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台閩語聲調之感知空間
Perceptual Space of Taiwanese Lexical Tones
作者: 潘荷仙
PAN HO-HSIEN
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公開日期: 2005
摘要: 台閩語本調與變調間循環轉換規則, 乃世界上聲調語言少見之變調型式。根據台閩 語變調規則,高平調// 轉中平調/i/、中平調/i/轉低降調/./、低降調/./轉高降調/O/、 高降調/O/又轉回高平調//之規則,唯有升調/y/僅作為本調,並沒有其他聲調在變調後 轉為升調/y/。然台閩語之循環變調規則卻未在假字實驗中找到心理語言學上之根據, Hsieh (1970, 1976)經由假字實驗發現台閩語變調缺乏衍生性(productivity),而Wang (1995)進一步在長時間學習實驗中發現,假字在學習後雖有較高比例會在變調環境中轉 為變調,但其比例仍在50%左右。因此Wang(1995) 提出台閩語本調變調將以analogy 方式連結之說法。晚進中文聲調感知空間實驗結果陸續發現感知空間與音韻規則間關 係密不可分(Johnson, 2003; Huang, 2001, 2004),例如在北京、煙台等方言中有變調規 則連結之聲調,如北京話之二聲及三聲,在聲調感知空間中距離較其他不具變調規則 連結之聲調更近。 本研究承傳台閩語本調、變調之心理研究,展望世界目前以感知實驗檢測音韻規 則之研究方式,以AX 實驗方式,將所得數據以MDS 統計方式計算,估算有變調規則 連結之聲調彼此之間的感知距離,驗證台閩語變調規則是否存在於心理感知層面。本 研究結果有二種可能,(一)如實驗結果發現具變調規則相連之二調間感知距離較缺乏 變調規則相連之二調間感知距離更接近,則台閩語變調規確有心理感知上之影響,(二) 坦若實驗結果發現缺乏變調規則相連之二聲調的感知距離與具變調規則相連之二聲調 的距離相似,則變調規則恐無心理感知之根據。例如實驗結果如發現台閩語之高平調 //與中平調 //間感知距離較高平調//與升調/ y/間感知距離近,則台閩語變調與心理 感知層面間有關連,反之如高平調 //與中平調 //間感知距離與高平調//與升調/ y/ 間感知距相仿,則台閩語變調恐與心理感知層面間無緊密關連。 本研究所得目的為 (1) 承傳台閩語既有對台閩語變調之音韻、心理層面研究。 (2) 將台閩語感知研究與世界上對P-map (Steriade, 2001)研究風潮接軌,並提供個 別語言之音韻系統對P-map 影響之證據。 (3) 為台灣認知科學研究,提供音韻學上進一步證據。
官方說明文件#: NSC94-2411-H009-011
URI: http://hdl.handle.net/11536/90359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098828&docId=207497
顯示於類別:研究計畫