誤差以及海深有其相關性。 為改善淺海區重力異常,本研究採用不同的資料型態搭配計算方法產生三種推求重力異常的方法進行測試:第一種方法是採用最小二乘預估法,資料型態採用海水面高度值一次差以及海水面高度值的梯度值;第二種方法是採用沿軌跡的垂線偏差值作為資料型態以最小二乘預估進行計算重力異常;第三種方法是採用最小二乘預估將沿軌跡垂線偏差組成網格,再以inverse Vening Meinesz公式進行計算。以上三種方法在台灣海峽進行淺海區重力異常計算,並與船測重力進行比較,分別得出其差值的均方根為9.06,10.26,10.44以及10.73 mgals;在東海區域分別得到的結果是9.59,9.77,13.10,11.86 mgals。由此可知採用海水面高度值一次差以及海水面高梯度值作為測高資料型態可以得出較佳的重力異常成果。對於陸地沿岸的淺海區重力異常推求,若加入沿岸陸地重力資料,可以明顯改善淺海區的重力異常,本研究在台灣海峽沿岸進行測試,得出差值的均方根為8.22mgals。 |
URI: | 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GT008916818 http://hdl.handle.net/11536/77557 |
顯示於類別: | 畢業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