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隨機損耗性單元生產系統之最適維修與EPQ模式研究
A Study of the Optimal Maintenance and EPQ Model for the Stochastically Deteriorating Single-Unit Production System
Authors: 黃宏仁
Huang ,Hung-Jen
陳文哲、吳元功
Wen-Jer Chen; York Y. Woo
管理科學系所
Keywords: 經濟生產批量;損耗;生產系統;EPQ;deteriorating;production system
Issue Date: 1995
Abstract: 追求品質與決定符合經濟效益之生產批量(EPQ),是一個企業求生存發展
的兩個首要課題。品質的提昇有賴於良好的維修政策,且必需與EPQ大小
的決策相結合,亦即「質」與「量」之間必須取得一平衡點,使單位時間
內各種與品質及生產相關之成本的總合平均值最低,才是最佳的政策。近
年來,這方面的研究吸引了許多學者的興趣,紛紛建立各種不同的數學模
式以求取最適解。他們假設在生產系統生產的過程中,系統會隨使用的時
間而損耗,經過一段時間即會從「正常」狀態轉到「失控」狀態(這一段
製程損耗的時間,大多數學者均假設為一服從指數分佈的隨機變數,本研
究亦同),並開始產生出一定比率的不良品,但製程究竟是在「失控」或
是在「正常」狀態只有透過檢查才能發現。一旦檢查發現系統「失控」則
必需加以修理使之再度恢復到「正常」狀態。經過研究發現,尚未有文獻
考慮一旦發現系統「失控」,其修理時間是一服從指數分佈的隨機變數,
同時允許缺貨發生的狀況。本研究即針對此點加以研究,且進一步考慮實
施保養作業對生產系統壽命及修理時間的影響,從而發展出「修理加保養
」 (甲案)與「純修理」(乙案,這是甲案保養時間為零時的特例)兩種維
修政策,並進行了詳細的敏感度分析。結果顯示這兩種模式確實較以前學
者所發展的模式更具通用性與實用性,這是本研究的主要貢獻。當決策者
面臨不同生產所需成本的狀況,而需決定該採用何種維修與生產政策才能
得到最小單位時間平均總成本時,本研究提供了甲、乙兩種選擇方案,可
依不同的成本參數組合作比較,再擇優選用,這是本研究的另一主要貢獻
URI: 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NT840457067
http://hdl.handle.net/11536/60899
Appears in Collections: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