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語言
dc.contributor.author林志平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CHIH-PINGLIN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4-12-13T10:30:54Z-
dc.date.available2014-12-13T10:30:54Z-
dc.date.issued2005en_US
dc.identifier.govdocNSC94-2211-E009-044zh_TW
dc.identifier.urihttp://hdl.handle.net/11536/90549-
dc.identifier.uri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115270&docId=211717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崩積地層之鑽探調查非常困難,而其穩定性又常由降雨入滲與地下水位所控制,利用非 侵入式的地電阻法輔助工址調查及以電學性質監測地層之含水特性應該是值得發展的 方向。崩積地層及殘餘土內之含水量、飽和度、與地水位,影響崩積層邊坡之穩定性甚 巨,而地層含水特性與電學性質(包括電阻率與介電度)具有密切的關連性,本計畫旨 在發展以電學性質調查地層分佈及監測崩積地層之含水量、土壤吸力、地水位之技術。 本計畫所採用之量測方法包括時域反射(TDR)量測技術與地電阻影像剖面技術 (ERT),TDR 是以導波器探測頭量測土壤之電阻率與介電頻譜,而ERT 則可以非侵入 的方式量測電阻率之二維分佈。ERT 雖可以非破壞性的方法進行大範圍的2-D 探測,但 單一電阻率量測值受到許多物理性質所影響(如含水量、土壤種類及地下水特性等), TDR 介電頻譜較能直接反應土壤含水量與土壤種類。因此本研究首先建立並改良TDR 與ERT 量測系統,建立崩積土之電學性質資料庫,再推導崩積土層含水特性與電學性 質間之關係,並討論判讀ERT 影像剖面資料之原則,最終目的希望能發展適合崩積地 層之TDR 多功能邊坡監測系統包括降雨量、含水量、土壤吸力、地水位與變形,及可 提供在空間上與時間上連續資料的自動化ERT 監測系統。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zh_TW
dc.language.isozh_TWen_US
dc.title崩積地層工址特性評估與大地工程問題---子計畫:崩積地層之調查與監測---電學方法(I)zh_TW
dc.titleSubsurface Investigations and Monitoring in Colluvium---Electrical Methods (I)en_US
dc.typePlanen_US
dc.contributor.department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zh_TW
顯示於類別:研究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