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中空Ag-Au、Ag-Pt合金奈米粒子之合成
Hollow Ag-Au, Ag-Pt alloyed nanoparticles: synthesis, and tunable optical properties
作者: 陳建穎
Chen, Chan-Yin
陳軍華
Chen, Chun-Hua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關鍵字: 核殼;中空;Mie Theory;Drude;core-shell;hollow;Mie Theory;Drude
公開日期: 2009
摘要: 本論文研究主題包括:各式實心及中空Ag-Au、Ag-Pt奈米粒子之合成、結構分析、光學特性及其理論模擬計算。 在實心奈米粒子合成方面,主要利用檸檬酸鈉還原法,成功製備出純Au、Ag奈米粒子,Ag/Au、Au/Ag核殼奈米粒子,以及不同成分比例之Ag-Au合金奈米粒子。藉由HRTEM形貌觀察顯示,這些奈米粒子之尺寸均小於20 nm。此階段所形成之奈米粒子,是作為製備空心奈米粒子之用,以及光學性質比較之用。在中空奈米粒子合成方面,主要是利用伽凡尼取代反應,在先行合成之Ag奈米粒子(二種尺寸)溶液中加入適當濃度之Au3+前趨物(HAuCl4),由於還原電位之差異,Au3+將取代Ag0形成中空結構。藉由調控Au3+前趨物之濃度,可以製備具有不同Ag-Au成分比例之特殊形貌中空奈米粒子。根據HRTEM觀察,中空Ag-Au合金奈米粒子主要可分為二類:其一是由較小尺寸Ag奈米粒子所合成之交聯型中空Ag-Au合金奈米粒子,另一則是由較大尺寸(~15 nm)Ag奈米粒子所合成之甜甜圈型中空Ag-Au合金奈米粒子。此二種特殊結構有別於文獻中利用大尺寸Ag奈米粒子(~50 nm)所得之Ag-Au中空結構。利用此Ag-Au中空結構之合成技術,本研究亦另以Pt4+前趨物(H2PtCl6)來取代Au3+前趨物進行中空Ag-Pt奈米粒子之合成。結果發現,合成所得之Ag-Pt奈米粒子呈現球型中空結構,其表面具有多孔通道,深具應用之潛力。  從實心Ag-Au合金奈米粒子之UV-vis吸收光譜可以發現,吸收峰位於純Au(520 nm)以及純Ag(400 nm)奈米粒子的吸收峰間,其峰形單一且較為寬廣。有別於Ag-Au合金奈米粒子,在實心Ag/Au核殼奈米粒子中,Au殼層具有極大之屏蔽作用,當Au含量超過Ag:Au=34.1/65.9比例時,其吸收峰與純Au奈米粒子相仿。而實心Au/Ag核殼奈米粒子則呈現Au與Ag雙重吸收峰。在中空Ag-Au合金奈米粒子方面,若使用較小尺寸Ag奈米粒子,當Au添加量較少時(Ag:Au=2:1, 3:1, 4:1),由於尚有許多Ag仍未被Au取代,故UV-vis吸收光譜主要呈現純Ag奈米粒子之吸收峰,此外,由於初始Ag奈米粒子之團聚造成取代反應後之交聯形貌中空Ag-Au奈米粒子,在UV吸收光譜後段(1000 nm)之揚起猜測與此特殊結構相關。而當Au添加量較多(Ag:Au=1:1)時,由於取代反應較為完全,故其吸收峰與純Au相仿,且由於此較完全之取代反應,使得原本相團聚之Ag奈米粒子得以切斷,而形成較為獨立之中空Ag-Au奈米粒子,故不呈現特殊結構之吸收峰。若使用較大尺寸之Ag奈米粒子,則UV-vis吸收光譜將產生極大之紅位移,吸收峰位於600 nm~1000 nm,隨著表層Au比例增加而逐漸產生藍位移現象,與合金以及核殼結構大不相同。而在中空Ag-Pt結構的奈米粒子中,吸收峰則是隨著Pt含量增加而逐漸消失。在理論計算方面,利用古典Mie Theory,配合Drude Model理論,模擬出合金、核殼以及中空結構之奈米粒子,並且與實驗數據相互參照,藉以掌握影響UV-vis吸收光譜之奈米粒子結構參數,同時提昇實驗之可信度。
URI: 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GT079618560
http://hdl.handle.net/11536/42355
顯示於類別:畢業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1. 856001.pdf

若為 zip 檔案,請下載檔案解壓縮後,用瀏覽器開啟資料夾中的 index.html 瀏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