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使用者對產品造形意象認知的影響因素研究
Perceptual Factors Underlying Users’ Image Perception toward Product Form
作者: 張建成
Chang, Chien-Cheng
許尚華
Hsu, Shang Hua
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
關鍵字: 以使用者偏好為基礎之設計模式;語意差異分析法;風格標竿;產品語意;層級分析法;user-preference-based model (UPBM);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styling benchmark;product semantics;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公開日期: 1999
摘要: 本研究分為產品語意基礎研究和產品設計應用兩部份,主要目標可分成三方面:(1)探討設計師和使用者對產品造形的認知差異;(2)探討使用者對於實體產品和影像樣本意象認知的差異性; (3)以使用者對產品的偏好和意象認知模式為基礎,推論產品設計發展的參考模式,並進而推導產品造形標竿,發展新產品構想。 在產品語意基礎研究方面,首先探討設計師和使用者對產品造形的認知差異。實驗結果顯示設計師和使用者對產品造形的認知模式結構有所不同,兩者對相同的產品設計可能有截然不同的印象。相同的意象評估語彙對兩組受測群體可能產生不同的意象。對於產品樣本和詮釋意象語彙方面,設計師所偏好的優雅高格調設計風格並不受到使用者的認同。相對的,使用者所偏好的現代與趣味性設計風格也未能為設計師所喜愛。對設計師而言,如何降低他們和使用者的認知差異乃是一大挑戰。 另一方面,本研究針對受測者對於實體產品和影像樣本的意象評量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除了少數幾個具有特殊元件、色彩和材質等特徵的產品樣本外,使用者對於多數實體產品和影像樣本意象認知並無明顯差異存在。表示影像樣本作為產品意象評估的效度不錯,在實體產品無法採行時,可使用影像樣本替代。但前提是所使用的影像必須充分表現產品造形特徵和細節,相對尺寸、色彩和材質應忠實反映實體產品的特點。 為了將使用者對產品偏好與意象資料應用於實際產品開發設計上,本文提出一個以使用者偏好為基礎之設計模式發展新產品造形,並以行動電話為例,將使用者對於產品的偏好與意象資料轉換為產品元素的造形規範。透過產品造形風格標竿,發展出符合使用者偏好和流行趨勢的新產品造形。最後以層級分析模式進行專業設計評估,篩選可行性構想,確立新產品設計開發方向。 本研究結果提供產品造形量化模式。由設計參考公式所得到的產品造形風格標竿可以當做產品設計發展的重要依據。整合這些設計型態特點,並應用在各種概念設計或具體化設計階段,可節省相當多的開發前置時間,尤其是在擴展設計構想的多樣性方面具有具體的效果。
This study consists of basic product semantics and product form application research.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ri-fold: (1)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esigners’ and users’ perception of product form, (2)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roduct form perceptions of real products and photographic images, and (3) to propose a user-preference-based model for product form development. The result of Experiment 1 revealed that many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designers and users in perceiving the same product form as well as in interpreting the same image word. What the designers favor may not be appreciated by the users. These differences cause a discrepancy in preference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age word and design elements for the two subject groups. The reduction of this discrepancy present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for designers. Experiment 2 showed that differences between real and photographic samples regarding preference and image perception are minimal. No consiste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materials was found. The magnitude of difference varies with different product images. The photographic images, therefore, can be used to take the place of real products on the condition that features and details be clearly presented. To apply user’s preference and image perceptions towards product form to the practical design, the author proposed a user-preference-based model (UPBM). Mobile phone design was used to illustrate how to transfer the user’s preference and image perceptions into design specifications. From statistical analysis, current design trends and the utility of design factor levels were specified for establishing the styling benchmarks for new product ideas. Finall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as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design alternatives. The quantitative database provided in this study serves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model enabling designers to transfer the consumer’s needs into design specifications. Furtherm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sign elements and user evaluations can help designers and product managers in formulating design strategies. The UPBM design approach provides efficiency and variety in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roduct form. 英文摘要 ii 致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研究假設 4 1.3研究範圍釐定 5 1.4研究架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2.1產品語意 7 2.2人員對產品意象的認知過程 9 2.3設計師和使用者對產品造形認知模式上的差異 13 2.4實體產品和影像樣本意象認知的差 15 2.5產品意象研究手法及其研究成果 17 2.6設計決策的訂定 20 2.7結語 34 第三章 實驗一:設計師和使用者對產品造形認知差異研究 37 3.1 研究方法 37 3.2 第一階段實驗-萃取意象語彙和設計元素 38 3.2.1 萃取設計屬性 38 3.2.2 建構語意差異分析問卷格式40 3.3 第二階段實驗-探討設計師和使用者對產品造形的認知模式差異性44 3.4 實驗一結果與分析 45 3.4.1 意象語彙和偏好評量得分分佈情形 45 3.4.2 設計師和使用者偏好分析 49 3.4.2.1 設計師和使用者的偏好型態分析 50 3.4.2.2 偏好意象語彙的關聯性分析 51 3.4.3 設計師和使用者對產品造形認知空間的主成份分析 53 3.4.3.1 設計師對產品造形的認知空間 53 3.4.3.2 使用者對產品造形的認知空間 54 3.4.3.3 將受測者的認知空間視覺化 56 3.4.4 建構受測者的設計參考公式 61 3.4.4.1 電話樣本型態分析 62 3.4.4.2 設計因子對受測者偏好的相對重性 62 3.4.4.3 設計因子型態的效益分析 64 3.5實驗一結論 66 第四章 實驗二:實體產品和影像樣本意象認知差異研究68 4.1 研究方法68 4.1.1建構語意差異分析問卷格式68 4.1.2語意差異分析實驗69 4.2 結果與分析70 4.2.1 意象語彙和偏好評量得分分佈情形70 4.2.2 偏好和意象語彙的關聯性74 4.2.3 受測產品樣本的集群分析75 4.2.4 受測者產品意象認知空間的主成份分析77 4.2.5產品設計元素對偏好的相對重要性81 4.3實驗二結論85 第五章 以使用者偏好為基礎之設計模式發展新產品造形87 5.1以使用者偏好為基礎之設計模式(UPBM87 5.2建立產品意象資料庫89 5.2.1 萃取產品造形意象語彙和設計元素90 5.2.2 代表性產品樣本型態分析94 5.3建立使用者偏好與意象認知資料庫96 5.3.1 測量使用者對行動電話造形的偏好和意象感覺96 5.3.2 產品風格意象資料庫97 5.3.3 使用者偏好之產品樣本造型特徵99 5.4確認產品設計流行趨勢101 5.4.1 使用者對產品造形認知空間的主成份分析101 5.4.2 使用者偏好與意象相關分析103 5.4.3 具流行風格意象的產品造形特徵104 5.5確認產品設計因子型態對偏好與意象效益值106 5.5.1 產品設計因子對使用者偏好的相對重要性106 5.5.2 產品設計因子型態對使用者偏好的影響分析107 5.5.3 產品設計元素和流行風格意象的關聯性分析108 5.6建立產品造形風格標竿113 5.6.1 建立設計參考公式114 5.6.2 建立產品造形風格標竿116 5.7產品設計構想發展與篩選119 5.8針對UPBM所發展出來的設計方案進行評估 120 5.8.1 使用者評估121 5.8.2 專業人員評估124 5.8.2.1評估準則之建立125 5.8.2.2建立設計評估層級架構127 5.8.2.3評估準則重要性評比129 5.8.2.4專業人員一致性檢核131 5.8.2.5可行性層面權重分析133 5.8.2.6評估準則權重分析133 5.8.2.7設計方案的整體優勢量136 5.9 本章結論13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41 6.1結論141 6.2本研究的具體貢獻143 6.3本研究的侷限與不足143 6.4後續研究建議144 參考文獻 146 附錄 155
URI: 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NT880031058
http://hdl.handle.net/11536/65213
顯示於類別: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