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語言
dc.contributor.author陳玉書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Yu-shu Che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辛幸純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楊聰賢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Dr. Hsing-Chwen Hsi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Dr. Tsung-Hsien Yang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4-12-12T02:24:03Z-
dc.date.available2014-12-12T02:24:03Z-
dc.date.issued1999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NT880509013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hdl.handle.net/11536/66188-
dc.description.abstract演奏會曲目 一、貝多芬:E大調鋼琴奏鳴曲, 作品一0九 二、蕭邦:馬厝卡, 作品24之4 ; C小調夜曲, 作品48之1 三、德布西:選自〝練習曲〞《為八隻手指的》《為琶音的》《為和弦的》 四、楊納傑克:林蔭小徑 五、布拉姆斯:為雙鋼琴的海頓變奏曲, 作品56b(客席/何欣怡) 以上曲目已在八十九年六月十七日於國立交通大學演藝廳演出,這場演奏會的實況錄音收錄在所提出的錄音帶上。 輔助文件:德布西練習曲:《為八隻手指的》《為琶音的》、《為和弦的》之分析與詮釋探討 這篇文件中除了對Debussy的生平及在文學、繪畫上所受到的影響、創作風格的說明外,將從作曲手法、材料結構的觀察作為段落的劃分的依據,三首練習曲大致上都可分為三個部分,雖然看似傳統的三段創作曲式,音樂內容卻與傳統的大異其趣,文件的重點放在〝中間段落〞在表情上的開展與再現段落的呼應,藉由“中間段落”與第一段的對比所產生的結構功能導致再現段落不同於第一段的音樂表情。Debussy如何讓這三首表現方式各異的“中間段落”,卻都仍發揮其作用?在演奏詮釋上又有何影響?這些議題都將在此篇文件中予以探討。zh_TW
dc.language.isozh_TWen_US
dc.subject陳玉書鋼琴演奏會(含輔助文件:德布西練習曲《為八隻手指的》、《為琶音的》、《為和弦的》之分析與詮釋探討)zh_TW
dc.title陳玉書鋼琴演奏會(含輔助文件:德布西練習曲《為八隻手指的》、《為琶音的》、《為和弦的》之分析與詮釋探討)zh_TW
dc.titleYu-Shu Chen Piano Recital(with a Supporting Paper: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n Three of Debussy's Etudes:《pour les huit doigts》、《pour les Arpèges composés》、《pour les accords》)en_US
dc.typeThesisen_US
dc.contributor.department應用藝術研究所zh_TW
顯示於類別: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