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客家大戲榮興《金孫緣》與薌劇《保嬰記》比較
作者: 段馨君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國立交通大學客家學院人文社會學系暨族群與文化研究所}
關鍵字: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漳州市薌劇團;金孫緣;保嬰記;戲劇化;再現
公開日期: 2012
摘要: 本計畫所探討之議題為「劇本改編」及「戲劇再現」,欲比較與探討台灣「榮興劇團」與中國劇團「漳州市薌劇團」兩劇本及其表演。榮興劇團的《金孫緣》與漳州市薌劇團的《保嬰記》,兩劇團皆是在該領域相當重要具有代表性的劇團,榮興劇團在唱腔和音樂上傳承客家採茶戲名伶鄭美妹的經驗,並把客家採茶戲帶進「國家戲劇院」及國宴表演活動,近年參與客家電視台的電視客家傳統精緻戲曲如《戲棚戲》一連串的節目錄影製作,可說是台灣目前最大且最具規模的客家劇團。「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年度大戲《金孫緣》於2011年10月14日至16日在國家戲劇廳上演,強調呈現客家風俗民情及傳統客家戲曲草根味,在劇本的改編和創作上著重於鄉里之間的人情味,及母愛的偉大,本研究探究傳統戲曲之劇本來源、變化,比較,與舞台再現。 「漳州市薌劇團」是中國閩南最有代表性的兩大歌仔戲劇團之一,曾到新加坡及台灣巡演,薌劇發展史上有重要位置的邵江海曾是漳該團的藝術顧問,而國家一級演員鄭秀琴也是該團成員。《保嬰記》劇本出現之後曾多次被改編及演出,此次「漳州市薌劇團」的演出於2009年的第十一屆中國戲劇節中,入圍優秀劇目展演,在舞台設計上,巧妙運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漳浦剪紙”為背景,相當優美且有特色。 「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金孫緣》與「漳州市薌劇團」《保嬰記》兩劇,事實上是由同一劇本改編,因此在劇情上共同強調淳美風俗、鄉里人情味以及母愛的偉大。而在舞台形式上,「漳州市薌劇團」主要使用傳統的漳浦剪紙,是極簡潔卻充滿想像空間和意象化的表面方式,並不著重科技效果或聲光的過度使用,力求悠遠、細緻的氣氛。「榮興客家採茶劇團」也以「雖無波瀾壯闊的大排場,也沒有刀光劍影的廝殺場面,而是一種小橋流水式的涓涓細流,卻自然呈現出一幅平凡生活的詩情畫意」為宣傳文案,兩劇團有相似對舞台呈現風格的方式。兩劇團雖用同一個故事起源來作改編,並且各自發展,除了在劇本改編的比較之外,在唱腔和戲劇再現等方面,兩劇之間有許多可以深入比較,與探究的議題。此計畫欲比較這兩劇團之兩劇本與其演出,探究展演之中,如何文本改編及舞台戲劇重現?其中表現出的價值觀是否有對現實狀況的呼應和反思?唱腔方面的反璞歸真,及服裝、燈光、舞台設計及整體呈現方式,在「戲劇化再現」的思考下,將會各自呈現出怎樣的亮點與特點? 因《金孫緣》與《保嬰記》同出一源,本計劃亦探討兩劇團演出的差異,證明地方文化不同,影響戲曲有不同的呈現方式。台灣榮興的《金孫緣》呼應台灣重視感情、守諾、義氣、阿嬤疼孫的地方文化,將劇本改編,於台北國家劇院的舞台呈現簡約秀麗的舞台設計。中國《保嬰記》則配合大陸大山大水、地廣人博、漳州地方性的風土民情,強調保護生子、子祀繁衍的觀念於劇本改編中,舞台呈現特別選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漳浦剪紙”為背景,展演獨特的漳州在地文化。
URI: http://hdl.handle.net/11536/98401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2521340&docId=386437
顯示於類別: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1. RRPG101040225.pdf

若為 zip 檔案,請下載檔案解壓縮後,用瀏覽器開啟資料夾中的 index.html 瀏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