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未來光通訊系統所需之新穎光電元件與技術之研究---子計畫一:相位差分調制模式之全新光信號處理元件之開發
Novel Photonic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s for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 Format
Authors: 陳智弘
Chen Jye hong
國立交通大學光電工程學系(所)
Keywords: 光調制模式;差分相位移鍵格式;相位雜訊;強度雜訊;DPSK;modulation format;amplitude noise;phase noise
Issue Date: 2007
Abstract: 在高速及長距離傳輸中,差分相位移鍵格式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 DPSK) 已經逐漸
取代傳統的 on-off keying (OOK) 模式,成為下一世代光通信系統的標準傳輸模式。自2000 年以
來,在IEEE 的期刊與會議論文中就有超過400 篇文章的題目是有含有DPSK。DPSK 之所以受到
如此之重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二;第一:在平衡偵測之下 (balanced detection),DPSK 模式擁
有約3 dB 優於 OOK 模式之接收靈敏度 (receiving sensitivity),第二:因為DPSK 的信息傳載是
在相位上,因此每一位元擁有相同的功率,對於因為功率變化所引起的非線性效應,擁有較佳的
抗拒能力,特別是通道間 (inter-channel) 的交差相位調變 (cross-phase modulation, XPM)。這在遠
距離和高速傳輸系統中,更是顯得重要的一項因素。
然而,DPSK 卻同時會受到強度雜訊 (amplitude noise, AN) 及相位雜訊 (phase noise, PN) 的
干擾,這是因為在DPSK 接收端的延遲干涉計 (delay interferometer, DI) 會將相位雜訊轉成強度雜
訊,而影響到接收訊號品質。傳輸過程中的相位雜訊有兩種:線性與非線性相位雜訊 (linear and
nonlinear phase noise)。線性相位雜訊跟強度雜訊一樣,主要是來自光放大器的放大自發光
(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 ASE) 雜訊;而非線性相位雜訊則是透過光纖的克爾效應 (Kerr
effect),轉換自強度雜訊而來,這現象通常稱作Gordon- Mollenauer 效應。若要增加DPSK 的傳輸
距離,則無論相位或強度雜訊都需要加以壓制、降低。但是大多的OOK 全光再生器都不適合用
在DPSK 上,這是因為這些再生器會擾亂相位訊息。理論上,相位敏感放大器 (phase-sensitive
amplifier, PSA) 可以同時減少相位、強度雜訊,但是它所需要的同調泵光 (coherent pump beam) 是
無法以符合經濟效益的前提下產生的,因為要鎖住泵光和訊號光之間的相位太過困難 (光源的頻
率約200 THz)。此外,有數種能保留相位的強度再生器被發表出來,但它們只能保留線性相位雜
訊,以及藉著壓制強度雜訊來減少非線性相位雜訊,甚至在壓抑強度雜訊的同時會產生一些不可
避免的相位擾動。這些相位雜訊始終沒有被處理,累積之後終究會破壞DPSK 訊號並限制了它的
傳輸距離。
在本計畫中,我們將設計並製造新穎的全光相位雜訊平均器 (phase noise averager, PNA),它
的功能在平均兩個相鄰訊號的相位雜訊,很重要的一點是,這個PNA 不需要額外的同調泵光。
而且,我們將逐漸擴展PNA 的適用範圍,使其適用於其他相位調置的傳輸模式,例如 DQPSK
和 QAM 等。因此將大大提升此種元件的應用範圍。我們所展示的詳細的解析分析及數值模擬都
證實了這個PNA 具有收斂DPSK 傳輸中所產生的所有相位雜訊,且無論傳輸的距離有多長。因
此,我們將架設一個模擬長距離傳輸的re-circulating loop,將PNA 設置其中來驗證它收斂相位雜
訊的效果。
Gov't Doc #: NSC96-2628-E009-016-MY3
URI: http://hdl.handle.net/11536/88946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462795&docId=262102
Appears in Collections:Research Pl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