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王明輝與黑名單工作室:台灣新音樂生產的第三世界╱亞洲轉向
Wang Ming-Hui and Blacklist Production:The Third World╱Asia Turn of Taiwan New Music Production
作者: 劉雅芳
Liu Ya-Fang
柯裕棻
陳光興
Ko Yu-Fen
Chen Kuan-Hsing
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關鍵字: 黑名單工作室;台灣新音樂 第三世界╱亞洲轉向;新台語歌;單語本土;法西斯;音樂文化研究;Blacklist Production;Taiwan New Music;Third World╱Asia Turn;Music Cultural Studies;Fascism;Languages and Monolingualism
公開日期: 2006
摘要: 本論文的問題意識集中於思索去殖民遭本土主義懸置的困境,透過音樂的文化研究路徑,結合語言、音樂文化的內╱外殖民歷史界面,反覆的穿梭音樂、語言、情感與歷史敘事以回應本文預設的前提:通過音樂重新理解與思索去殖民發生的可能。 經由對照黑名單工作室【抓狂歌】的音樂政略與其間接引領的「新台語歌」浪潮,以提出解嚴後在地去戒嚴、去殖民動力軌跡遭本土想像截取與懸置的問題。透過初步回顧新音樂在台灣發生的脈絡與「新台語歌」的文化論述,為了探觸黑名單工作室的台灣新音樂生產與「新台語歌」的「情感連結」。我提出藉由語言、音樂的文化研究、音樂文化與殖民三個界面來展開思索與探論黑名單工作室從【抓狂歌】(1989)到【搖籃曲】(1996)展露的去戒嚴、去殖民音樂思索╱實踐軌跡以及與此同時「新台語歌」浪潮通過本土化運動的歷史形構。 從本土文化論述形構的轉變、語言與情感記憶、流行音樂文化場域條件等三個層面,以及與新╱舊殖民歷史結構、現代性、本土文化想像進行扣連。本論文進一步探討支配「新台語歌」創作的「本土•咱」想像以及「現代台灣」的想像。以闡釋「新台語歌」音樂舞台得以在解嚴後與九O年代前期乘勢而形的音樂文化歷史條件。經由探析「新台語歌」創作意識當中語言情感與本土認同的接合,本論文提出在本土化與本土意識的過程中,隱置著解嚴後新國家、新共同體對國╱家族認同操作而衍生的「單語的本土」意識型態。 透過探論新音樂路線的在地軌跡,即Wax Club—《搖滾客》—台北新音樂節的形成軌跡,以及新音樂路線和黑名單工作室【抓狂歌】(1989)的「台灣新音樂」政略所涵置的「第三世界╱亞洲」音樂文化想像之差異,進而探論黑名單工作室的音樂政略所展開的音樂蒙太奇vs. 去戒嚴與去殖民音樂思索。本論文試圖探論「台灣新音樂」往「新台語歌」變奏所揭露的解嚴後「去戒嚴」與「去殖民」的動力遭遇單語的本土想像懸置與擱淺的矛盾與牽絆。 然而,從探論黑名單工作室經由【搖籃曲】(1996)試圖再度啟動「台灣新音樂」而展開的反思單語的本土,並帶入王明輝的去法西斯反身思索軌跡,本論文企圖勾勒單語本土的法西斯與極權心態。承此,本論文亦探論王明輝與黑名單工作室在【搖籃曲】所開展的(去性╱別)—去漢—去西方中心的音樂意識,思索透過去法西斯意識來再度開啟去內╱外殖民動力,開啟語•族關係遭遇單語本土封鎖之狀態的可能,這亦是重新思索和探尋本土╱我們裡裡外外的可能。 本論文亦透過穿插訪談黑名單工作室首導王明輝當下的回顧與觀點,試圖帶入他個人動態的辯證與思索軌跡——從【抓狂歌】到【搖籃曲】及之後,以反覆對照和探問一九八O年代後期到一九九O年代單語的本土與現代台灣之間的流轉和悖論,亦即重新詮釋與理解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六年之間,本土意識高漲與單語化的情感歷程。 最後,透過試論黑名單工作室與台灣新音樂的位置,提出音樂作為思想與運動以連結去戒嚴、去殖民與去本土再發生的可能,以及試圖透過台灣新音樂作為對現代台灣的再認識,提出現代台灣╱本土轉向第三世界╱亞洲的可能。而此轉向的定位乃企圖提出透過「去法西斯」重新啟動去戒嚴、去殖民與去本土之動力再發生的可能。
URI: 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GT009045502
http://hdl.handle.net/11536/39846
顯示於類別: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