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l metadata record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uthor黄丹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劉紀蕙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4-12-12T02:43:47Z-
dc.date.available2014-12-12T02:43:47Z-
dc.date.issued2014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GT070059709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hdl.handle.net/11536/75644-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研究以「階級」話語為軸線,分析1990年後中國思想界的困境,我改寫阿圖塞的術語,將該困境描述為「認識論之無法斷裂」。我將以1990年後「階級」話語在官方報刊中的缺位狀態與無產階級在當下中國的現狀之間的一致性,以及該一致性與憲法原則的悖謬性為全文的研究起點。我所欲探討的是中國思想界對於1990年後中國「社會不平等」現象的討論,我希望探究中國思想界對「社會不平等」現象的討論是否能夠解決以上所描述的悖謬,換言之,中國思想界是否能夠實現「認識論的斷裂」?本研究將以阿圖塞的意識形態理論作為方法論基礎,從「階級」話語的歷史脈絡釐清工作開始,分析「階級」話語在中國歷史上的位置和轉變,其背後的意識形態及帶來的效果。另外,我將以「新自由主義與新左派的思想論戰」和社會學界對「社會不平等範式的討論」兩個思想界的案例為材料,分析其中的問題及「階級」話語在其中的位置,以此透析1990年後中國思想界的困境。在此基礎上,我將試圖回到阿圖塞的意識形態哲學體系,從方法論上探索意識形態話語批判的可能性,以此回應1990年後的中國思想界可以如何發生「認識論斷裂」。我將從以下六個部分展開全文的工作。 第一,從中國社會無產階級的新形態──新工人和蟻族切入,呈現這兩個龐大而重要的弱勢群體在中國社會的生存狀況,分析這些群體在經濟迅速發展過程中所遭受的困境,作為了解中國社會目前階級分化困境的窗口。除此以外,我將通過對建國以來官方報刊《人民日報》中有關「階級」的詞彙出現次數的整理,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國共產黨黨章》相關論述變化的呈現,說明「階級」話語在中國社會的狀況。並進一步分析1990年代以後「階級」話語缺位的症狀與無產階級現狀的一致性,以及該一致性與憲法原則之間的悖謬性。這些現象的分析是本研究思考的初步起點。 第二,本論文的研究對象是中國思想界,本研究的工作實際上是對中國思想界的意識形態分析,試圖與既有的意識形態發生「認識論斷裂」。故而我的下一步工作將圍繞「認識論斷裂」概念,分析阿圖塞的意識形態理論。在我看來,理解阿圖塞的意識形態理論必須從其核心理論體系──唯物辯證法切入,故而,我將從對唯物辯證法的呈現開始,主要突出多元決定的矛盾這一特性,以及唯物辯證法背後的歷史觀;並透過對「理論實踐」的定義、過程描述和具體案例分析,釐清唯物辯證法在破除意識形態幻象中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從功效、特點、作用機制和差異聯結等角度闡述意識形態理論。這一部分將成為本論文的理論基礎。 第三,我將基於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理論,回溯「階級」話語在中國社會的歷史脈絡。我將從中共歷史脈絡中「資產階級」的定位開始討論,討論「資產階級」範圍模糊的特點如何留下了意識形態操縱空間?繼而討論馬列傳統中的「無產階級-資產階級」與中共的「人民-敵人」話語結構的落差,以及「人民-敵人」話語結構如何成為去除多元決定性、僵化敵我矛盾的意識形態話語詮釋空間。在此基礎上,我將試圖呈現毛澤東不同時期的「階級分析」作品,分析「階級矛盾」如何在「階級分析」辯證過程中被僵化為二元對立的敵對思想,造成社會傷害,使得「階級」話語成為中國社會對「政治運動」恐懼的固著點。此處的分析有兩方面目的,一方面為1990年後,「階級」話語在中國社會呈現缺位狀態提供歷史解釋;另一方面,也回應上文所描述的「無產階級境遇的悖謬性」問題,正是「階級」話語在中國的特殊歷史脈絡,使得「去階級化」成為理所當然的行動,從而統治性意識形態得以順利運行,無產階級失去了「階級主體性」而成為國家意識形態所召喚的「主體」,擁護既有意識形態。由於本文的對象是思想界,故而,我還會進一步以「評法批儒」運動為例,分析哲學思想如何在這段階級鬥爭的歷史當中,被操縱為意識形態再生產的「理論實驗室」,並對知識份子個人命運和聲譽造成影響,以此作為下文分析中國思想界對「階級」話語的態度的依據。 第四,承接對「階級」話語歷史脈絡的分析,我將以新自由主義與新左派的思想論戰為例,從論戰雙方的命名、思想分歧和階級位置三個角度討論這場思想論戰如何體現出「認識論之無法斷裂」的困境,「階級」話語在這場論戰中的位置及其引發的效果。繼而,我將回溯80年代的歷史,分析80年代末的社會運動歷史如何與改革開放前的政治運動歷史相互作用,使1989成為「階級」話語缺位的轉折點,並成為「意識形態」轉換的轉折點。再而,我將進一步呈現中國社會學界對「社會不平等」範式的討論,從早期對「分層研究」範式的擁抱,到2006年以後重新反思「階級分析」範式的必要性。在這個過程當中,「分層研究」範式如何成為徹底清潔階級話語的行動,其背後的意識形態是什麼?而後的「重返階級分析」的討論又如何呈現出「無法重返」的悖謬?這一對「社會不平等」範式的討論當中,中國思想界如何再次呈現出「認識論之無法斷裂」的困境? 第五,通過以上四個部分的分析,我已藉由「階級」話語這個視窗,呈現了中國思想界的困境──認識論之無法斷裂。我的下一步工作將試圖回到阿圖塞的意識形態哲學體系,從阿圖塞的理論體系當中尋求中國思想界發生「認識論斷裂」的路徑。我將從意識形態結構、政治意識形態和哲學意識形態的批判切入,從話語的結構、話語的成型和話語的內部與外部三個角度試圖總結阿圖塞的時代話語批判路徑,並作為對中國思想界實現認識論斷裂的探索。對我而言,這一部分工作的意義,一方面在於為本論文的主要分析對象──中國思想界的困境尋求解決路徑,另一方面,也是對阿圖塞意識形態話語批判方法論的系統性探索。 第六,透過對本論文的回顧式總結,我將試圖解答在今日的中國應該如何談論「階級」話語,並簡單討論發生「認識論斷裂」對我個人以及對於中國思想界和中國社會的意義之所在。zh_TW
dc.language.isozh_TWen_US
dc.subject思想界zh_TW
dc.subject認識論zh_TW
dc.subject斷裂zh_TW
dc.subject階級zh_TW
dc.subject缺位zh_TW
dc.subjectthe intellectual circleen_US
dc.subjectepistemologyen_US
dc.subjectbreaken_US
dc.subjectclassen_US
dc.subjectabsenceen_US
dc.title認識論之無法斷裂zh_TW
dc.titlethe Unbreakable Epistemologyen_US
dc.typeThesisen_US
dc.contributor.department社會與文化研究所zh_TW
Appears in Collections: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