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uthor | 戴曉霞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 TAI HSIOU-HSIA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14-12-13T10:29:50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4-12-13T10:29:50Z | - |
dc.date.issued | 2006 | en_US |
dc.identifier.govdoc | NSC95-2413-H009-002-MY2 | zh_TW |
dc.identifier.uri | http://hdl.handle.net/11536/89696 | - |
dc.identifier.uri |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244423&docId=229988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自1980 年代以來,如何調整大學和政府的關係、如何改變大學內部的組織運作, 以便讓這些大學減少對公共經費的依賴、但同時又能更具競爭力、更積極回應社會及產 業的需求、更為其辦學成果負責等議題在各國都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點。原本由政府嚴 密控制、強勢主導高等教育的國家(如歐陸國家、日本)紛紛解除對大學的各項管制, 賦予高等教育機構更大的自主空間。換言之,原本由政府管控的國家,政府和大學之間 的互動由「國家控制模式」轉向「國家監督模式」;原本由大學自主、自我管制的國家 (如英國),政府則透過市場,強化對大學的管控;原來就由市場力量主導的國家(如 美國)則強化大學內部的行政管理,以提升大學的效率和效能。 我國自從1987 年解嚴之後,大學的內外部治理應該採取何種模式一直是大學法修 正案的主要焦點。從1994 年大學法修訂以來的十年,台灣各大學的內部治理由教授自 主的理念已經相當程度落實,但是,可進一步放鬆政府和國立大學之關係的大學法人 化,卻頻頻招致國立大學的強烈抗拒。 一方面源於大學治理之研究之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因為我國還在探索適當的模式, 因此本研究擬以瑞典、荷蘭、英國和我國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文件分析法、訪談法 和比較法,分兩年深入瞭解上述四國大學治理模式及其改變之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 因素、相關政策之制訂與實施、大學對相關政策之回應與對策,最後分析瑞典、荷蘭和 英國經驗對於我國相關政策的參考和應用價值,並提出針對我國政策的具體建議。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zh_TW |
dc.language.iso | zh_TW | en_US |
dc.subject | 大學治理 | zh_TW |
dc.subject | 瑞典 | zh_TW |
dc.subject | 荷蘭 | zh_TW |
dc.subject | 英國 | zh_TW |
dc.subject | 台灣 | zh_TW |
dc.title | 大學治理模式及其轉變:瑞典、荷蘭、英國及台灣之比較研究(I) | zh_TW |
dc.title | University Governance Model and Its Chang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weden, Netherlands, UK and Taiwan (I) | en_US |
dc.type | Plan | en_US |
dc.contributor.department | 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類別: | 研究計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