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uthor | 潘美玲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 PAN MEI-LIN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14-12-13T10:28:56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4-12-13T10:28:56Z | - |
dc.date.issued | 2007 | en_US |
dc.identifier.govdoc | NSC96-2412-H009-004-MY2 | zh_TW |
dc.identifier.uri | http://hdl.handle.net/11536/88761 | - |
dc.identifier.uri |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412961&docId=251597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研究是延續過去兩年執行國科會研究計畫:「兼業式的族群經濟:南印度 流亡藏人毛衣商的維生策略與剝削結構」,發現印度流亡藏人以季節性到印度各 大城市販售毛衣的維生策略的成功關鍵,在於各毛衣市場成立的毛衣協會的運作 與集體行動的程度有關。各毛衣協會的組織,使得毛衣貿易的經濟不只是滿足於 個人追求財貨與利潤的目的,也維繫流亡藏人社群的整合與凝聚,由於這個組織 使得流亡藏人毛衣貿易的經濟過程,將資本主義式的市場經濟邏輯排除在外,而 建立一種「社會性」、「道德性」的經濟過程與集體行動,這種「道德經濟」不是 一個抽像的觀念,而是集體的實作所展現的。這套社會規範與義務觀念的形成過 程與所伴隨的社會型態基礎是什麼?本研究計畫將分別從藏人的宗教文化,市場 與價格制訂的決定,道德經濟的集體行動、和族群的商業組織功能等四個面向來 探討。研究結果不只提供了我們對藏人流亡社會的認識與系統性資料的蒐集,也 提供我們在思考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出路時,一個族群如何產生道德經濟的觀念與 集體行動的回應。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zh_TW |
dc.language.iso | zh_TW | en_US |
dc.subject | 印度流亡藏人 | zh_TW |
dc.subject | 毛衣市場 | zh_TW |
dc.subject | 族群經濟組織 | zh_TW |
dc.subject | 道德經濟 | zh_TW |
dc.subject | exiled Tibetan in India | en_US |
dc.subject | sweater-selling markets | en_US |
dc.subject | ethnic businessorganization | en_US |
dc.subject | moral economy | en_US |
dc.title | 流離的道德經濟---流亡印度的藏人毛衣市場與協會 | zh_TW |
dc.title | A Displaced Moral Economy---Tibetan Refugee Sweater Markets and Associations in India | en_US |
dc.type | Plan | en_US |
dc.contributor.department |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 zh_TW |
顯示於類別: | 研究計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