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將單變量模糊迴歸模型應用於估計臺灣股市個股系統風險之研究
Using a fuzzy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o estimate the systematic
Authors: 李春生
Chuen Sheng Lee
許和鈞;沈華榮
Her Jiun Sheu;Hua Long Seng
管理科學系所
Keywords: 模糊迴歸;系統風險;漲跌幅;規模效果;紡織股;春生;Fuzzy Regression;Systematic Risk;Price Limit;Size Effect;Textile
Issue Date: 1994
Abstract: 由於台灣股市有漲跌幅限制,當股票價格或報酬為漲跌停價格或報酬時,
實際上並不是它真正的價格或報酬。所以本研究利用模糊理論可適用於不
確定事件的優點,設法描述含糊的漲跌停股票報酬。本研究將台灣股市自
民國76年至民國83年6月間,漲跌幅限制分別為 3%,5%,7%的三段期間做
為研究時間,選取各行業家數較多的紡織股來做分析。首先假設當個股的
收盤價為漲停價格時,其真實報酬應高於漲停報酬,且假設在當期如果碰
觸到停板的頻率越高時,此漲停的真實報酬應較高。當個股的收盤價為跌
停價格時,其真實報酬應低於跌停報酬,且假設在當期如果碰觸到停板的
頻率越高時,此跌停的最小可能真實報酬應較低。此觀點本研究在美國股
市的資料得到驗證,並將之類比至台灣股市,以此來訂定台灣股票的歸屬
函數,及其最大最小的可能報酬,並以 JHE模糊迴歸法分析其系統風險,
得到以下結論: 1.在所設定的模糊規則下,此模糊市場模式具不錯的解
釋效果。 2.在本研究14家台灣紡織業樣本公司中,有9家公司呈現漲跌幅
越小,系統風險越大的現象。就整體紡織業而言,在這三段不同漲跌幅限
制研究期間,漲跌幅限制越小時,系統風險越高。顯示緊縮漲跌幅會增加
投資者的風險。 3.如果以個股期末股本來定其公司規模大小,從設定的
模糊規則分析結果,台灣紡織股在台灣股市漲跌幅為5%及7%的期間具有規
模大的公司有較小系統風險,規模小的公司有較大風險的「規模效果」
。 4.從台灣紡織業個股在這三期的系統風險普遍大於 1的現象來看,台
灣股市應是一高風險、高報酬的市場。
URI: 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NT830457044
http://hdl.handle.net/11536/59472
Appears in Collections: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