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 網路通訊國家型科技計畫研究成果產學橋接計畫(I) Academic-Industry Bridging Project for National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Program(I) |
作者: | 黃經堯 HUANG CHING YAO 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及電子研究所 |
關鍵字: | 橋接 產學合作 技轉 網路通訊 |
公開日期: | 2010 |
摘要: | 網路通訊國家型科技計畫成立之目的係通盤考慮全球科技發展趨勢、國內科技發
展之現況及資通訊科技的應用面與產業面,形成對國家資通訊產業提昇有所助益之前
瞻通訊科技策略規劃,以落實網路通訊國家型科技計畫之五大使命:加強相關研發之
分工合作、提昇研發效率、厚植資通訊技術人才、研發產業關鍵性技術以及加強資通
訊服務與製造之生產力與競爭力。
台灣在網路通訊產業已有多年的發展,在硬體製造及技術研發上已趨成熟,但價
值創造力仍相對較低,主要是由於網路通訊廠商仍無法掌握消費者以及潛在客戶的需
求,製造端與服務連結不足,形成網路通訊產業有技術與產品卻沒有市場的窘狀;如
要改善現狀,政府與業者須營造優質網路通訊產業發展環境、推動新興網路通訊產業
發展,透過產官學的密切合作與加強溝通,並與消費者端做連結,以開發網路通訊創
新應用。
現今由於產學之間並無完善的溝通管道,以至於無法完整有效率地將學術研發成
果輸出至產業界,進而與產業界共同進行商品化的開發,使得產業界公司為了爭取市
場商機必須大量尋求國外公司的技術授權,經濟上必須付出許多成本,人才方面也無
法有效提升人力素質,最重要的是處處受制於技術授權廠商,導致我國產業界公司總
是無法有效突破近年來的窘困。對此情況,網路通訊國家型科技產學合作橋接計畫提
出,期望透過學術界優異的研發能力,提供產業界在前瞻技術上的助力,以縮短產品
開發的時程;同時,建立網路通訊國家型科技產學合作橋接計畫之研發成果與產業合
作之連結機制,塑造產學合作有利環境,活絡產學研三方人才之流通、合作及產業投
資管道,增進學術成果之商業價值與應用。現今由於研發成果分屬於各執行之大學院
校與研究機構,為能整合運用網路通訊技術並加以推廣運用,將於本計畫的工作並以
跨校的合作模式以達成共識。
本計畫目的在於透過良好的產學平台,有效地將學術研發能力,條件式地將技術
授權給業界。更重要的,可以結合學術與業界的個別優點,共同開發前瞻性產品、前
瞻性技術;此外,透過回饋機制將部份營收回饋給學術單位,形成良性循環,創造出
良好的產學合作模式。另外也將運用專業、標準化的輔導程序,從輔導個案新創公司、
輔導的作業程序、創新概念的激發、創新技術的突破、智財權的取得、公司的建立、
公司財務的支持、市場調查、商品定位及開發到行銷和宣傳,建立起完整、標準、有
效的輔導程序,再導入專業企管顧問服務公司的專業知識以彌補現行服務能量之缺
口。期望將產學合作成功經驗,擴大至國際產學合作。
通訊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下列的多項挑戰:產業形態以量大的用尖端設
備的ODM 為主,因為產品差異性小,獲利空間屢遭壓縮;以降低生產成本與接近市
場為考量,產業將生產活動外移,96 年海外產值約佔總產值6 成3;因以代工OEM
及ODM 為主要的業務型態,導致國內的設備廠商缺乏直接面對使用者的經驗,長期
以來難以瞭解消費者的真正需求,進而開發創新產品,提升自身產品的價值。資訊大
廠與網通廠商的合併與聯盟持續進行中,廠商產業規模擴大,有利產業全球競爭力提
昇;專業代工廠商(EMS)如鴻海已由資訊產品的代工拓展到網通產品的代工,對以ODM
代工為主要業務的網通廠商帶來競爭壓力。
依Yearbook of Electronics Data 的統計資料,2003-2007 年全球通訊設備排名如圖
一顯示,台灣2007 年全球通訊設備排名為第12 名。
產值排名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 美國美國美國美國美國
2 日本日本中國大陸中國大陸中國大陸
3 中國大陸中國大陸日本日本日本
4 南韓南韓南韓南韓南韓
5 法國德國德國德國德國
6 德國法國法國法國法國
7 英國英國英國英國英國
8 芬蘭芬蘭芬蘭墨西哥墨西哥
9 瑞典瑞典墨西哥芬蘭芬蘭
10 台灣墨西哥瑞典台灣瑞典
11 墨西哥台灣台灣瑞典馬來西亞
12 加拿大加拿大加拿大加拿大台灣
13 罳大利匈牙利匈牙利馬來西亞尕西
14 匈牙利新加坡尕西尕西加拿大
15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匈牙利匈牙利
資料來源:The Yearbook of World Electronics Data(2007);工研院IEK (2008/10)
圖一、網路通訊產業產值排名
12 個國家當中,除了英國、墨西哥、台灣之外,其他9 個國家都擁有國際通訊大
廠,在全球佔有一席之地。以局端設備為主的國際大廠在通訊產業具有技術領先的地
位,在局端設備市場建立高度進入障礙;而以終端設備品牌知名的大廠,在市場上有
極高的市占率,且產品毛利也高。這些廠商是該國通訊產業的重要支柱,只要這些廠
商持續保持穩定的發展,也能帶領該國的通訊產業維持其在全球的地位。台灣在通訊
產業的發展已歷經數十年,產業型態以ODM 代工生產為主,在資訊大廠進入通訊產
業領域後,逐漸重視自有品牌的經營,較具國際知名度的品牌如Acer、ASUS、BenQ、
D-Link、ZyXEL、HTC 等。但受到環境變遷影響,國內的生產成本(特別是人力成本)
相對較高,市場規模小,廠商陸續將生產基地外移到海外,致使國內的產能逐年減少,
目前倚靠業務規模不斷的擴大,來保持國內產值維持在一定水準。然而預期廠商未來
在產能擴張時仍會以海外的生產基地為主要選擇,因此國內產值要繼續向上成長將有
一定的壓力。在缺乏通訊大廠的支撐,且國內生產環境又難以取代新興國家的情況下,
台灣在網路通訊產業確實需要透過良好的產學平台,有效地將學術研發能力,條件式
地將技術授權給業界;更重要的是,可以結合學術與業界的個別優點,共同開發前瞻
性產品與前瞻性技術。
網路通訊國家型科技產學合作橋接計畫規劃內容將以關鍵技術開發、通訊軟體及
平台技術、應用服務技術為三大發展項目,做為橋接之首要推廣方向:
1. 關鍵技術開發
隨著資訊、多媒體科技的進展與網際網路的普及化,人們對於數位內容的傳輸品
質與傳輸速率需求日漸提升,因此,有線/無線網路接取技術必須不斷改良或演進,方
可達即時寬頻通訊的目標。有鑑於我國在蜂巢式行動通訊手機與晶片、WiMAX 技術、
Wi-Fi 產品及有線網路之發展已累積了雄厚的基礎,目前應積極延伸相關研發動能,
發展出具備高傳輸速率與效能之下世代寬頻接取技術。規劃重點包括:
行動無線接取技術
寬頻有線接取技術
參與標準制定
2. 通訊軟體及平台技術
我國的通訊產業須強化以軟體為核心之產品加值,才能促進產業升級,持續保持
全球競爭力。經考慮到國內產業現況及全球趨勢發展,我國通訊設備及服務產業亟需
強化系統軟體及終端平台之核心技術,並在網路匯流及新形態服務的大趨勢下,積極
投入下世代服務網路及車載資通訊。規劃重點為:
通訊系統軟體
終端設備系統軟體
開放手機平台之技術與應用研究
行動p2p (MP2P) 通訊技術之研究
影音應用網路儲存系統軟體
下世代車載資通訊系統與創新應用服務技術
行動平台核心與最佳化技術
系統開發工具與核心程式庫
人機互動與介面技術
3. 應用與服務領域
此領域以應用與服務為導向,進行與無線通訊和寬頻網際網路之垂直分工,建立
完整之電信服務系統技術,提供安全之網路環境及應用服務之實驗網路,以建構完善
之電信服務發展環境與應用平台,規劃在無線通訊、寬頻網路、數位影音等示範與應
用,提昇應用服務產業之競爭力,並加速推動台灣成為亞太區域電信應用服務設計開
發與加值應用中心,帶動我國相關知識型產業經濟活動規劃重點為:
MobileWeb 相關技術及應用
數位影音
行動服務安全
遠距醫療及照護
居家與園區安全聯防 The project is through academic outstand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to provide the industrial sector to gaze in the technology in front boosting, and to reduce the interval time of product development. Also, with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inventory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rom many universities and national institutes, the project aims to analyze the future trend on the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industry; establish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Program’s achievement and industry; mold the advantageous environment for academic-industrial cooperation; activate the access among the industrial,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ctors; and add market values on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ur object is to penetrate a good communication platform, effectively upgrade the academ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pacity, and conditionally transfer the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s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to the industry. In addition, the penetration of feedback mechanism on the partial earning back coupling for the academic unit shall form the positive cycle and create a standardized format of academic-industrial cooperation |
官方說明文件#: | NSC99-2219-E009-015 |
URI: | http://hdl.handle.net/11536/100222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2064580&docId=331856 |
顯示於類別: | 研究計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