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語言
dc.contributor.author曾煜棋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TSENG YU-CHEE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4-12-13T10:29:47Z-
dc.date.available2014-12-13T10:29:47Z-
dc.date.issued2006en_US
dc.identifier.govdocNSC95-2218-E009-209zh_TW
dc.identifier.urihttp://hdl.handle.net/11536/89650-
dc.identifier.uri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336223&docId=247807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ECO-House」顧名思義就是個具有生態意涵的生活空間,自然界有海洋、陽光調
節氣候;人體有血管、汗腺維持體內平衡,在日常生活的建築物內,我們也希望開發出
具舒適?自我調節與節約能源的系統。本計畫目標是設計出具環境調節功能的智慧型建
築「ECO-House」系統。本計畫主要著重在微氣候監測,以舒適?及節約能源為目標。
?用無線感測網?技術蒐集並整合微氣候的各種資訊,並且進一步驅動室內外的各項裝
置,隨著環境條件的改變,配合國人生活習慣以及建築物特性,對室內環境進?即時自
動調節,讓辦公、生活空間?為舒適,同時,也避免?必要的用電,達到節約能源之目
的。本計畫成員,包含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多位在無線網?及資?處?方面學有專
?的教授,負責整體系統設計開發的工作。並有文化大學建築系與交通大學電子控制學
系?位教授及研究員加入,提供智慧型建築規劃設計、自動化設備控制系統相關的議題
及開發經驗。有別於傳統無線感測器之應用,本整合型計畫目標在整合微氣候無線感測
網?設計、資?整合擷取、智慧型建築規劃、自動化設備之驅動等技術,建?一個具有
智慧之ECO-House。
本整合型計畫分為三個子計畫。子計畫一主要目的是?用建築物?層佈局以及?考
環境控制因子,設計與佈建一套高效能且可靠的無線感測網?,將收集到的微氣候?據
送交後端,提供後端硬體設備進?調節的依據。主要研究的課題有三部分:(1)網?形成
與初始化;(2)網?通訊議題;以及(3)網?管?與維護。
子計畫二主要目的是以建築專業知?,研究建築物環境微氣候的因素,提出環境微
氣候監測的條件,以及最佳節能和舒適?控制的方式與目標。主要研究課題有三部分:
(1)光環境情境模擬與環境監測控制系統之研究;(2)光熱環境情境模擬與環境監測控制
系統之研究;以及(3)能源自給裝置與使用者舒適?及節能效?評估。
子計畫三主要目的是?用子計畫一佈建於建築物內外的無線感測網??取??細
的環境微氣候變?資?,以及子計畫二提供的建築物環境控制因素,再結合物?模型與
現代統計學習方法的優點,建?準確的受控體?學模型,以合?地描述其變化,並設計
控制系統在?同的情境下達成預設的控制目標,建構舒適的室內環境,同時減少能源的
消耗。主要研究的課題有三部分:(1)建?模型,採用統計模型的方式建構所需的?學模
式;(2)設計控制系統;以及(3)實驗證實。
縱觀國內對無線感測器網?的研究,多偏重在各別技術的研發,針對整體應用系統
的開發,尤其是建築物及微氣候應用上的感測器網?系統的研發設計,仍有欠缺。因此,
本整合型計畫結合資訊、建築與控制各?域專家,設計與實作具無線感測器網?、微氣
候監測與環境控制的智慧型建築。本計畫深具前?性、創新性、實務應用發展的潛?,
相信其成果及經驗可對國內之感測器網?之研究及建築發展應用上,?帶?莫大的助
?。
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zh_TW
dc.language.isozh_TWen_US
dc.subject無線感測網路zh_TW
dc.subject能源自給zh_TW
dc.subject節能效益zh_TW
dc.subject舒適控制zh_TW
dc.subject建築環境控制zh_TW
dc.titleECO-House---具無線感測網路及微氣候監測控制之智慧型建築(I)zh_TW
dc.titleECO-House---Smart Building with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nd Tiny-Weather Monitor Controlling(I)en_US
dc.typePlanen_US
dc.contributor.department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所)zh_TW
顯示於類別:研究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