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電子通訊、行旅/活動與可及性之研究
Telecommunication, Travel/Activity and Accessibility
作者: 許巧鶯
HSU CHAUG-ING
國立交通大學運輸工程與管理學系
關鍵字: 時空分析法;通訊媒介;行旅/活動;電子通訊;可及性;Space-time analysis;Communication media;Travel/activity;Telecommunication
公開日期: 1996
摘要: 由於電子元件的進步,帶動電腦系統化與通 訊數位化的發展,電子元件、通訊與電腦技術 的融合與應用,開拓了更多資訊傳遞的途徑.由 於任何一項技術必需經由人們的採用,才能對 人類的生活產生影響.但是過去探討電子通訊 與運輸的替代關係與互補關係的文獻,多以總 體角度出發,很少以人為主體進行分析,如 Kellerman(1982, 1985), Salomon(1985, 1986), Wigan(1985)等. 另一方面對於可及性的研究則多著重人與貨物 的實體運輸,如Ingram(1971)、Hall(1984)、Allen, Liu and Singer(1993)等,對於訊息的流通此種非實體的 運輸之探討亦較少.故本研究以人為本的角度 出發,從心理學與習慣領域等研究了解人類從 事各種活動的動機與需要,分析個體行旅/活動 受到的束縛,與影響個體行旅活動行為的因素. 以Hgerstrand的時空分析法,比較不同電子通訊技 術的應用對個體從事活動時空束縛的解放程度 ,以解析性方法建立個體使用不同通訊媒介(面 對面、電話、傳真機、電子郵遞等)的資訊交 流可及性衡量模式,並探討影響資訊交流可及 性的因素.並以上述分析為基礎,結合未來學的 研究以及國內相關的統計資料,分析與人類行 旅活動有關的趨勢,並分析這些趨勢對行旅需 求的影響,與電傳對人類行旅/活動的影響,探討 這些電傳技術的應用將面臨的優勢與困境.本 研究所得的成果在學術理論上,可作為未來建 構旅運需求預測模式的基礎,提供影響未來旅 運需求的趨勢;及分析其對人類的活動型態與 行旅需求可能造成的衝擊,此可作為經濟建設 長期規劃的參考,以使運輸建設能配合未來社 會經濟活動的需要.另一方面提供電子通訊技 術的研發者掌握未來人類行旅活動的需要,以 發展能與人類活動需要相互配合的技術,並進 而找到各種電子通訊技術的市場利基.
官方說明文件#: NSC85-2211-E009-025
URI: http://hdl.handle.net/11536/95661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225933&docId=40629
顯示於類別:研究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