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語言
dc.contributor.author賴建宇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吳水威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4-12-12T02:11:02Z-
dc.date.available2014-12-12T02:11:02Z-
dc.date.issued2003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GT009132534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hdl.handle.net/11536/57179-
dc.description.abstract有鑑於多年來國內外大多數的研究報告往往著重於解決都市交通問題,甚少從其根本上探討都市交通問題因何產生,因此常有交通問題週而復始發生等治標而非治本之情形。其中最常見者,即是各重大路口每到尖峰時間往往因流率過大造成該路口與路段車輛擁擠,以致服務水準下降。究其原因,或許與本國駕駛者行為特性相關。如駕駛者之駕駛行為急躁且未遵守行車秩序規則,導致現有車道數可能原本兩車道卻有三輛以上之車輛數佔用兩車道之情形發生,因此導致大多數交通問題之發生;其次則可能與道路設計等因素具關聯性,如我國道路設計大多延續國外之研究,並未針對我國之交通特性,如車輛實體大小、我國駕駛行為特性、道路使用特性等規劃設計適當之道路型式,以致於造成過寬或過窄之車道寬度。有鑑於此,本研究首先從駕駛者行為特性與交通工程角度切入,分別以客觀與主觀之方法探討目前我國所採用之車道寬度是否合理且適用於我國駕駛特性。再者,利用區間估計、問卷調查、攝影調查、微觀車流理論、變換車道判定原則、服務水準判定標準等理論與方法,並分析影響車道寬寬度之變數,考量人車路之特性以建構車道寬度分析模式。最後以嘉義市北港路之實際案例進行探討分析,透過本研究模式提出之車道寬度建議值與其實際中改善之車道寬度比較,結果顯示,本研究模式提出之車道寬度區間值確實可行。未來期望本模式能提供相關都市計畫與交通設施規劃之專業人員參考,並配合現有成熟之交通控制技術,使硬體與軟體設施能相得益彰,以作為都市設計規劃之依據,避免發生所規劃道路型式不符合我國駕駛特性,而造成都市空間的浪費或類似之都市交通問題週而復始。zh_TW
dc.language.isozh_TWen_US
dc.subject市區道路zh_TW
dc.subject車道寬度zh_TW
dc.subject分析模式zh_TW
dc.subjectUrban areaen_US
dc.subjectlane widthen_US
dc.subjectanalysis modelen_US
dc.title市區道路車道寬度分析模式之研究zh_TW
dc.titleThe Study on Lane Width Analysis Model in Urban Areaen_US
dc.typeThesisen_US
dc.contributor.department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zh_TW
顯示於類別:畢業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1. 253401.pdf
  2. 253402.pdf
  3. 253403.pdf
  4. 253404.pdf
  5. 253405.pdf
  6. 253406.pdf
  7. 253407.pdf
  8. 253408.pdf
  9. 253409.pdf
  10. 253410.pdf
  11. 253411.pdf
  12. 253412.pdf
  13. 253413.pdf
  14. 253414.pdf
  15. 253415.pdf
  16. 253416.pdf

若為 zip 檔案,請下載檔案解壓縮後,用瀏覽器開啟資料夾中的 index.html 瀏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