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民航空運排程分析模式之應用
作者: 沈志展
SHEN,ZHI-ZHAN
韓復華
HAN,FU-HUA
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
關鍵字: 民航空運;排程分析模式;營運成本;人事費用;FLIGHT-ROUTING;TEODOROVIC-AND-GUBERINIC;SET-COVERING-PROBLEM
公開日期: 1990
摘要: 由於民航空運系統的營運成本 (包括機料、燃料... 等費用) 高、人事費用高,欲節 省成本必須有效利用現有之資源 (飛行器與勤務人員) ,飛行器與飛航勤務人員之排 程問題因而成為節省成本之重要考慮因素。在歐美,許多專家學者應用作業研究的方 法於空運系統的排程問題,實際操作的結果,成功的個案甚多,頗值得借鏡。 民航空運排程系統基本上均由飛航班次時間表開始,對飛行器排定飛航路線,產生飛 行航程計劃(Flight Routing);對人員的排程則是以班次時間表、飛航安全管制與勞 基法等法規限制及人力資源相互配合,藉以產生人員之可行服勤組合,再由其中選出 最佳之服勤組合,最後加上公平性、個人偏好等因素之考慮後,即可排定人員值勤時 間表。本研究假設飛機之班次時間表已固定,應用國外發展之模式:(1) 單一機種飛 航路線之排程、(2) 飛航時間表受擾動之應變計劃,將飛機巡航路線之問題作一探討 。 就單一機種飛航路線之排程問題而言,採用Levin 於1971年所提出之綱路分析模式, 其目標為整個飛航路綱中所需之飛機數目最少。當飛機因故障、維修等技術原因而無 法執行勤務時,如何變動既定之時間表,以較少架飛機巡航於既定之各航段之問題即 屬飛航時間表受擾動之應變計劃問題,所採用之分析模式為Teodorovic and Guberin ic於1984年提出,其目標為總延滯 (人小時) 最少。 在隨機人員的排程方面,本研究應用中華航空公司部份航線之實際班表與其實際飛勤 作業的法規限制考慮,產生空勤隨機人員之服勤組合,以每周68個班次往返台北與香 港、東京、洛杉磯等地之747 與747-400 飛機之服勤路線綱為個案研究範圍。結果在 飛行時間、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等法規限制之下,共產生256 種可行之服勤組合。將 所有可行組合之成本算出,再建立集合涵蓋問題(Set Covering Problem)之模式求解 最佳組合,得到20組、25組、18組等三種最佳組合方案之多重解。其中以第三種 (18 組) 解所分配之服務組合勞逸較平均。 本研究對民航空運排程系統提出一明確之模式分析架構,並以部份實際航空路綱驗證 其實用之可行性。然此研究僅屬開端,其目的在引發國內空運領域之相關研究學者與 航空公司作業決策相關單位對此問題之重視,使得管理決策、作業研究等方法在國內 生根,不必完全依賴國外既有之系統。後續之相關研究值得有志者繼續努力發展,充 實國內民航空運排程之陣容,使國人自行研究發展適合國情之理論與國內之實務相結 合,使台灣早日成為亞洲重要的國際轉運中心。
URI: 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NT792118004
http://hdl.handle.net/11536/55156
顯示於類別: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