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 建築史論專題 Seminar on Architecture Historical Theory |
作者: | 龔書章 Open Education Office 開放教育推動中心 |
公開日期: | 2009 |
摘要: | 課程首頁
本課程是由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提供。
建築,在上兩個世紀跨越古典原則而走入現代性,歷經了現代運動的烏托邦理想以及當代形式風格的流變,我們看見了這種種的文化論述與空間實踐,其實是建築師或理論家在面對著歷史傳承、美學形式、社會文化、甚至個人情感等各種向度中,企圖以形、物、意、情的表現,而透露出的一種積極而主觀的獨特心境與詮釋。
綜觀這些具體空間形式的表現,有實有虛──有隨物賦形的客觀陳述;有藉以言此類彼的跨界指涉;更有如詩法中的「興」一般,不在準確、沒有必然的邏輯,而洋溢詩意、情趣、經驗的聯想──是一種「呈於象,感於目,會於心」的辯證與實踐。
跨越歷史的時間軸,本課程企圖在建築理論、時代美學、與設計創作之間,經由對於烏托邦理論的反芻,或者建築空間想像的再解,以不同的主題形式與觀點,建立一系列的論述,來詮釋或呈現關於建築自身或其相關領域的多向度課題。 課程目標/概述 建築,在上兩個世紀跨越古典原則而走入現代性,歷經了現代運動的烏托邦理想以及當代形式風格的流變,我們看見了這種種的文化論述與空間實踐,其實是建築師或理論家在面對著歷史傳承、美學形式、社會文化、甚至個人情感等各種向度中,企圖以形、物、意、情的表現,而透露出的一種積極而主觀的獨特心境與詮釋。 綜觀這些具體空間形式的表現,有實有虛──有隨物賦形的客觀陳述;有藉以言此類彼的跨界指涉;更有如詩法中的「興」一般,不在準確、沒有必然的邏輯,而洋溢詩意、情趣、經驗的聯想──是一種「呈於象,感於目,會於心」的辯證與實踐。 跨越歷史的時間軸,本課程企圖在建築理論、時代美學、與設計創作之間,經由對於烏托邦理論的反芻,或者建築空間想像的再解,以不同的主題形式與觀點,建立一系列的論述,來詮釋或呈現關於建築自身或其相關領域的多向度課題。 課程章節 課程週次 單元主題 第一週 課程簡介 第二週 不朽的紀念性─微觀、數大、雄渾與浩瀚 第三週 從古典到現代─建築空間的傳承與再造 第四週 點、線、面的本體重建─由古典的幾何律則和比例韻律談起 第五週 可見與不可見─透視擬真的時空再現與想像 第六週 啟蒙與復古─現代建築的濫觴 第七週 給下一輪盛世的現代性探索─新世紀的啟蒙、理性與實證 第八週 邁向新建築─現代主義的烏托邦理念 第九週 太陽神與酒神─理性與感性的空間辯證 第十週 讚嘆物質─材料、技術與裝飾的繁與簡 第十一週 建築的原性─主體的消失和客體的自發 第十二週 從典雅到媚俗‧從嚴謹到鬆散─建築審美觀的典故與新意 第十三週 破格的樂趣─主體的回復與慾望形象的表現 第十四週 化現實之銹為想像之金─狂譫與現實的錯身化境 第十五週 是非題的辯證─建築、雕塑與環境地景的實驗 第十六週 擁抱荒謬‧創造差異─空間計畫的理性與狂喜 第十七週 期末作業 評分標準 項目 百分比 上課出席 25% 每位同學必須在學期當中,準備一個30分鐘的建築理論作品簡報 25% 學期末需繳交一篇25頁的理論報告 50% 授課對象:研究所學生 預備知識:無 |
URI: | http://ocw.nctu.edu.tw/course_detail.php?bgid=5&nid=135 http://hdl.handle.net/11536/108246 |
顯示於類別: | 開放式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