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l metadata record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uthor陳彥廷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羅正忠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4-12-12T02:24:11Z-
dc.date.available2014-12-12T02:24:11Z-
dc.date.issued2004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GT009211556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hdl.handle.net/11536/66279-
dc.description.abstract在動態記憶體元件製程中,塹渠式的動態記憶體已被廣大應用在生產線上。然而,隨著半導體的微縮定律,目前技術所提供的儲存密度漸漸不敷使用,傳統的複晶矽/二氧化矽/矽已無法提供足夠的電荷儲存量,因此,我們改以金屬/絕緣層/金屬替代,配合高介電係數材料來替換傳統的二氧化矽,希望可以大大提高塹渠式的動態記憶體的電荷儲存量。 在許多高介電係數材料之中,氧化鋁是一種非常有潛力的高介電係數材料。它有足夠的介電係數(約8∼10),以及相對高的載子能障(對電子約2.9電子伏特,對電洞約4.3電子伏特),以及良好的熱穩定性。相較於其他高介電係數材料,氧化鋁擁有較高的結晶溫度,適合應用在塹渠式的動態記憶體。 在我們的實驗過程中,我們先在矽基板上沉積氧化鋁的電容結構,探討氧化鋁沉積的最佳條件,包括沉積時的反應溫度、沉積後退火的溫度、沉積時通氧氣的時間以及流量……等等。 之後,我們在氮化鈦上,以這些最佳條件沉積氧化鋁,最後並沉積上電極氮化鈦,完成氮化鈦/氧化鋁/氮化鈦結構。我們研究氮化鈦/氧化鋁/氮化鈦結構,發現高的沉積後退火的溫度會導致大的漏電流。我們在降低漏電流方面也做了些努力。 我們在下電極氮化鈦和氧化鋁之間,沉積一層氮化鋁,完成氮化鈦/氧化鋁/氮化鋁/氮化鈦結構。發現的確可以減低漏電流,但在高的沉積後退火溫度處理之後,漏電流被抑制的效果有限。 我們又試著改變下電極氮化鈦的厚度,希望可以得到比較平整的氧化鋁及氮化鈦的接面,並抑制漏電流。發現漏電流可以更有效的被抑制,但仍然無法承受高的沉積後退火溫度處理。 我們從物性分析的結果發現,在高溫的情況之下鋁原子和鈦原子會相互擴散,這可能是氮化鈦/氧化鋁/氮化鈦結構在高溫處理後有很大的漏電流的原因。如何讓氮化鈦/氧化鋁/氮化鈦結構可承受高的沉積後退火溫度處理,也是往後重要的課題。zh_TW
dc.language.isoen_USen_US
dc.subject氧化鋁zh_TW
dc.subject氮化鈦zh_TW
dc.subject金屬/高介電常數材料/金屬zh_TW
dc.subjectAl2O3en_US
dc.subjectTiNen_US
dc.subjectMIMen_US
dc.title高介電常數材料氧化鋁之特性研究zh_TW
dc.titleThe Integrated Investigation of High-k Material Al2O3en_US
dc.typeThesisen_US
dc.contributor.department電子研究所zh_TW
Appears in Collections:Thesis


Files in This Item:

  1. 155601.pdf

If it is a zip file, please download the file and unzip it, then open index.html in a browser to view the full tex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