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当代客家文化数位专题报导之建构与展现。
作者: 张玉佩
国立交通大学
关键字: 客家;数位
公开日期: 2006
摘要: 着名研究国族认同的学者Anderson(1991)曾经說过,所有大于面对面沟通的社群,都是经由想像而來,而担任此种連结想像的沟通工具,即是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使得一群原本在空间上分離的个体可以在想像的层次发生互动,人们虽身处于不同的地域或城市,却因为共同看一份报纸,共同阅讀一本小說,或是共同參与同一个事件的讨論,进而产生时间上的共时性,形成一种新的、以媒介为外围疆界的想像社群(imagined communities)。
台湾作为一个多元族群融合而成之“想像社群”的社会,如何促成族群间的沟通与相互瞭解,是个重要且迫切的工作。然而,台湾当代的传播事业体系是植基于以自由竞争市场为主要导向的商业机制,在商业机制下媒体之间的竞争以获利为最高目标,导致集团化(monopolies)与寡占(oligopoly)的市场结果,会使得媒介内容与形式倾向标准化与同质化,弱势族群难以在主流媒体上发声,并无法真正促成多元沟通(Straubhaar & LaRose, 2004)。也因此,客家文化经常不是台湾主流传播媒介所青睐的对象,社会上也经常弥漫着对于客家文化负面的标签与刻板印象如“嫁夫莫嫁客家郎”(张维安、王雯君,2005)等,因此,如何“去污名化”客家族群的社会意象,为客家族群在台湾社会裡重新建构一个真诚、健康且正确族群形象,成为促成台湾多元族群沟通之刻不容缓的重要事宜。
本计划秉持社会责任論(social responsibility)的传播立场,认为传播的目的在于公共利益而非私人的商业利益,大众传播媒介应该负起促使弱势族群文化发声的责任,让社会人们有权利可以享受多元而丰富的资讯(Siebert, Person & Schramm, 1956)。
因此,在客委会的支持下,本计画建置一群对于客家文化有深层了解的种子采访群,针对客家文化乡镇展开一連串的數位专题报导之建构,透过专业的新闻专题之规划、采访与写作,结合最新的數位传播技术,让客家文化以亲近平民、生动活泼之“深入浅出”报导呈现,以期促进台湾各族群间的瞭解与沟通,重新将客家形象展现在台湾的多元文化社会。
官方说明文件#: 95-02-01
URI: http://hdl.handle.net/11536/89942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833580&docId=304784
显示于类别:Research Pl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